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作者:王兴东.陈宝光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09-08-01

评分:4.6分

ISBN:9787506348614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创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成立新的政府,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必须召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本书特色

《建国大业》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六十周年召开一届政协会,接生一个新中国。同名电影《建国大业》震撼上演,电影人向祖国集体致敬!一场政治斗争:无情和有情、残酷和宽容、独裁和协商,六十年前关系中国命运的一次盛会。毛泽东用他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赢得了这场建立新政权的全面胜利。同名电影《建国大业》震撼上演电影人向祖国集体致敬!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目录

楔子:陕北——河北**章 决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章 各民主党派拥护《五一口号》第三章 冯玉祥北上第四章 实为国家民族之损失第五章 拥护共产党已成大势所趋第六章 同舟共济为—件大事第七章 创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第八章 和平解放北平第九章 共产党一定会把国家搞好第十章 我们一定要过江第十一章 新中目的外交政策第十二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十三章 目母北上共创建国大业第十四章 **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尾声: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参考书目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节选

《建国大业》讲述了:长篇小说《建国大业》是从1948年毛泽东在城南庄发出“五一”口号开始,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后胜利的光辉历程。看起来仅是开一个会,然而正是**届政治协商会议,决定着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如何完成“建国大业”;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身在蒋统区的民主党派的领袖们能不能来参加这个会议?三位非中共的民主人士又是怎样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相关资料

第一章 决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要成立中央政府,就必须解决它的合法性。要合人民的法,就要采取民主的方法。只有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才能召集人民代表大会,组建联合政府,从而完成我们的建国大业。晋察冀军区机关在阜平县城南庄。顾名思义,城南庄就是县城南边的村庄。城南庄还有一个名称叫陈南庄,显然是村里姓陈的人多的缘故。阜平县位于山区,在太行山的东麓。晋察冀军区大院也在山坳里,军区大院背靠着大山,山的前面有一片平地。平地的西面有几排半砖半坯的平房,那是军区领导办公、休息的地方。东面是会议室、伙房和小灶食堂。整个院子的周围有一道半人多高的围墙。聂荣臻住在这几排平房最靠北边的一排,门前有两棵梨树,此刻,正开着白白的梨花。聂荣臻把房子腾出来,让毛泽东住,自己搬到最后一排去了。军区的领导有些在前方,房子本来就空着。其他在家的军区领导也都把原来住的较好的房子让出来,安排给远道而来的中央领导和工作人员住。聂荣臻让出来的这间房子分里外间,里间是卧室,外间是办公室。办公室有十五六平方米大,墙壁上刷着白灰,北墙上贴着一张华北地区的军用地图。地面是踩得有些发亮的黑色土地。靠玻璃窗放着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三屉桌前有一把全木质的靠背椅。三屉桌和椅子都像是乡间粗木匠的手艺。三屉桌是树皮色儿,桌面上,胳膊和书本常接触的半圆范围露出了木头的本色儿。靠背椅清漆色,椅面的木头约两指厚,屁股接触的位置有些凹陷了。桌子上摆放着几个必不可少的物件:一盏玻璃罩子擦得近乎透明的煤油灯。一块最普通的石砚边上倚着还剩半截的墨,有些开裂的竹子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一个竹皮外壳的暖水瓶,竹皮外壳早就失去了新鲜的颜色,头上露出小脖儿的内胆却亮得像面镜子,看来是新换的。一个带盖儿的已经有些掉瓷儿的搪瓷大茶缸。屋子的中间放着一张长条桌,四条腿,桌子有点晃。桌面上铺着经纬纹理已经毕现的黄色毛毯,像是缴获日本军队的战利品。长条桌旁摆着一些长条凳,连漆都没有刷过,凳面上的木疤处有些拉手,其他部分倒是被磨光了。看得出来,军区主要领导经常在这里开个小会,或在长条桌上铺开军用地图进行战役部署。柔和的阳光从玻璃窗斜射进来,照在办公室的东墙上,把墙映得金黄金黄的,那是恋恋不合的太阳落山前释放的最后一抹余晖。毛泽东坐在靠背椅上,周恩来、任弼时、聂荣臻坐在长条凳上。“荣臻哪,我们这些人一来,”毛泽东在三屉桌的侧面哧地划着

建国大业:史实性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兴东,1951年生于辽宁大连,满族,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会员。 其作品《飞来的仙鹤》、《狼犬历险记》、《我只流三次泪》、《留村察看》、《蒋筑英》、《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良心》、《法官妈妈》、《生死牛玉儒》获得府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因《蒋筑英》、 《离开雷锋的日子》两次获得华表奖最佳编剧奖和十三届、十七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为北京奥运创作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引起热烈反响。 电视剧《纪委书记》、《离别广岛的日子》获飞天奖;《天国逆子》在东京第七届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鸽子迷的奇遇》1987年获印度第五届国际儿童电影节金章奖;广播剧《深情》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建国大业》与陈宝光合作编剧。
陈宝光,1952年出生,现就职于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艺术》杂志,副编审,已发表电影评论20多万字,中短篇小说15万字,曾三次获电影评论奖。著有长篇小说《离开雷锋的日子》(与王兴东合作)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