本书分源流、概论、剧目谱例、传记、文选、图片等若干大部,全面阐述了黄梅戏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作品,声腔与剧目,成果与人物等诸多话题;广泛涉及黄梅戏纵横两度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 大16开硬精装,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编“源流”,第二编“概论”,第三编“剧目”,第四编“谱例与锣鼓”,第五编“传记”,第六编“文选”,
★ 书前收入多幅铜版纸彩页插图,书末附录部分则附上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 本书广泛涉及黄梅戏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1955年,由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合演《天仙配》,轰动海内外,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享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黄梅戏》一书,分源流、概论、剧目、谱例、传记、文选、图片等若干部分,全面阐述了黄梅戏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作品,声腔与剧目,成果与人物等诸多话题,广泛涉及黄梅戏纵横两度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全书共分六编,**编“源流”,集中描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在原有史料的基础上增写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部分。第二编“概论”,是对黄梅戏艺术的理论把握,探讨其基本美学属性和总体文化定位。第三编“剧目”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剧目文本,如《天仙配》、《女驸马》等,对于家喻户晓的《打猪草》和《夫妻观灯》两个经典小戏则选择了曲谱本,借此为有意搬演者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方便。第四编“谱例与锣鼓”,收入了黄梅戏的众多谱例与传统锣鼓,其中谱例分为“传统”、“发展”和“新创”三类,意在使读者能够从中窥见黄梅戏声腔的某些“来龙”、“去脉”。第五编“传记”,除了第二编中已有专门论述的代表人物之外,还选择了部分对黄梅戏贡献较为突出的人物,略作传记。第六编“文选”,选收了部分对黄梅戏较为重要的研究、评论和史料性篇什,以便读者参阅。*后的附录部分则是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插图:演变中的过渡黄梅戏演出整本的大戏是其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从小戏到本戏的演变,还经历了一种过渡的形式,那就是“串戏”。所谓“串戏”,相当于现在的组剧,是由表现同一题材或关于某一两个人物经历的、可以各自独立的小戏串联起来演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像《私情记》,就是由《拜年》、《观灯》、《吃醋》、《反情》、《思想》、《上竹山》、《充军》等单折串起来的。这一组串戏,都是表现长工余老四和财主女儿张二姐恋爱纠葛的。虽然人物和事件都比较集中,但故事并不完整,其中这一出与那一出并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因为是陆续编写的单出,而不是一次写成的整本大戏。“串戏”的产生,相传是这样:某一个独立的小戏演得比较成功,剧中人物为大家熟悉了,引起观众的关注,于是就有人问起这些剧中人过去怎么样,后来怎么样。艺人们根据观众的要求就在其前后增编了几出与原来剧中人物或事件有关的小戏。越积越多,可以串成一整台戏,就给它起上一个总的剧名。据说《私情记》是:先有了余老四到张二姐家中去拜年的《拜年》,然后在其后面续上了反映他们之间矛盾的《反情》及婚姻波折的《上竹山》。有的地区,还在其前面续上余老四到张二姐家做雇工的《打长工》。串戏像丝线串珠子一样,越串越多。其特点,是每一个单出既与另一单出有某些关系,又可各自独立。有的串戏,只有事件的维系,而无贯串前后的中心人物。由于某地发生了一件惊动远近的大事,民间艺人从不同的角度取材编成小戏来反映这一事件,因而戏里的内容彼此有关,但戏中的人物却不固定是某甲或某乙。像以《闹官棚》(或名《三担谷》)为总名的一组串戏就是这样产生的。《闹官棚》包括《报灾》、《逃水荒》、《闹店》、《李益卖女》、《闹官棚》、《告霸》等各自独立的小戏。这一组串戏表现的共同事件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发生在黄梅县的那一次特大的水灾。据传,是水灾发生之后,灾民们和民间艺人各自用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去反映劳动人民与天灾人祸进行的斗争。后来用曲艺和民间歌舞反映出的某些部分又分别发展成了戏曲,从而围绕这一水灾事件产生了很多小戏。这些小戏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灾民的生活和斗争。其中《报灾》写的是水灾发生之后,一位与农民接近的监生瞿学福和穷秀才李益向官府陈报灾情以及石大驾等八个恶霸侵吞账款的情况。《逃水荒》和《闹店》是反映灾民们逃奔外地卖唱维生的悲惨遭遇。《李
主编王长安,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著有《古今戏剧观念探索》、《徐渭三辩》、《黄梅戏初论》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广电部“音像制品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安徽文学奖”、“田汉戏剧奖”等。
邓散木印存精粹 内容简介 本书从已出版的邓散木先生六部印谱中精选四百八十六方篆刻印谱。邓散木印存精粹 目录 邓种印邓种之印逸轩(牙印)陈襄长年金石长寿庵主人天闻...
花卉图案设计-花卉图案设计透明找摹线稿 本书特色 从简单的图案造型方法到细节更多的创意组合,《花卉图案设计》将带给你实用贴切的帮助。易懂好临,富有启发与创意的作...
中国历代名建筑志-(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先秦、两汉、三国魏晋南朝、北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十三章...
楷书-把书法老师请回家-第二版-技法图解 内容简介 作者吴玉生,自从1809年美国人沃特曼发明了钢笔,钢笔字就在全世界流行了。由于它书写快捷、携带方便,己成为现...
汉韩仁铭-(修订版) 本书特色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的《汉韩仁铭(修订版)》介绍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简称《韩仁铭》,镌立於东汉熹平四年一公元一*年一...
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 内容简介 作者以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二战以来意大利电影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主要导演和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同时,作者对一些重要阶段和重要导演...
电影叙事学研究 本书特色 ★ 作者是巴黎**大学电影艺术博士,师从法国著名电影学者皮埃尔·索尔兰教授,理论背景纯正,并收录了对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若斯特的深度访谈...
大师自画像: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 内容简介 《影响世界美术的148位大师自画像》所收录的近一百五十位大师级画家的六百多幅自画像,涵盖文艺复兴迄今的各个时代,包括...
2001-2012-中国话剧现场 本书特色 《中国话剧现场(2001-2012)》由刘彦君编著。中国话剧的发展已开始与世界同步,世界戏剧的各种舞台波动将同时触及...
唐戏弄-(全二册) 本书特色 《唐戏弄(上下)》是一部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阐明唐代戏剧发展状况的学术专著。作者任中敏广征博引,力求提示戏曲在宋代之前340年中的...
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ISBN:9787030350022,作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目录 上篇发掘报告朝阳唐杨和墓出土文物简报朝阳唐
汉字手写连笔快体字帖-(简明版) 本书特色 郭斌编著的这本《汉字手写连笔快体字帖(简明版)》是为适应广大不同层次的汉字习字者(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务、商务人员等...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 本书特色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带领读者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一路看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一路看到贝尔尼...
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结合经典戏剧场景,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包括人物动机的表...
设计时代国内著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世纪娃 内容简介 《设计时代国内著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世纪娃(陶瓷艺术设计类)》是系列中的一本,在种类繁杂的造型艺...
德莱叶的电影 本书特色 《德莱叶的电影》是一本带有传记色彩的电影专著,带领我们走进德莱叶的人生、职业生涯,乃至他未完成的作品。德莱叶的电影 内容简介 五十多年来...
章草艺术 目录 图版**章 章草之发生一、小引二、章草之名三、书体的演变四、说“草”五、章草之产生第二章 章草之发展一、《急就章》与章草二、章草之流行三、章草之...
大学生艺术素质拓展丛书:西方雕塑--三维的旋律 本书特色 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审美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入...
数字短片创作(修订版) 本书特色 《数字短片创作》(修订版)目前已成为全球几百所影视学院和动画学院的经典教程。acg国际动画教育倾情推荐。《数字短片创作》(修订...
《品牌魔方》内容简介:这本书可以让企业主们更加有信心,积极地拥抱变化,在变革的过程中有章可循,突破企业成长的边界,创造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