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书脊或封面有瑕疵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书脊或封面有瑕疵

作者:陈弱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10-01

评分:5分

ISBN:9787563385492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个角度考察唐代思想的演进和唐宋思想剧变的起源,希望重建一个动态、立体的历史过程。作者精研唐代思想史,这是他多年研究心得的荟萃,内容涉及:中古心灵的基调,六、七世纪的思想状态,安史乱后的文人意识,中晚唐古文运动与儒家复兴,以及唐代思想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本书涵盖佛教、道教、儒家学说、文学思想,是隋代至唐末五代思想史点与面兼顾的探索和反思。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本书特色

陈弱水教授《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是一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中唐儒学复兴运动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古今论者无数。陈教授在本书中**次对这件大事进行了视野*广阔、材料*全面、系统*周密的研究。本书由一篇“总说”和八篇“分论”构成,前者为纲领,钩玄提要,后者则属“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论断,对每一专题作了彻底而精密的探索。为了与“多角度”、“多层次”的取向相配套,著者特别设计并运用了多元研究法,使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处理的问题及材料密合无间、丝丝入扣,这更是前所未见的新突破。因此本书各章,分读之,无不独立成篇,首尾完具;合读之,则全书如常山之蛇,浑然一体,节节互动。本书的出版将使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余英时本书探讨唐代社会的结构变迁、政局变化与某些士人群体中儒学新取向的关系。这是对唐代文士的精神世界与唐宋思想转型过程做出通盘考察的一部力作。对中国学术史,作者研究有夙,因而可以凭借对儒家文化渊源和历代演变的全面了解,梳理隋唐五代不同士人群体的儒学取向、个人之间的大同和分殊,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涉及前贤没有关注的许多领域,达到了论学而有宗旨的境界。在考据方面,作者大多在正文,有时也在注脚,缜密核查史事,给予卓有洞见的阐释,展现了作者治学功力。在表述方面,作者尽可能完备地举证史料,纳入周延的论叙架构,纲目清晰、次第谨严。本书拓展读者视野,激发读者就前贤未曾认真探讨的领域做进一步思考。 ——台湾中研院院士张广达中唐不仅是唐史,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史的转折点。中唐思想史的脉络不仅上涉六朝,而且下连宋明,不仅儒家知识人在危机中思索出路,而且佛教和道教也在这个充满变异的时代中移形换位。陈弱水教授自从以英文出版了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之后,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这一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变迁。在这部新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思考的范围涵盖了儒、道、佛各种思想,研究的资料也包括了传世文献、石刻资料和佛藏道藏,同时还超越学科的画地为牢,不仅沟通了文学史与思想史,同时也关注到了区域和阶层的话题。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兆光这部著作虽以文化剧烈变迁的中唐作为关注的中心,但实际的讨论涵盖了整个唐代思想变化的大脉络,是作者多年来将思想史的分析和社会史的眼光结合的研究工作的精彩总结。著作中收入的多篇论文相互关联,涉及的都是中国中古晚期文化变化的关键问题和人物。其中既包括了对学界产生诸多影响的经典研究,也有作者*新的思考。作者的讨论真正做到了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去熟悉化和重新解读,应该说这是过去十年来出版的有关唐代思想文化著作中*有新意和贡献的一部著作。 一一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陆扬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目录

自序
总说
墓志中所见的唐代前期思想
排佛思潮与六、七世纪中国的思想状态
隋代唐初道性思想的特色与历史意义
思想史中的杜甫
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
柳宗元与中唐儒家复兴
《复性书》思想渊源再探——汉唐心性观念史之一章
中晚唐五代福建士人阶层兴起的几点观察
人名索引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节选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从多个角度考察唐代思想的演进和唐宋思想剧变的起源,希望重建一个动态、立体的历史过程。作者精研唐代思想史,这是他多年研究心得的荟萃,内容涉及:中古心灵的基调,六、七世纪的思想状态,安史乱后的文人意识,中晚唐古文运动与儒家复兴,以及唐代思想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涵盖佛教、道教、儒家学说、文学思想,是隋代至唐末五代思想史点与面兼顾的探索和反思。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相关资料

陈弱水教授《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是一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中唐儒学复兴运动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古今论者无数。陈教授在本书中第一次对这件大事进行了视野最广阔、材料最全面、系统最周密的研究。本书由一篇“总说”和八篇“分论”构成,前者为纲领,钩玄提要,后者则属“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论断,对每一专题作了彻底而精密的探索。为了与“多角度”、“多层次”的取向相配套,著者特别设计并运用了多元研究法,使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处理的问题及材料密合无间、丝丝人扣,这更是前所未见的新突破。因此本书各章,分读之,无不独立成篇,首尾完具;合读之,则全书如常山之蛇,浑然一体,节节互动。本书的出版将使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 余英时
本书探讨唐代社会的结构变迁、政局变化与某些士人群体中儒学新取向的关系。这是对唐代文士的精神世界与唐宋思想转型过程做出通盘考察的一部力作。对中国学术史,作者研究有夙,因而可以凭借对儒家文化渊源和历代演变的全面了解,梳理隋唐五代不同士人群体的儒学取向、个人之间的大同和分殊,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涉及前贤没有关注的许多领域,达到了论学而有宗旨的境界。在考据方面,作者大多在正文,有时也在注脚,缜密核查史事,给予卓有洞见的阐释,展现了作者治学功力。在表述方面,作者尽可能完备地举证史料,纳入周延的论叙架构,纲目清晰、次第谨严。本书拓展读者视野,激发读者就前贤未曾认真探讨的领域做进一步思考。
——台湾中研院院士 张广达
中唐不仅是唐史,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史的转折点。中唐思想史的脉络不仅上涉六朝,而且下连宋明,不仅儒家知识人在危机中思索出路,而日.佛教和道教也在这个充满变异的时代中移形换位。陈弱水教授自从以英文出版了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之后,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这一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变迁。在这部新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思考的范围涵盖了儒、道、佛各种思想,研究的资料也包括了传世文献、石刻资料和佛藏道藏,同时还超越学科的画地为牢,不仅沟通了文学史与思想史,同时也关注到了区域和阶层的话题。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葛兆光
这部著作虽以文化剧烈变迁的中唐作为关注的中心,但实际的讨论涵盖了整个唐代思想变化的大脉络,是作者多年来将思想史的分析和社会史的眼光结合的研究工作的精彩总结。著作中收入的多篇论文相互关联,涉及的都是中国中古晚期文化变化的关键问题和人物。其中既包括了对学界产生诸多影响的经典研究,也有作者最新的思考。作者的讨论真正做到了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去熟悉化和重新解读,应该说这是过去十年来出版的有关唐代思想文化著作中最有新意和贡献的一部著作。
——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陆扬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作者简介

陈弱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并长期任职于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长为隋唐五代史、中国思想史。着有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中国文化史》(合著)、《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隐蔽的光景: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以及论文数十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