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作者:蒋国保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年:2009-10-01

评分:4.6分

ISBN:9787546108353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目录

《东吴学术学文库》总序自序方以智哲学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新论方以智易学思想散论方以智与三浦梅园黄宗羲与方以智方以智的老子观“质测”与“通几”的现代诠释方以智的易学与医学评王夫之论方以智王夫之与方以智文化选择同异论“质测”与“通几”之学的方法论意义方以智《性故》刍议方以智《一贯问答》刍议方以智经学思想散论明清哲学明末清初时代精神散论戴震哲学的近代意义王廷相“气本”论的内在理路严复的“自由、民主”观晚清思想启蒙的心路历程严复的政治哲学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思辨逻辑康有为“大同世界”新论谭嗣同哲学的内在理路“宋明启蒙说”的误解与迷失黄宗羲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儒学的民间化与世俗化—一论泰州学派对“阳明学”的超越学术考证三四斋读史劄记《物理小识》著作考《物理小识》著作续考《东西均》三题方以智《东西均》题意辨析方以智与王夫之订交考方以智与《周易图象几表》乾嘉学术称谓考学术质疑对《方以智科学哲学思想初探》的质疑《方以智诗词书画略述》正误学术评论超越两极对峙——读高瑞泉《天命的失落》“解构专制”的解构——读冯天瑜、谢贵安近著《解构专制》从价值观念变化审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运动——读吴根友近著《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后记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本书特色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学科建设项目,苏州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希望藉之以展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学科整体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建立较晚,其历史,严格地讲不足十年,但在短短几年内,学科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突出的标志,就是从2000年至今的几年内,学科建设实现了三次跨越,即2000年申报硕士点成功,2003年申报博士点成功,2005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成功。现在我们学科共有十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4人,在年龄结构上,在学术梯队上,在学术水平的层次上,都比较合理,是一个有着良好基础的学术队伍。这个学术队伍总体上讲还比较年轻,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是团队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交往风气正,团队成员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工作上,建立在学术事业上,建立在同志间真诚的关心上,而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二是学术研究的风气正,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团队成员还比较清醒,基本上能保持以平常的心态从事教学与研究,至今尚未出现为博个人虚名而不惜牺牲团队名声的事,更没有出现任何有损教师声誉的事。我们认为,要卫护团队的声誉,在当前尤其要重视学风建设。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我们除了要求团队成员自觉遵守教育部、我校制定的科研、教学等学术道德规范,还提倡团队成员培养和卫护本学科独特的学风。为此,我们制定了“学风四字歌”,以方便团队成员自勉。“学风四字歌”是:“诚实做人,人格高洁;言行一致,表里相协;戒浮戒躁,勤奋治学;谦虚谨慎,潜心修业;文风朴实,行文精确;理论坚实、知识广阅;古今贯通,中外同悦;史论结合,创新超越。”我们深知,以此自律,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但“虽不能及,心向往之”,照之不懈努力,应是我们不变的志向。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节选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内容简介:走进哲学的大门,对我来说,是个偶然,但在哲学的门类中,我选定中国哲学为自己一生的学业,却由诸种因缘促成。在北京大学听朱伯崑、楼宇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课,是我接触中国哲学的开始。但这个开始,与其说给了我一些中国哲学的知识,不如说给了我一个关于中国哲学的好奇心。好奇未必就喜欢。我之所以喜欢上中国哲学,将对中国哲学的好奇心转为学中国哲学的志向,是因为我有幸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张岱年先生那种为学与做人融为一体的人格魅力。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作者简介

蒋国保,男,生于1951年6月20日,安徽无为县人。1972年5月至1 975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现任苏州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1992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朱子学与阳明学》(译著)、《清代哲学》(第二作者)、《晚清哲学》(第一作者)、《方东美思想研究》(第一作者)、《儒释合论》(第一作者)等著作9部,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月刊》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篇。专著《清代哲学》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被美国学者译成英文发表于美国刊物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Py 第22卷第2期;另有十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研究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