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的作者认为:在人和别的事物之间有三种联系:一种是与环绕着他的物体的联系;一种是与所有事物所产生的神圣原因的联系;一种是与那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联系。相应地,人也就有三重责任、三重义务,就要处理好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物、对神或者说普遍的理性、对自己的邻人这三种关系。人对普遍理性的态度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要尊重、顺从和虔诚。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物,斯多葛派一直评价颇低,基本上认为它们作为元素的结合和分解,并没有什么恒久的价值。身体只是我们需要暂时忍受的一副皮囊罢了,要紧的是不要让它妨碍灵魂,不要让它的欲望或痛苦使灵魂纷忧不安。至于我们和邻人的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斯多葛派则给予了集中的注意,事实上,人的德行就主要体现在这一层面。
一般来说,斯多葛派哲学家都是重视整体、重视义务的。他们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对于来自整体的一切事物就都要欣然接受,就都要满意而勿抱怨,因为,如果凡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必须存在的,对于个体也就不会有害。对于蜂群无害的东西,也不会对蜜蜂有害;不损害国家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到公民。《沉思录》的作者说,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
《沉思录(大字彩图.珍藏本)》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沉思录》的作者认为:在人和别的事物之间有三种联系:一种是与环绕着他的物体的联系;一种是与所有事物所产生的神圣原因的联系;一种是与那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联系。相应地,人也就有三重责任、三重义务,就要处理好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物、对神或者说普遍的理性、对自己的邻人这三种关系。人对普遍理性的态度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要尊重、顺从和虔诚。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物,斯多葛派一直评价颇低,基本上认为它们作为元素的结合和分解,并没有什么恒久的价值。身体只是我们需要暂时忍受的一副皮囊罢了,要紧的是不要让它妨碍灵魂,不要让它的欲望或痛苦使灵魂纷忧不安。至于我们和邻人的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斯多葛派则给予了集中的注意,事实上,人的德行就主要体现在这一层面。
一般来说,斯多葛派哲学家都是重视整体、重视义务的。他们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对于来自整体的一切事物就都要欣然接受,就都要满意而勿抱怨,因为,如果凡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必须存在的,对于个体也就不会有害。对于蜂群无害的东西,也不会对蜜蜂有害;不损害国家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到公民。《沉思录》的作者说,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
很多国际领导人包括丘吉尔和克林顿在内都将《沉思录》作为床头书,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可以帮助他们在处理天下忧的同时,保持自己心情的平和;在面对繁华的尘世时,不忘记对自身的把持。
——梁文道谈《沉思录》,《东方早报》2008-07-08
我时常回到《沉思录》这本书,翻阅其中的段落。无论是遭逢社会的风波还是个人的不幸,我都能从中读到一些让我的心灵沉静下来而继续努力的句子。它像一个忠实的老朋友,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何怀宏
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世奇人于无意间为我们留下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
——梁实秋
《沉思录》的主要思想是让人们对生活中那些可能带来压力的变动和挑战处之泰然;在意图改变世界之前先改变自己对世界的态度。我强烈向每一个人推荐此书,特别是那些正在经历各种考验的人,更应该好好读这本书,而谁没有接受过生活的考验呢?
——【美】t.霍普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沉思录》一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奥勒留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斯多葛学派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哲学派别,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绵长深远的影响。正是通过《沉思录》等少数传世之作,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得以流传至今,并且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坛经》是我国佛教禅宗的经典。作者慧能系禅宗创始人,倡导“明心见性”,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本书以日本学者铃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是在《现代西方哲学》1981年初版、特别是1990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而成的,可以看做是该书的第三版。这
世界汉译学术名著-范畴篇 解释篇 本书特色 《世界汉译学术名著:范畴篇·解释篇》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世界汉译学术名著-范畴篇 解释篇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逻辑学...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西方哲学史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 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第七辑):现象学与伦理 内容简介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 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
当代哲学导论 本书特色 徐陶编著的《当代哲学导论》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当前哲学研究的所有核心领域,当然还有一些哲学分支领域,例如数学哲学、逻辑哲学、管理哲学、经济哲...
钟书国学精粹 大学.中庸 本书特色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
我读孟子 内容简介 赵又春撰写《我读孟子》的目的是求得对《孟子》的恰切诠释,帮助一般读者,即具有相当阅读能力的非专业工作者,达到对于《孟子》原文原意的比...
《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共800多万字,历时
庄子的奔腾与庄共舞 本书特色 《庄子的奔腾与庄共舞》是王蒙对《庄子·杂篇 》的解读与阐释。王蒙对庄子的解读融合了自己的人 生体验和现实生活,新鲜独特,...
价值哲学方法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价值问题研究方法论”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
性空学探源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
马克思主义史-(第三卷)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史》三卷本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的一部,本书稿为第二卷,由弗兰尼茨基所著,是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
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豁达-佛语禅心 本书特色 佛教的超脱观,并非如世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悲观消极、教人出家避世的,相反,它承认人有能力与权利去追求*高尚*深刻的快乐...
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以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浮雕石佛群像为中心 本书特色 《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以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浮雕石佛群像为中心》由杨效俊所著,本书对武周时...
马克思的现实观/实践哲学论丛 本书特色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现实”可以作为支配性概念,并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具有特殊内涵。它经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现实性”...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关于中国学术思想的全面论述。上起两汉,下迄清代,追源溯流,洞烛幽微,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学术思想的源流...
帛书老子校注 本书特色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所记录的就是南先生对生死问题的解说。南先生运用佛法原理,从死亡讲起,解释人的出生,以人类正常生命变化
英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追溯大不列颠从开始以来以英文著述哲学著作时代起直至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终结止的哲学历史。写哲学史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笔者设想的哲学观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