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作者:[美] 姜斐德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9-10

评分:7.8

ISBN:9787101064650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在整个中华帝国的历史中,学者型官员总是肩负着批判政府政策和举措的责任,即使这种批判会遭到震怒的皇帝或那些政府首脑的处罚时也不例外。处罚的形式从贬官直到处死,甚至连他们的亲属也会受到牵连。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官员采取了主动删改自己的文章或者保持沉默的办法。而另外一些官员则将他们的想法寄托于诗歌。在11世纪,中华帝国正值宋朝,一些学者转而利用绘画这一文雅而又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政治的异议。

通过考察文学的象征含义、绘画的标题、同时代的题词以及历史背景,姜斐德教授指出某些画作传达出强烈的政治意见。这种寓意,在一些画作中表现得相对清晰,而在另一些画作中则被特意隐藏,只有那些具有广博学识,特别是了解诗歌以及其传达不同政见和批判意见的模式的人,才能够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除了在画作中附题诗歌外,一些学者在构造他们画作的时候还仿效了诗歌创作的惯例,这就更加强化了文本图像的联系。

姜斐德教授认为,表面上无关世务的画作中所隐含的寓意是士大夫阶层越来越重视绘画的一个重要因素。绘画的关联体系作为一项功能,使得学者可以在避免打击的情况下表达他们的异议,而这正为艺术的活力和长久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言
自序
第一章 千年潇湘怨
(一)舜与湘妃
(二)屈原
(三)宋玉
(四)贾谊
(五)王逸
(六)庾信
(七)沈俭期
(八)张说
(九)李白
(十)杜甫
(十一)韩愈
(十二)柳宗元
第二章 神宗之变局
(一)文官政治
(二)神宗变法
(三)贺庆之图
(四)诫君之图
(五)宋迪之案
(六)滴居洛阳
(七)乌台诗案
第三章 诗与画相融
(一)杜甫成圣
(二)诗之隐语
(三)宋迪画诗:潇湘八景
(四)以题为诗:潇湘八题
第四章 贬谪与归返
(一)放逐:平沙雁落
(二)遇赦:远浦归帆
(三)登临:山市睛岚
第五章 忧思寄山水
(一)江天暮雪
(二)洞庭秋月
(三)潇湘夜雨
(四)烟寺晚钟
(五)渔村落照
(六)木叶下
(七)平远山水
第六章 烟江叠嶂图
(一)苏诗之隐语
(二)王诜之次韵
(三)苏轼之醉笔
(四)王诜之答赠
(五)《烟江叠嶂图》
(六)四诗之手稿
第七章 山谷之幽怨
(一)仕途
(二)松风
(三)山谷之书法
(四)僧仲仁之墨梅
第八章 “宣和”:画中
(一)徽宗即位
(二)“宣和”之画
(三)“升平”时代
(四)郭思与韩拙
第九章 王洪绘八景
第十章 旧曲衍新声
结语
参考书(中文)
· · · · · ·

作者简介

姜斐德(Alfreda、Murck),在香港新亚书院留学期间开始领略中国绘画的奥妙。后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中国艺术与考古学博士学位,主攻中国绘画史。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任亚洲部业务主管十二年6其著述有《宋代的诗与画——持异议的微妙艺术》(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年)。从1991年她与丈夫盂克文(ChrisMurck)在台北居住六年,1997年起在北京居住至今。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巾央美术学院人文研究所任主讲教师。现任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顾问、古代书画研究巾心研究员。

另外,还著有《画可以怨否?潇湘八景与北宋谪迁诗画》,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四期(1997);《苏轼用杜甫韵字题王晋卿(烟江叠嶂图)》,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9;《以蒿苣、白菜和野草为画一一杜甫菜园的隐喻》《清华美术》,2005-12(中译Archivesof ...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