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作者:陈柱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年:2009-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07527582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内容简介

简介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况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本书特色

《陈柱讲国学(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目录

出版前言**篇 诸子概论凡例**章 儒家儒家总论晏子孟子苟子第二章 道家道家总论老子庄子第三章 阴阳家阴阳家总论第四章 法家法家总论韩非子第五章 名家名家总论公孙龙子惠子第六章 墨家墨家总论墨子第二篇 中国散文史**章 骈散未分时代之散文(夏商周秦)总论为治化而文学时代之散文(自夏商至春秋)总论夏代散文殷代散文周初散文由治化时代而渐变为学术时代之散文(春秋时代)总论学术大师孔老之散文史传家左丘明之散文为学术而文学时代之散文(战国)总论阴阳家之散文墨家墨子之散文儒家孟荀之散文道家庄周之散文法家韩非之散文名家公孙龙子之散文杂家之散文纵横家苏张之散文钟鼎文学家之散文反文化时代之散文(秦)总论反文学者李斯之散文第二章 骈文渐成时代之散文(两汉三国)总论由学术时代而渐变为文学时代之散文(两汉)总论辞赋家之散文经世家之散文史学家之散文经学家之散文训诂派之散文碑文家之散文为文学而文学时代之散文(汉魏之际)总论三曹之散文建安七子之散文吴蜀之散文第三章 骈文极盛时代之散文(晋及南北朝)总论骈文极盛时代之散文藻丽派之散文帖学家之散文自然派之散文论难派之散文写景派之散文第四章 古文极盛时代之散文(唐宋)总论古文极盛时代之散文古文家先锋元结之散文古文大家韩柳之散文韩门难易两派之散文(附孙樵)矫枉派之散文艰涩派之散文浅易派之散文晚唐五代之散文宋古文六家之散文道学家之散文民族主义派之散文第五章 以八股为文化时代之散文(明清)总论以八股为文化时代之散文明真复古派前后七子之散文反七子派之散文明独立派之散文清代桐城派之散文清维新以后之散文陈柱年谱

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节选

《陈柱讲国学(图文版)》所论述,以司马谈所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为限。以此六家为*要。且限于篇幅故也。《陈柱讲国学(图文版)》所论述各家次第,一依《汉书·艺文志》,以各家之书均著录于《汉志》也。《陈柱讲国学(图文版)》每家为一编,编又分章,章又分节。每编之首章为总论,次则每子一章。诸子亦不能尽述,述其要者而已。《陈柱讲国学(图文版)》每章总论,又分本原、命名、流派、评议、家数五节。每章各子分传略、书本、学说三节。《陈柱讲国学(图文版)》论述诸子学说,*注重于各人之基本观念,及政治教育二者。

陈柱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相关资料

插图:原散文一名,清之骈文家最喜用之,孔广森答朱沧湄书云:“六朝文无非骈体,但纵横开阖,一与散文同。”袁枚胡稚威骈体文序云:“散文可踏空,骈文必征实。”至清末罗悖氟文学源流云:“文之既立,何殊骈散?西汉以前浑朴敦雅,骈不虑杂,散不病野。”又云:“西京钜子溯两司马,子长源出《左国》,俊宕其神;长卿系出《诗骚》,丽蜜其体。别其外貌,未能强同,要以材力冠绝,通宏相征,一为散体之家,一为骈文之祖。”又云:“周秦逮于汉初,骈散不分之代也。西汉衍乎东汉,骈散角出之代也。魏晋历六朝至唐,骈文极盛之代也。古文挺起于中唐,策论靡然于赵宋,散文兴而骈文蹶之代也。宋四六,骈文之余波也。元明二代,骈散并衰,而散力终胜于骈。明末迄乎国朝。指清骈散并兴,而骈势差强于散。”罗氏之言,皆以骈散对举。详其意谊,盖散文亦不过古文之别名耳。而现代所用散文之名,则大抵与韵文对立,其领域则凡有韵之诗赋词曲,与有声律之骈文,皆不得入内;与昔之谊同古文,得包辞赋颂赞之类,其广狭不侔矣。吾以谓骈散二名实不能成立,不如以尚丽藻者名为文家言,重质朴者名为质家言,或省之日文言,日质言。而文质二体之中,又各分有韵文与无韵文二种。如此则比之六代文笔之分,与近代骈散之别,尤为辨章矣。吾今于本书所论之领域,则仍沿用近日散文之谊,而论文笔之骈散,则多用奇偶之谊,读者随文观之可也。天地生物不能有奇而无偶,亦不能有偶而无奇。人之一身奇也,而二手二足则偶矣。手足之指各五,奇也,而二手二足各合而为十,则偶矣。首奇也,而两耳两目,则偶矣;一鼻一口又奇矣。且鼻有二孔,则偶矣。且一奇与一偶相对,则有为偶矣。推之植物之花叶,最为吾人之美观者,何莫非奇偶之相杂。易曰:“地之可观者莫如木”,以其花叶之奇偶相杂最显著也。李兆洛云:“天地之道阴阳而已。奇偶也,方圆也,皆是也。阴阳相并俱生,故奇偶不能相离,方圆必相为用。道奇而物偶。气奇而形偶。神奇而识偶孔子曰:‘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又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相杂而迭用。文章之用,其尽于此乎?六经之文,班班具存。”《骈体文钞序》斯可见古人之文,原不能有奇而无偶,亦不能有偶而无奇:不能分其何篇为骈文,何篇为散文也。梁昭明太子《文选》序曰:“若夫姬公之籍,孔氏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