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普情结

我的科普情结

作者:陈芳烈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09-01

评分:5分

ISBN:9787811194876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我的科普情结 目录

自序
**编两栖人生
一、入门从师
“单兵教练”
主编遗风
科普引路人——施镭
二、编辑人生
编辑的责任
编辑的“功夫”
悠悠笔墨情
编辑的积累
三、科学春来
难忘笔会
初识天一
人生楷模
相约《知力》
四、笔墨生涯
从编译起步
艰辛与困惑
对通俗化的探究
尝试“转型”
“另类”科普
作者的悲哀
五、难得机缘
一本新颖的科普刊物
画报化——领风气之先
与年轻人合作
六、“现学现卖”
山沟里学日语
翻译《书写电话》
造访北原安定
七、他山之石
互补与互动
一次写广播稿的经历
邮票与科普
初涉影视
与网络结交
八、策划实践
初尝浅试
《现代电信百科》的策划
点击“e时代”
九、梦回“童趣”
不期而至的机遇
从1%到100%
品牌与信誉的力量
感谢“童趣”
再续前缘
十、“客串”讲坛
开讲《期刊编辑学》
初探“科技写作”
延伸脚下的“路”
十一、情系科普
艰难的起步
志在“搭桥”
友谊与奉献
第二编雪泥鸿爪
一、有关编辑工作的文章、讲稿和论文
谈“咬文嚼字”
选题——编辑工作的基础
审读与编辑加工
谈科技文章的准确性
从更改栏名说起——谈科普期刊的特色
编辑与高新科技
谈练笔
论编辑能力的培养
悠悠笔墨情——回忆在《电信技术》工作的日子
半个世纪的情结——纪念《电信科学》创刊50周年
二、有关科普创作的文章、讲稿和论文
科普作品的选材
科普文章的编译
科普作品的要求及其写作
对科普图书策划的再认识
网络时代的科普创作
科普的创新
科普精品编创三议
科普图书原创刍议
科普图书的策划
三、科普代表作选录
人类怎样通信
信息媒体的变迁
电信百年
泰坦尼克号与sos
后记

我的科普情结 内容简介

《书林守望丛书》汇集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成长起来的十几位出版家在长期为人作嫁的职业生涯中的思想火花、书坛掌故,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出版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不仅抓住了时代的新变化,也深刻把握了出版职业的新要求。这套丛书的作者,或者长于出版规划,或者长于鉴赏加工,或者长于经营管理,但都有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的深沉思考。将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总结汇集起来,转化为鲜活的历史智慧和生命依托,对于未来的新型出版人才,无疑具有深远的精神哺育作用。

我的科普情结 节选

《我的科普情结》内容简介: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扬。

我的科普情结 作者简介

陈芳烈,1938年生,浙江路桥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同年入人民邮电出版社,历任助编、编辑、《电信技术》主编、《电信科学》主编、副总编辑、总编辑。在职期间,先后受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邮电管理干部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1998年退休后,被聘为中国电信网站总编辑和《中国数据通信》总编辑历8年。1990年被授予“有突出成绩的科普作家”荣誉证书;1991年被评为编审;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荣誉称号以及第二届“高士其科普基金奖”;1999年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至今。著译有《电信革命》、《现代电信剪影》、《现代电信百科》等专业类和科普类图书20余种,发表短篇科普作品、论文约300余篇。2007年因策划和主编《e时代N个为什么》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