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元杂剧,一个是明传奇。两者虽从艺术形态上说同属中国戏曲的范畴,但又呈现出鲜明的、难以混淆的特色。本书从它们产生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演出场所和观众的成分、作家队伍的构成以及作品的结构方式、审美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展示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
《铜琵铁琶与红牙象板: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比较》: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所谓“时事剧”指在题材上直接表现发生不久的重要社会政治事件的作品。这种取材方式,不仅在戏曲,而且在其他文艺样式中,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时事剧中,首开风气的成功之作是《鸣凤记》,这部作品大约写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吕天成《曲品》著录无名氏作。剧的主要内容写嘉靖时,奸臣严嵩把持朝政,杀害了力主收复沦于鞑靼之手的河套失地的忠臣、大学士夏言和都御史曾铣。兵部主事杨继盛上书,痛陈严嵩的罪行,结果也遭刑戮。礼部主事董传策、工科给事吴时中、兵部郎中张鹤楼三人联名劾奏严嵩,又被严刑拷打之后,发配充军。翰林郭希颜不惧死,越职上书极谏,又遭毒手。*后,巡卫御史邹应龙、刑科给事孙丕扬、巡江御史林润等人,前仆后继,终于斗倒严嵩,清算了严党的罪行。这个传奇从头绪纷繁的社会政治事件材料中,提炼出五个典型事例,组成戏剧冲突。在表现忠义之士刚直不阿上,确有感人的力量。缺点是人物性格不够个性化、情节有雷同,语言也嫌不够通俗流畅。虽然如此,《鸣凤记》在当时的传奇创作以至在戏曲史上,都有它的意义和影响。这主要是开创了戏曲与时事、与重大社会事件之间的关联的先河。在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伏诛后不久,作者就将这宗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了舞台,把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十大忠臣称作“双忠、八义”,把严嵩父子及奸佞一党在舞台上,在整个社会面前加以鞭笞,这是对社会事变作出的迅速的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反映,归根到底是反映了士大夫文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艺观,它扩大了戏曲取材范围,加强了戏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当然,对于中国戏曲来说,《鸣凤记》带来的影响也是利弊兼有的。
自《鸣凤记》之后,时事剧在明传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痛恨奸臣误国、佞幸当道的愤怒,寻到了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比起历史剧来,时事剧更能够痛快淋漓地表达作家对现实问题的观点和情绪。又因为所写到的事件在时间上的切近,因而也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在这一时期的时事剧还有木石山人的《金环记》,为清官海瑞立传。海瑞是嘉靖时人,由于他持身廉洁、嫉恶如仇、锐意兴革、打击豪强,因而不为当道者所欢迎,但他被士大夫看做是忠臣的楷模。史粲的《忠孝记》和无名氏的《壁香记》,为正直的官员沈铄树碑。沈铄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因为上疏弹劾严嵩的专权跋扈、欺君罔上被严党诬为白莲教中人,*后将他斩首,二子也被杖杀于狱中。万历朝作恶多端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间*久,诬害的忠良*众,因此,以表现与魏忠贤一党斗争的戏曲也*多:陈开泰的《冰山记》、穆成章的《请剑记》、盛于斯的《呜冤记》、高汝拭的《不丈夫》、王应遴的《清凉扇》、范世彦的《磨忠记》、三吴居士的《广爰书》、白凤词人的《秦宫镜》,都是以这段时事作为题材的时事剧。明代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评论《清凉扇》剧说:
此记综核详明,事皆实录。妖姆逆玛之罪状,有十部梨园歌舞不能尽者。约之于寸毫片楮中,以此作一代爰书可也,岂止在音调内生活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清凉扇》所写的内容,都是根据实事,对于魏忠贤等人的罪行,十部传奇也写不完。把这些罪行写在纸上,可以当做历史的证言,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戏曲艺术的范畴。对于祁彪佳的这段话,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那就是它的长处在于突破戏曲本身而进入了社会政治生活。但若是从戏曲艺术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事剧使戏曲承担了更多的使命,或许会使作家难免对艺术方面有所忽略。
也许是明代朝廷,特别是嘉靖、万历两朝党争激烈、政治斗争时间持久而且异常惨烈,而在忠奸较量中,前辈正直官员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后辈士大夫的心头拂之不去,而后来的士大夫的政治生涯中,也很难说一定就不会重蹈覆辙。因此,那些正在为官的和为过官的传奇作家之中,以忠奸斗争为中心内容的时事剧,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即使在并非时事剧的其他传奇创作中,有时也会有意识地融入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始末,情节与小说大致相同。但在具体处理上,李开先对于林冲与高俅的冲突的内容作了改动。《水浒传》中林冲被高俅逼上梁山的原因,是因为高俅的儿子高衙内垂涎林娘子貌美,要夺为己有,因此才害得林冲走投无路。《宝剑记》却将其改为林冲由于多次上本参奏高俅、童贯朋比为奸、祸国殃民,因此受到高俅、童贯的谋害。这种处理、更动的高下,不必简单地去论定,值得注意的是,《宝剑记》把林冲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不畏权势的忠臣所蕴涵的现实的时代内容。这种改变,显然与作者李开先的仕宦经历和他对险恶的政治斗争的认识有关。
这些时事剧和忠奸题材的戏曲,一般出自正直的士大夫文人之手。剧中爱憎分明、臧否确定。权奸荼毒百姓、残害忠良的罪恶展现在舞台上,能激起观众的义愤,而忠臣良将为国为民,不惧牺牲,也引起观众的钦佩和感叹。然而,舞台上对于忠奸斗争的表现,常常是奸佞作恶无法无天,忠臣的抗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皇帝居中则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这种模式,在时事剧中成为拘囿而不易变化,且忠臣虽然可以舍生取义,而是非的裁决和矛盾的解决,却常常不很明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作家的历史观、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传奇的另一重要题材,是有关婚姻爱情方面的。这类作品,可以称为“爱情剧”。著名的传奇《牡丹亭》和《紫钗记》(汤显祖)、《焚香记》(王玉峰)、《玉簪记》(高濂)、《绣襦记》(徐霖)、《红梅记》(周朝俊)、《娇红记》(孟称舜)都属于这一类。比起此前的爱情题材的戏曲作品来,这个时期的一些有成就的爱情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明显地出现了新的开拓。
SL32-2014替代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32-2014·替代SL 32-92):水工...
「おまえは生贄として作られた執事だ」執事となるべくして生をうけた保阪己裕は、主人である二条則雅へ献身的に仕える日々を過ご
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手稿本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特点: 1.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2.鲁迅写给萧军萧红的53封信手稿,尘封七十余年,完整呈...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 本书特色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是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罗宗强卷 本书特色 而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社会文化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其中,我国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巨大...
彼時的初戀還在原處,可他宣懷風心中的人,卻已經變了。儘管如此,面對仍不肯放棄的林奇駿,宣懷風很難真正狠得下心,將他的希望
宋元音乐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音乐与文学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表演还是各种社会艺术活动中,一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联姻乃至互补、共生的特点。本书...
为接受史辩护 本书特色 本文集按论题分三编。**编文艺学基本问题,对文学的生命本质、“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人生意义等论题作了深入探...
《赵树理的幽灵》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专题论集,由两辑内容组成,主要涉及赵树理研究和对山西当下作家的评论。赵树理研究并非显学
《文心雕龙》探疑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探疑》(作者万奇、李金秋)专门针对《文心雕龙》各篇中,历来学者存有歧解的疑点,逐一辨析。注重从与相关段落、全篇主旨、写作实...
本书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
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册)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有一个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小说的概念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本书所收小说,时间跨度大,取义广泛,举...
多维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以文学与文化为主线,由现当代上溯到了先秦,形成了对中国文学从先秦到当代的历时性扫描。并从不同的文化维度考察、介绍了古代和...
学海蠡测 内容简介 此书是作者涉足文史研究以来的心得与体悟。文史领域,浩瀚广博,深不可测。 此书以文学和史学两大体系结构而成。而文、史学科各以其不同的论题展衍开...
《宪法的政治理论》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政治理论和宪政的建立;第二部分谈论政治理论家和法律理论家;第三部分探讨古典宪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 本书特色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的作者维尔梅斯女士可谓英国一代“名编”,与许多英国文坛大牛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她的这本随笔集,堪称“一...
西崑酬唱集注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室宋朝杨亿所编的一部唱和诗集,共收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人的250首唱和诗。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不易读懂。注者对本书作了详尽...
团购:含章文库·林语堂集15部18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林语堂享誉国际文坛的一代大师,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语言学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文体与文化的关系,阐释文体演变的文化心理内涵。本书认为文体不仅是符号的编码方式,而且是文化的表征...
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方位讲述了20世纪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作家的接受史、创作史,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及其历史命运。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