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顶级海归饶毅教授道来。
《饶议科学》:诺贝尔奖是主观评价,多次发错。放弃哈佛既不勇敢,也不新鲜。研究生和老师工作,而不是为老师工作。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像小学生就是好学生。许多学校和老师不配带研究生,耽误了学生的培养。乖孩子综合征使华人没有主见,回避责任,扭曲了华裔族群内部的关系。我写科普,希望以科学的东西冲淡《百家讲坛》大谈尔虞我诈的古代史之风。何时拒绝哈佛怎样培养一流的研究生居里夫人只重事业不重家庭吗国家科学规划的关键什么是男子汉:基因本质和行为表象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
《饶议科学》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饶议科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顶级海归饶毅教授道来。
%饶毅,是华人科学家之翘楚,在中美华人学术圈很有影响,是国内青年学子追捧的科学“大牛”。曾任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西北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2007年,他辞去美国的教职,全职回到北京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方面,是想为海外华人学者做个表率,希望引领更多的优秀的华人学者回国,推动中国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希望“十年影响一大批优秀学生”。他的回国与随后施一公教授的回国,被媒体与当年钱学森、郭永怀先生在国际上成名后的壮年时期回国相提并论,轰动一时。
《饶议科学》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饶议科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顶级海归饶毅教授道来。
饶毅,是华人科学家之翘楚,在中美华人学术圈很有影响,是国内青年学子追捧的科学“大牛”。曾任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西北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2007年,他辞去美国的教职,全职回到北京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方面,是想为海外华人学者做个表率,希望引领更多的优秀的华人学者回国,推动中国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希望“十年影响一大批优秀学生”。他的回国与随后施一公教授的回国,被媒体与当年钱学森、郭永怀先生在国际上成名后的壮年时期回国相提并论,轰动一时。
德国的科学 本书特色 《德国的科学》是皮埃尔·迪昂重要的代表作,其篇幅不大却涵盖科学哲学、历史哲学、科学编史学、科学思想史诸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迪昂关于科学...
爱因斯坦全集-第七卷 内容简介 简介柏林时期(1918-1921)全集不仅包括爱因斯坦的全部学术论文,还涉及有关和平、宗教、犹太人问题等社会政治言论,还有他与家...
原野漫步:250种植物果实与红叶的手绘自然笔记 本书特色 有句谚语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谚语告诉人们,过于关注细枝末节便忽略了全局。但是,如果要细致地观...
《退化论(基因熵与基因组的奥秘)》精辟地解析了基本公理的不实。它的写作风格既有挑战性又简单易懂,对遗传学或生物学略有了解的
本书的目标,是要从后现代,或者也许更精确地说是从后结构(post-structural)的视角来阐明复杂性概念。从这种视角获得的最明显的结
二十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在二十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0世纪物理学(第2卷)》就是由
天体与天象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体、天象的基本介绍,四季星空及中国境内可见星座的识别方法,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初级天体、天象摄影技巧等。天体与天象...
宇宙中的生命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从人类*初对宇宙的好奇到如今采用科技手段对宇宙的探查,尤其是对宇宙生命迹象的搜寻。内容包括:人类起初简单地用肉眼观测到的情况,...
数学生物学进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涉及流行病动力学,恒花器模型,种群动力学,计算机辅助推理,脉冲动力学及应用.数学生物学进展 目录 第1章 传染病动力学的基本知...
海洋志 本书特色 21世纪人类迎来了海洋大发展的时代。当前,由于全球性陆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次生灾难,人类正面临着生存空间日渐缩小的困境,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于...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著作。全书共15章,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部分:第1至第2章为遥感基...
系统生态学导论 本书特色 《系统生态学导论》可能是**本介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生态系统理论的教科书,将帮助读者理解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系统是如何对扰动产生...
中国古代科技 目录 **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第二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
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 内容简介 全书共6章。前5章分别阐述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1H和13C)及有机质谱的基本原理、光谱新进展,着重讨论谱线与分子...
作者写道:“人类历史上最默默无闻的英雄,就是发明下水道的智者,制作浴缸的能人,让你领略淋浴魅力的才子,阴沟的建造者……卑
爱因斯坦全集-第五卷 本书特色 ★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不仅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真正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史纲-(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对五千年中历朝历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人物、典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记载、叙述或阐释;其中包含了...
宋元地理史料汇编 全6册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型断代地理文献丛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版本价值和数据利用价值★ 按照朝代和作者生...
本书完整地收录了这些演讲,并配之以部分获奖者撰写的后记,旨在反映过去数年来这一领域中发生的变化。对任何一位计算机科学的历
深水砂岩新论-成因.识别.触发机制与储层性质 本书特色 G.Shanmugam编著的《深水砂岩新论(成因识别触发机制与储层性质)》是笔者之前著作《深水过程与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