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十七课,内容包括:童年的歌声、文明的咒语、古老王朝的归来、文明的胎记、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世界性的老子等。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希望文化能够被我们这个正在觉醒民族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听到。我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国际其他文化,有一种总体的透视,而不要局限在一点上,挽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认为是全部的文化了。我们从乾嘉学派开始,就看到很多人都在这样的玩,那么我们不要再继续,因为我们出现了一批有宏观思维的文化人。大家知道,越有宏观思维,它就越理性,越平静。越是从只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就越激愤,越极端。我希望你们是这样具有宏观思维的人,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世界文化,有感情是不错,但是我们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我们民族的一切。什么时候用一种真正的汉文字之美,用一种文化的表述美的方式,来传播文明的话,那么就能够使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一起让大家接受。
第一课 童年的歌声(1)余秋雨:每当我在世界各地一个个伟大的废墟间看到文明殒灭的证据时,总是感到非常震撼。只要看到一次就能震撼一次,看到十次就能震撼十次,震撼的力度一点儿也不会减弱。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一种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临灭亡,而这种灭亡是正常的,不灭亡才是偶然的。灭亡有多种等级。土地的失去、庙宇的毁坏,还不是最高等级的灭亡。最高等级的灭亡是记忆的消失,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灭亡。可以设想一下,当侵略者进入一个国家,废除了这个国家的文字,类似祭司这样能够读懂文字的人很快也被遣散,随着他们的老去,关于这个民族的历史记载就再也没人能读懂。于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一种文明,就此失去了“身份证”,成了一种不知道自己父母亲和子女在哪里的文明,这个人群的文化记忆也就从此消失了。世界上如此多的古文明都灭亡了。有的遗迹还在,传承没有了;有的连遗迹也不多了,只剩下传说;有的连传说也没有了,失去了最终的记忆。这种情景既让人感到苍凉,又让人产生达观。天下匆匆,能留在历史上的事情是不多的,而且它们也未必是最重要的。因此,就产生了佛家和老庄对于历史的不在乎,甚至对于记忆的不在乎。中华文明是特例中的特例。人类最早的四大古文明中只有它没有中断,不仅遗迹处处,而且传承显豁,甚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连很多琐碎的细节也在被后代长时间折腾。大家知道,太琐碎的记忆,很容易导致记忆的失去。而且,我们的很多记忆往往是宫廷化、征战化的,与我们最看重的文化记忆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这次为时一年的讨论型课程,一开头就要设立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记忆,最好从哪里开始呢?王牧笛:我认为应该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开始。整个中华文化正是在诸子百家的背景下得以展开的,而且,诸子百家的记忆比神话传说要真实可信;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化记忆应该起源于秦汉,因为中国真正延续到现在的一种文化体系,不论是正统还是道统都是以秦汉作为基本的规制。万小龙:我觉得应该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最初的文化记忆大多来自于物质,来自于生产生活,无论是半坡还是河姆渡,物质文明提供了记忆的可能,否则记忆怎么可能流传?王安安:我倒觉得,“文化”记忆并不一定要以物质为依据。早在那之前,我们的远古时代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
余秋雨
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
九十年代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开启一代文风,
长期位踞全球华文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
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熱衷一切奇思怪想的軼聞,相信世界的玄妙大過眼睛,熱愛旅行,尤喜探險,身體跨越不了的險境,就是筆下故事開始的地方。
作品目录原序 英文版序言 第一章 欧洲和神学政治问题 第二章 马基雅维利和恶的创造性 第三章 霍布斯和新政治艺术 第四章 洛克,
庙堂卷-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100个问题不是刻板的知识讲解,而是用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有趣之处,在故事中让读者领略...
新编同义词词林 本书特色 收词8万条的义类词典写作翻译挑选词的宝库语言信息处理人机两用。《新编同义词词林》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本同义词义类辞典,从语言信...
「那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那六具白骨。」「是你自己呀」。奇奇說。「這是你的房間噢,在這裡的全都是你自己喲。一切的一切。」「我的房間。」我說。「那麼,海豚飯店呢?那裡...
三语通-(普.粤.英)(第二分册)(含6张CD) 本书特色 李育中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荣誉导师 该书是前所未有的,适应当前需要,读者必有收益。沈开木语言...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内容简介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首次将章门弟子作为一个群体,从宏观层面加以集中考察,尤其是着重结合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几个与之相关方面(...
中国俗文化丛书 雅俗共赏话扇子 目录 一、遥远的传说(一)伏羲女娲扇障面(二)尧王舜帝始造扇(三)扇业祖师尊齐纨(四)扇面河功归八仙二、宫廷的宠物(一)周王喜用...
京剧中国 内容简介 《京剧·中国》是我国**部集文、图、声于一体,全面再现国粹艺术——京剧全貌的电子书。京剧中国 目录 序言概述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伴奏音...
王摩诘 内容简介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绘画家,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本书作者以翔实之史料对王维之生平进行勾勒,并对其诗作和画作进行了细致精到的评述...
魔鬼的历史 本书特色 “魔鬼”是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书梳理了“魔鬼”从12世纪诞生到20世纪在西方的发展变化及影响。魔鬼的形象多变,;*初魔...
非洲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高飞丛书(Flying High)是中国铁道出版社08年后陆续翻译引进的系列高空摄影书★ 英文版由意大利白星出版社2007年出版...
找不回的故乡 本书特色纵故乡渐行渐远,在每一位游子心里,她却是一条永不断流的长河,流淌在思念深处。 这是一部游子在遥远的异乡寻觅故乡往昔的文集。写作的缘起,乃是...
公历二0一六年-红楼梦日历-[诗词版] 本书特色 曹雪芹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所撰旷世巨著《红楼梦》堪称百科全书,其中可供挖掘、研究、为今人所用的菁华取之不尽。...
文艺讲座-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
汉字文化思维 目录 篇一汉字在思维故汉字在中国人“以字为本”的思维理念汉字“以形为本”的思维理念汉字“内存思维”的解读换一种角度看汉字思维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文字分典(全6册) 本书特色 《语言文字典》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类书,系统收录传统语言文字学数据,断限至于清末。全典设《文字分典》、《音韵分典...
中国古代城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城市史,是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城市发展规律,是研究特定时期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科...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内容简介:完整收录《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经典名篇,呈现法国社会各色人群的悲喜剧,
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的新研究) 本书特色 《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的新研究》:人文社科新论丛书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