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作者:弘学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09-10-01

评分:4.9分

ISBN:9787807524755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中观学概论 内容简介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中观学概论 目录


序二
绪论
**章 中观学派之源流及传承
**节 中观学派理论在印度之源流
第二节 中观学派在印度的传承
第三节 中观学在印度的发展
第四节 中观学派在中国的弘传
第二章 中观学派所依的典籍
**节 中观学派所依般若经典
第二节 中观学派所依之《华严经》
第三节 中观学派所依之《维摩诘经》
第四节 中观学派所依之《妙法莲华经》
第五节 中观学派所依之《大般涅槃经》
第三章 中观学派的论典
**节 龙树的主要著述
第二节 《中论》概介
第三节 《中论》之重要注疏
第四节 我国对中观学派著述的疏注及论著
第四章 中观学的根本论题
**节 缘起与实相
第二节 自性与空
第三节 缘起性空
第五章 二谛义
**节 二谛概说
第二节 三论宗之二谛义
第六章 八不中道论
**节 八不中道概说
第二节 八事四对之解说
第三节 我国三论宗论八不中道说
第七章 一乘义
**节 大乘法与一乘义
第二节 会三归
第八章 佛性义
**节 佛性概说
第二节 中道佛性义
第三节 本有与始有
第四节 如来藏义
第九章 中观学派之实践
**节 观行与观智
第二节 顿渐与偏圆
第三节 菩萨阶位与断证阶位
第四节 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
后记

中观学概论 节选

《中观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中观学概论 相关资料

僧肇虽然生于玄学盛行之后,早年又曾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但其学问实际得自于鸠摩罗什,他的思想以《维摩诘经》、《般若经》及“三论”为宗。他以缘生无性(实相)、立处皆真为中心思想来谈体用动静有无等问题,颇为学术界所赞赏。关于体用问题,当时的学者有两种不同的主张:王弼、法汰、道安等说《般若经》(本无论),主张贵无贱有;向秀、郭象、支道林谈《般若经》,又崇有贱无,都不免有所偏执。僧肇破斥这些偏执,主张体用如一、非无非有、即静即动之说,对于《般若经》及“三论”的中道思想可以说大大发展了一步。僧龊,魏郡长乐(河南安阳)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出尘之志,十八岁剃发,依僧贤为师,二十岁即博通经论。尝听僧朗讲《放光般若经》,常质疑,僧朗叹其才。二十四岁,游历诸国讲说,听者成群。常慨禅法未传,姚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鸠摩罗什至长安,即随受禅法;且请罗什出《禅法要解》,日夜修习,精练不怠。司徒姚嵩深相礼敬,秦主姚兴亦称其才器。曾与僧肇等共参订罗什之译经。后人称为罗什四大弟子,与道生、僧肇、道融被旧传称为“四圣”。后记《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交稿付梓了。惟贤师叔和老友百另六岁的佛智法师都为之赐序;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法师读了《序》后,欣然命笔题写了两书的书名。面对两书稿,顿感身心俱疲。但推开书稿,看到压在书案玻板上先师正果法师一九四九年七月题写的“坚持无上菩提心,专修四弘誓愿行,弘扬佛法令久住,永作菩萨度众生”的《誓愿偈》,两眼不觉泪水直流。猛地记起,今天(七月二十四日)是先师九十六世寿,百感翩然,是喜,是悲呢

中观学概论 作者简介

弘学,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1938年生,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业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和夫人马时芳先生。先后问学于梁在农(智慧法师)教授、阿旺洛追扎巴、密悟格西。1956年三次谒见贡噶活佛,蒙授金刚三昧耶戒,又蒙授童七灌顶、宝瓶灌顶、私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名词灌顶,赐藏名索郎泽仁。1972年皈依正果和尚,赐名弘学,并得法尊法师之教诲。奉正果法师临终遗命,1988年依止宽霖大和尚,受瑜伽菩萨戒,专事佛学研究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起精习儒学和佛学,对儒学和汉藏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著作甚丰,公开出版的有《佛学概论》、《藏传佛教》、《佛教文学》、《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观学概论》、《唯识学概论》、《佛教图像说》、《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四种,并注释佛典数十部,达千万余言。为佛学小丛书、佛典丛书、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佛教各宗派小丛书、唯识文库之主编、撰稿人。曾执教四川省佛学院、四川省尼众佛学院、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现任成都国学研究会会长、重庆佛学院研究生院(原汉藏教理院)教授,并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