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理解中国》内容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第一章 中国的复兴拜访毛泽东西伦:施密特先生,您1975年会见了毛泽东,而且算是最后一位亲自结识他的德国人。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施密特:他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他魅力四射,才华横溢,但是坚定而执拗。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有敏锐的直觉:他把我引入了关于克劳塞维茨和马克思的讨论。对于这两个人,他说的都是内行话。然而,他发动的那些大规模运动却远非清醒理智的产物。与铁托类似,毛也具备一种混合着无情和富有魅力.的品格,不过铁托更受理智的支配。毛是聪明人,但是理智并非是他的强项。西伦:毛泽东令您着迷还是感到反感?施密特:算得上印象深刻吧。他欢迎我的话是:“您是康德派。”然后又说:“我是马克思主义者。”谈话就这样开始了。他大约看过关于我的什么材料。这是一位老人和一个比他年轻二十五岁的人的对话。直到最后,他精神都很饱满,轻松、活跃、幽默。但是口齿不清,大概曾经得过中风。他毫不在乎地说,讲话困难,腿脚也不灵了。他还能自己站着和坐着,但是单靠自己已经站不起来,坐不下去了。三位当翻译的年轻女士,首先要自己弄明白他说了些什么,听懂他的话,她们有困难。有好几次,为了弄清楚理解得对不对,她们在纸上写些字交给毛看。然后他就尝试着重讲一遍或者拿过纸来,把他要说的话迅速清楚地写在上面。这一切都做得坦然自若,没有人低声下气,中间还常常被笑声打断。西伦:您感到他说的话都翻译过来了吗?施密特:我丝毫没有感到那些女译员说了什么他不想讲的话。因为是译成英语,毛也能够纠正她们。当时我还不知道,毛曾经不间断地学了多年的英语。西伦:您说三位女士和毛泽东相处毫不低声下气。其中有一位可是毛的外甥女、副外长啊。是不是同毛关系远一些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呢?施密特:普通老百姓似乎尊毛为神。甚至在高级外交官圈子里也能感受到对毛的崇拜。会见毛之后,有一位大使夫人问我的妻子,是不是握了毛的手。然后,这位外交官夫人就满怀敬畏地一把抓住了我妻子那只刚刚与毛握过的手。这种虔诚不免让我的妻子感到难以理解。西伦:是毛泽东这位伟人促使您在五六十年代开始关注中国的吗?施密特:首先不是他个人的因素。而是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使历经战乱从而备受削弱的中国,重新成为一个自信的国家并且扮演起地缘政治的角色。50年代中期,我正在研究当时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思想,中国在其中也扮演一定角色。不过,只是极其附带地关注一下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前辈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应周恩来之邀来到中国,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他从政期间,曾积极促成德国与中国建交。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被人称为欧洲的基辛格。
迄至目前,作者已出版《论均势战略》《西方战略》《伟人与大国》《未来列强》等富有影响力的著作。施密特还是一位很有艺术素养的政治家。他会弹管风琴和钢琴,是巴赫的忠实拥趸。他喜欢绘画,在他汉堡的房子里摆满了著名画家的作品。
弗朗克·西伦,德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任德国《经济周刊》驻中国记者十余年,现在是德国《时代周报》驻中国记者。
译者简介:
梅兆荣,中国驻德国前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深翻译家。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德语首席翻译。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翻译并校订的著作有《西德外交风云纪实》《我的特殊使命》《施密特传》《伟人与大国》《政治局》《未来列强》等。
曹其宁,上海人、资深翻译家,1953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曾为国家领导人担任德语翻译。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副处长、驻奥地利使馆参赞、西欧司参赞,驻德国大使馆柏林办事处主任。参与翻译的德语著作有《德意志史》《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未来列强》等。200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刘昌业,山东省人,资深翻译家。参与翻译德文版《毛泽东选集》。早年就读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西语系。1963年进人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驻民主德国使馆参赞、驻德国使馆柏林办事处首任主任、驻德国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及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等。参与翻译的外交书籍有《外交风云纪实》《未来列强》《中国的大时代》等。
中国.非洲新的发展伙伴-欧洲特权在黑色大陆上的趋于终结? 本书特色 蒂埃里·班吉所著《中国,非洲新的发展伙伴——欧洲特权在黑色大陆上趋于终结 》一书主要介绍了中...
吴敬琏文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吴敬琏文集》收录了吴敬琏先生1980—2012年*具代表性的文章,160多万字。这些文章共分8个专题:(1)综论改革和发展;...
本书荣获2017年吉尔德·勒曼(Gilder Lehrman)军事历史类图书奖。历史倾向于用几场重要的交锋来衡量战争的赢家和输家,而在这些交锋中,会战的结果总是...
西方媒体如何影响政治 本书特色 现代媒体如何与政治互动?本书为你全方面阐述真相。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综合全面的著作。它将为政治媒体的师生们提供**的读物。——布莱...
不忘初心-优秀共产党员的入党情怀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入党事迹,从赤子之心、担当之心、公仆之心、平凡之心等方面讲述优秀共产党员...
伯恩施坦文选 本书特色 人民出版社是党的**家出版机构,始创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12月,伴随着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一路走来,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与我社合作多年的重点成果,被列入到新闻出版总署纪念改革开放重点选题。第三研究部是中共中央党研室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本书特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收入习近平2014年8月20日至2017年1月18日期间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等...
安德鲁·甘布尔(Andrew Gamble),当代英国著名政治学者,“以赛亚·伯林政治学研究终身成就奖”得主,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系终身名誉教授。他曾长期执教于谢...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特色 《*品书论人》是一部全面讲述*品书论人的心得之作。*读书,真是做到了\"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心驰神往\"于古今...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本书特色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收入的是江泽民同志在二000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二00四年九月二十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
1946-1950-席卷长江-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内容简介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后报告,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
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 内容简介 本书从探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入手,通过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深入剖析了修昔底德的历史观。全书分二...
本书对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之间长达27年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了再解读,作者从现代人的角度对这场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给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海校学生口述历史2》讲述了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
作者简介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将领。曾任第三帝国总统,总
以色列最强特种博击术-心色列特种兵.特警.保镖徒手格斗速成教程 本书特色 王红辉、刘世荣、王红、牛蓉编著的《以色列*强特种搏击术》介绍了以色列保镖防卫格斗...
何谓公民身份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自由主义传统、公民共和主义传统、谁是公民?、多元公民身份、问题与解决五章。何谓公民身份 目录 第1章自由主义传统一、起源二...
巨变的时代-前苏联大使杜比宁驻美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从雷克雅未克到马耳他的历次苏美首脑会晤。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寻求信任的路途并不平坦。本书还讲述美国人对当时...
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一九四五年八月_一九四七年十二月) 目录 关于赴重庆谈判问题复蒋介石的电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目前党的方针及新四军的工作部署赴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