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早尝试阶段。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现代性因素:在军事方面,引进和生产新式军火装备,开展了新式军事训练,建立了新式海军;在外交方面,开始建立新式的外交制度,派遣驻外公使和领事;在经济方面,开始创办包括航运、保险、采矿、通信、纺织、造船、冶炼等行业的新式工厂和企业,并采用了官商合作的“官督商办”制度和股份制形式;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了一些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活动,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科技人才,翻译出版了一些西方的科技书籍;在争取民族独立方面,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外国侵略的军事和外交较量;在政治改革方面,出现了一些早期的维新(改良)思想家,提出了诸如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主张。
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三大主体内容来看,洋务运动时期的尝试主要表现为包括军事工业在内的工业化方面,其他两个方面或显得软弱无力,或处于思想萌芽阶段,无所建树。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早期现代化尝试,主要是早期工业化的尝试,或称为早期工业化的开端,而且是一种缺乏前提条件的工业化尝试,是一种局部的、初步的和畸形的早期现代化尝试。
洋务运动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告终。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则证明洋务运动的“自强”目的不仅没有实现,甚至使中国更加贫弱,更加遭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积累和教训意义的。洋务运动中所创造和产生的一些现代性因素,为后来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不取得民族的独立,单纯靠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要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不可能的。此后,中国进入了以变革政治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主流的早期现代化的新时期。
《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列
《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内容简介:洋务运动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早尝试阶段。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现代性因素:在军事方面,引进和生产新式军火装备,开展了新式军事训练,建立了新式海军;在外交方面,开始建立新式的外交制度,派遣驻外公使和领事;在经济方面,开始创办包括航运、保险、采矿、通信、纺织、造船、冶炼等行业的新式工厂和企业,并采用了官商合作的“官督商办”制度和股份制形式;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了一些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活动,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科技人才,翻译出版了一些西方的科技书籍;在争取民族独立方面,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外国侵略的军事和外交较量;在政治改革方面,出现了一些早期的维新(改良)思想家,提出了诸如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主张。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三大主体内容来看,洋务运动时期的尝试主要表现为包括军事工业在内的工业化方面,其他两个方面或显得软弱无力,或处于思想萌芽阶段,无所建树。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早期现代化尝试,主要是早期工业化的尝试,或称为早期工业化的开端,而且是一种缺乏前提条件的工业化尝试,是一种局部的、初步的和畸形的早期现代化尝试。洋务运动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告终。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则证明洋务运动的“自强”目的不仅没有实现,甚至使中国更加贫弱,更加遭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积累和教训意义的。洋务运动中所创造和产生的一些现代性因素,为后来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不取得民族的独立,单纯靠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要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不可能的。此后,中国进入了以变革政治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主流的早期现代化的新时期。
插图:第二,实行税收分成制度。所谓税收分成,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就某一税收按一定比例分割,这一办法当时仅采用于海关税。税收分成起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对英、法的战争赔款,根据《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需向英、法两国各赔款800万两,各在通商口岸海关税收中扣二成按期交付,合计四成,即史称的“四成洋税”。由此,清朝中央政府从已被地方截留的海关税中间收回了四成税收的支配权,到1866年(同治五年)赔款清偿以后,这四成海关税就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到1873年,清廷作出明文规定,每年将这四成海关税“解交部库,另款存储”,作为“的款”,“一概不准擅动”,“专备总理衙门及海防统帅大员会商拨用”。②但地方督抚们不甘心失去这四成税收,仍想方设法截留。如江苏巡抚李鸿章奏准朝廷,自1867年起酌留二成,其中一成作为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经费。福州船政局因原有的闽海关六成洋税不敷使用,从1876年起再从闽海关四成洋税中每月拨用2万两。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中央政府只得通过增加上述专项经费的指拨,以扩大对海关四成洋税的支配份额。第三,隐匿厘金收入。地方政府还采用隐匿厘金实收数额的手法与中央政府争夺利益,如1880年户部在奏报整顿厘金办法时抱怨说:“近年以来,核计抽收数目递形短绌,虽子口税单不无侵占,而此项款目本无定额,承办官员恃无考成,隐匿挪移,在所不免。”③光绪时期不断有人指出:“度支告匮
中国通史纲要(精装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革”后国内出版的*本社科史学学术书,也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纲要性和前瞻性的书籍。该书很好地将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
《哈儿的世界(第一部·谎言制造者)》内容简介:固守职责的咕噜噜在被宰杀前夕神秘失踪。小狼犬究竟是一只狗还是一匹狼?被主人抛
上海下海:上海生活35年 本书特色 1、居于动荡中心上海,并且是鲁迅挚友的内山完造身边的平民、日本人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状态和心态。2、作为文化符号的内山完造以...
本书“采用兼容并包的方法。避免兜售任何单一的理论,概念框架和范式”,作者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
本书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
匈奴帝国传奇:彩图版 内容简介 寻找2000年前失落的华夏儿女……公元2004年未,2500多名匈牙利公民向政府提出申清,要求政府承认他们是“匈奴族”。尽管这一...
《交易员的自我修养:中国顶级交易员访谈实录(雨雷 在路上)》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顶级交易员访谈丛书”之一,丛书致力于通过十
传统中国的偏头痛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虚构了数十名己故的中外文化名人和当代人物言行,完成了对中国思维、哲学、文化等九领域问题的解读与批判。传统中国的偏头痛 目录 ...
《赵晓生交响作品集(总谱):简约四章》内容简介:本书是一组管弦乐组曲,创作于1986年。赵晓生,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
中国流民史-(近代卷)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是一个流民遍地的国度,“流民”所传达的信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说,解析流民,是“解读”中国近代史的一把...
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 本书特色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作为考古学分支学科的美术考古学得到了同步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术考古更是步入发展期,本书...
内蒙古通史第一卷远古至唐代的内蒙古地区 本书特色 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张久和主编的《内蒙古通史(总目索引)(精)》以古代北方民族、蒙古族以及达斡尔、鄂温克、鄂...
武汉巷史 本书特色 《武汉文库:武汉巷史》所收录的文稿几乎都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旧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写、加笔补充而成。作为文化丛书其中有些内容有稍许偏离文...
干兰-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干兰”式建筑从古代起便盛行于我国西南地区,成为我国古代的主要建筑形制之...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 本书特色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作为一项有关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撰述的研究,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过去...
狱中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狱中记》真实感人地记述了作者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动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两地的狱中生活,书中多处提到他与冯玉祥将军共同...
郭店楚简文字编(1.2) 内容简介 张守中、张小沧、郝建文撰集的《郭店楚简文字编》为《郭店楚墓竹简》的文字编。它收录单字1226字,重文2411字,按《说文解字...
《忧郁的热带》内容简介:《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的思想自传,更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
《西方哲学简史》内容简介:《西方哲学简史》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
继前集《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后,作者整理旧作兼具新篇,整理成《续编》一书。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之际;远及欧洲黑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