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理解中国》内容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第一章 中国的复兴拜访毛泽东西伦:施密特先生,您1975年会见了毛泽东,而且算是最后一位亲自结识他的德国人。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施密特:他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他魅力四射,才华横溢,但是坚定而执拗。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有敏锐的直觉:他把我引入了关于克劳塞维茨和马克思的讨论。对于这两个人,他说的都是内行话。然而,他发动的那些大规模运动却远非清醒理智的产物。与铁托类似,毛也具备一种混合着无情和富有魅力.的品格,不过铁托更受理智的支配。毛是聪明人,但是理智并非是他的强项。西伦:毛泽东令您着迷还是感到反感?施密特:算得上印象深刻吧。他欢迎我的话是:“您是康德派。”然后又说:“我是马克思主义者。”谈话就这样开始了。他大约看过关于我的什么材料。这是一位老人和一个比他年轻二十五岁的人的对话。直到最后,他精神都很饱满,轻松、活跃、幽默。但是口齿不清,大概曾经得过中风。他毫不在乎地说,讲话困难,腿脚也不灵了。他还能自己站着和坐着,但是单靠自己已经站不起来,坐不下去了。三位当翻译的年轻女士,首先要自己弄明白他说了些什么,听懂他的话,她们有困难。有好几次,为了弄清楚理解得对不对,她们在纸上写些字交给毛看。然后他就尝试着重讲一遍或者拿过纸来,把他要说的话迅速清楚地写在上面。这一切都做得坦然自若,没有人低声下气,中间还常常被笑声打断。西伦:您感到他说的话都翻译过来了吗?施密特:我丝毫没有感到那些女译员说了什么他不想讲的话。因为是译成英语,毛也能够纠正她们。当时我还不知道,毛曾经不间断地学了多年的英语。西伦:您说三位女士和毛泽东相处毫不低声下气。其中有一位可是毛的外甥女、副外长啊。是不是同毛关系远一些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呢?施密特:普通老百姓似乎尊毛为神。甚至在高级外交官圈子里也能感受到对毛的崇拜。会见毛之后,有一位大使夫人问我的妻子,是不是握了毛的手。然后,这位外交官夫人就满怀敬畏地一把抓住了我妻子那只刚刚与毛握过的手。这种虔诚不免让我的妻子感到难以理解。西伦:是毛泽东这位伟人促使您在五六十年代开始关注中国的吗?施密特:首先不是他个人的因素。而是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使历经战乱从而备受削弱的中国,重新成为一个自信的国家并且扮演起地缘政治的角色。50年代中期,我正在研究当时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思想,中国在其中也扮演一定角色。不过,只是极其附带地关注一下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前辈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应周恩来之邀来到中国,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他从政期间,曾积极促成德国与中国建交。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被人称为欧洲的基辛格。
迄至目前,作者已出版《论均势战略》《西方战略》《伟人与大国》《未来列强》等富有影响力的著作。施密特还是一位很有艺术素养的政治家。他会弹管风琴和钢琴,是巴赫的忠实拥趸。他喜欢绘画,在他汉堡的房子里摆满了著名画家的作品。
弗朗克·西伦,德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任德国《经济周刊》驻中国记者十余年,现在是德国《时代周报》驻中国记者。
译者简介:
梅兆荣,中国驻德国前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深翻译家。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德语首席翻译。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翻译并校订的著作有《西德外交风云纪实》《我的特殊使命》《施密特传》《伟人与大国》《政治局》《未来列强》等。
曹其宁,上海人、资深翻译家,1953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曾为国家领导人担任德语翻译。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副处长、驻奥地利使馆参赞、西欧司参赞,驻德国大使馆柏林办事处主任。参与翻译的德语著作有《德意志史》《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未来列强》等。200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刘昌业,山东省人,资深翻译家。参与翻译德文版《毛泽东选集》。早年就读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西语系。1963年进人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驻民主德国使馆参赞、驻德国使馆柏林办事处首任主任、驻德国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及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等。参与翻译的外交书籍有《外交风云纪实》《未来列强》《中国的大时代》等。
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内容简介 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诚信*初体现为道德问题。原始的诚信只是被作为一种善意的道德观念被认同,但久而久之...
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建言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到的三个*根本的问题是——大国冲突的风险、部族暴力和残酷杀戮、核灾难的危险。《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廉洁日历(2018年) 本书特色 ★ 鹭江出版社出版,48开小开本设计,方便随身携带,记录每日思绪★ 采用布面精装、书心裸脊,以便使内页可以翻开摊平★ 整体设计...
先秦政治思想史 本书特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启超在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这部著作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源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分为...
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第一卷:第二册 本书特色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全战历尽数收录。两卷四册逾两千张珍贵历史照片...
清代驻防城时空结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对驻防城的概念内涵、等级序列和军事实力、时空结构、形制状况、设施和分布、内部结构、典型个案进行论述,着重探讨...
1942-1945-黄敬谈民主民生运动 本书特色20世纪40年代上半期,在中国黄河冲积平原上的敌后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一场“绝大数人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 本书特色 九一八事变怎样发展到中日全面战争 日本为何根本没有取胜把握却敢与美国开战 谁“发明”了自杀式“特攻”和全部战死...
《卡尔霍恩文集(上、下册)》内容简介:“美国精神”的最后一位“国父”,美国国会史上最伟大的九人之一,160余年来作品中译本首次
1942-1953-美军M10/M36坦克歼击车 本书特色 二战期间,美军有着其独特的装甲作战条令,它的坦克作战重点放在坦克歼击车上,而在战争早期,美军主要的坦...
下一场战争 本书特色 《下一场战争》:张召忠将军细致推演,大胆预言。为解读国际形势提供全新视角,为研究未来战争提供有益借鉴。下一场战争 目录 序言上篇对伊朗开战...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检修》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冷却系统、
我与中国民主同盟-为团结抗敌和平建国而奔走 本书特色 梁漱溟是民盟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民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民盟常务委员、民盟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梁漱溟...
资本主义新论-当前争论的分析与综合 本书特色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一股宣告资本主义终结的言论浪潮,人们将经济萧条、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贫富分化、崇尚物质与消...
为了一个共同的世界-外交学院联合国研究论文选集 本书特色 自1991年以来,外交学院学者发表了上百篇涉及联合国研究的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为...
大国政治的回归-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检视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发展。作者追溯到叶利钦时代,当时的俄罗斯领导人放弃了自由的、亲西方的定位,致力于...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渐进的皇权专制、步步强化的中央集权、流程式分工、开放式政权等;而南北关系、中西关系与华...
国家威胁-中情局谍战亲历 本书特色亨利·a·克伦普顿24年的卓越谍报生涯从非洲开开始。随后的整整十年,他在亚洲和欧洲的冷战战场中招募间谍,其中有恶心的罪犯,也有...
大角逐-国共台湾海峡战事揭秘-图文版 本书特色 从风起云涌的台湾海峡,看国共政治、军事、外交之内幕。 一部惊心动魄、硝烟弥漫的战争画卷! 一曲可歌可泣、悲壮雄伟...
上瘾五百年--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本书特色 此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烟草、茶叶、鸦片、可卡因等毒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和考察。逐一展演了它们是如何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