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刘丽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09-08-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524304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内容简介

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识是马克思学说的灵魂。宗教批判作为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在马克思思想中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力,尽管宗教批判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宗教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施蒂纳的浪漫主义及虚无主义宗教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显示了马克思对近代以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宗教批判的继承与超越。近代宗教批判不仅开启了宗教世俗化的大门,同时也催发了现代性的产生。现代性是在理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理性、主体性在近代西方价值文明核心地位的确立,宗教批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近代其他宗教批判思想的比较,彰显出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独特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批判抽象的、虚幻的、与现实分离的神的世界及其世俗基础;另一方面,以宗教批判为起点的马克思思想还对现代理性和主体性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现实个人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解放,从而在一定范围内给伴随神的缺场而来的人类精神危机指明了出路。同时,马克思的宗教观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宗教政策、处理宗教事务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特色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为巴蜀书社出版。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目录

前言**章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背景一、近代宗教批判运动概述(一)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本主义宗教批判(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宗教批判(三)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宗教批判二、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思想(一)黑格尔(二)施特劳斯(三)鲍威尔(四)费尔巴哈(五)施蒂纳第二章 比较视野中的马克思宗教批判一、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的超越(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三)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二、马克思宗教批判与近代宗教批判之比较(一)立场之比较(二)方式之比较(三)效应之比较第三章 以宗教批判为起点的理论展开一、哲学革命理论(一)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渊源(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形而上学革命二、宗教批判与“现实的个人”的建构(一)对黑格尔“理性人”的扬弃(二)对费尔巴哈“自然人”的扬弃(三)对施蒂纳“唯一者”的扬弃(四)“现实的个人”的内涵三、社会革命学说(一)宗教批判与人类解放(二)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学说四、马克思思想不是新宗教(一)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先知”与“上帝之城”说(二)关于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原罪”说理解第四章 马克思宗教观阐释及其意义一、宗教的起源(一)宗教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二)意识的产物成为掌控人的宗教二、宗教的发展规律(一)宗教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物质活动(二)宗教的消亡是一历史过程三、宗教的作用(一)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二)宗教在文明起源中的作用(三)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四、马克思宗教观实质——宗教批判五、马克思宗教批判的走向六、马克思宗教观的现实指导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节选

马克思宗教批判发生于一百多年前,其理论与当代世界是否还存在着联系?他的宗教批判对于当今社会是否仍有意义?对这些问题的疑惑引发了《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的写作动机。一方面,不可否认,当代世界仍被某种“宗教”、“神话”所包围,虽然现在“宗教”与“神话”的形式已有所改变,但其根本与基础并未完全动摇。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基督教统治着欧洲,而现今某些权威宗教仍然施展其魔力愚弄着无知的民众。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相关资料

第二,马基雅维利认为宗教不能作为政治基础。马基雅维利“决不拿基督教义上的或圣经上的根据当作政治议论的基础”,即他认为“合法”权力——所谓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无法在《圣经》教义中找到其“合法”性的根据。他认为权力归于自由竞争中有手段抓到权力的人,其归根到底是力量的问题。所以教皇或皇帝的胜利与否不在于其是否符合宗教的“真理”,而在于其力量的大小。宗教运动中的胜利也是由于力量的原因,宗教胜利是由于:“第一,抓到权力的人,能够操纵宣传使自己一派人显得有道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