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与学府

政局与学府

作者:许小青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00481560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政局与学府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家、政党与社会为视角,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早期历史,探讨这所大学从地方性大学到首都*高学府的变化轨迹,试图分析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作为社会一面镜子的大学深深卷入其中。国家、政党与大学之间存在多重的张力,诸如中央与地方、政党政治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校长角色中的政治与学术取向、大学学术研究中的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等。如何在变动中寻求它们之间的平衡,是中国近代国立大学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政局与学府 本书特色

这本《政局与学府: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1919-1937)》是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他刻意将这所大学视为一个处于特定社会结构之中的组织而置于国家、政党与社会之中,考察在政治变迁过程中,东南大学如何从一所地方性大学演变成首都学府,以此揭示这所大学与国家、政党、社会之间的关系。

政局与学府政局与学府前言

我一生与大学相伴,即令是浪迹海外多年,依然到处以大学为家。在我的心目中,一座座大学都是有生命的,有人格的,有个性的,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各有自己的历史沧桑。或许也可以说,每一座大学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永远都难以读懂,读通。
作为绵亘千古的大学流水筵席上的迟到宾客,中国大学生不逢辰,时运不济,堪称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凋,历经坎坷,步履维艰。但是,它毕竟是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顺乎潮流,适应社会发展与救亡图强的需要,因而始终没有停止的脚步,也曾有过自己的兴盛与辉煌,而且还满怀着对于更为美好明天的憧憬与期望。
我曾经两次亲历过中国大学遭遇的大劫难,一次是日本侵华战争,一次是“”。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国土大片沦陷,绝大部分大学校舍被霸占甚至焚毁、炸毁,许多学校师生被迫流亡千里,辗转西迁。“”十年动乱以后,直至1984年我接任一所大学校长,放眼校园依然有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之感。但是,使我感受更深的,却是大学生命力的旺盛与顽强,只要是稍具规模并略有的大学,一般都有相当坚韧的灾难承受能力,大多能够像凤凰涅槃一样浴火重生,并且孕育着新的发展。
抗战期间的大学西迁,看来是被动的撤退,但似乎又可以看作是积极的,即文化教育资源由地区向落后地区的大幅度转移,其短期效应是文化版图的变易,而其长期效应则是对于西部腹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富有成效的深层。经过的抗战磨炼的大学,在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里所焕发的大学精神,至今仍然为时人所神往,是教育史上一笔丰厚的遗产。同样也是的“”,尽管给大学造成的是另一种严重破坏,其后果亦堪称为创深痛巨。而经过此番劫难的大学在“”后又复重整家园与百废俱兴,人们备受压抑而又积蓄甚久的积极性,如同埋藏在地下的泉水一样突然喷涌而出,还来不及自身的伤痛,便雄心勃勃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征程。大学在解放思想、革故鼎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无愧为时代的骄子与文化的先锋,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大学精神。这或许正是许多人至今还保留着上个世纪80年代美好回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顾百年来中国大学的风雨历程,可以看出大学在人世间绝对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与国家、政党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学的历史,既要研究大学的内部结构,也要研究大学的外部环境,是研究大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许小青博士研究中国大学史多年,深知其中奥略,这本《政局与学府: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1919—1937)》是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他刻意将这所大学视为一个处于特定社会结构之中的组织而置于国家、政党与社会之中,考察在政治变迁过程中,东南大学如何从一所地方性大学演变成首都学府,以此揭示这所大学与国家、政党、社会之间的关系。

政局与学府 目录

序言:大学啊,大学!
导论
一关于选题
二学术史的检讨
三问题意识及基本思路
**章 东南大学“国立化”与地方社会、政党(1919—1927)
一“五四”与东南大学的国立化
二依托地方:东南大学的办学模式
三《学衡》与东南校风
四易长风潮中的政党与社会
第二章 “首都学府”的名与实:以大学区试验为中心(1927—1929)
一从“东南”到“中央
二经费与人事:大学区试验的冲突
三维护学校经费运动
第三章 “党化”中的派系冲突:以张乃燕去职为中心(1927一1930)
一“党化”教育的登台
二挑战与应对:张乃燕的信任危机
三派系与政治风波
第四章 困厄中的校长人选难题(1930—1932)
一朱家骅治校
二迎拒校长风波
三解散与整顿
第五章 罗家伦与“中央化”的初步完成(1932—1937)
一创立有机文化:罗家伦的办学理念
二罗家伦初期的安定之道
三政治与学术之间衡
四教授群体参与社会的不同方式
结语动荡中衡:政局,政立大学
一中央与地方之间
二治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三角色、派系斗争与校长人选
四主义的兴起与学术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政局与学府 节选

1.从南高到东大:“国立化”的动议
代中国大学诞生于何时,当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起源于教会大学,或认为起源于同文馆的创立。不过,民国时期教育界一个重要的意见认为中国大学诞生于清末时期,“至于中国设立高等教育机关的经过,大学当以一八九五年北洋大学的创设为嚆矢;次之,一八九八年,北京大学设立,再次之,一九了〇二年,山西大学开校。清朝时代,中国的大学仅有这三大学而已。民国初年,即计划设立北京、南京、武汉、广东四大学,次之一九一九年,筹设西南大学,可是后来因为人才经费的缺乏,加以历年政治纷乱,不能见其实现;一九二一年,南京东南大学,即见正式成立,与北京大学遥相对立,成为中国国立大学的基础。”①这一说法大体符代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也可见东南大学代中国国立大学发展史中的位置。
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为二江师范学堂,1915年再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这也代中国较早设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政局与学府 作者简介

许小青,男,1969年生,湖北蕲春人。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曾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已出版合著三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近期研究着重于近代大学与社会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