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年:2009-11

评分:9.1

ISBN:978750435960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底调至北京京剧团(院)任编剧。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

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汪曾祺全集》于1998年出版。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作品目录

引言 欣赏汪曾祺的九个角度文学编 自报家门/2 沈从文的寂寞/11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22 老舍先生/30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34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37 西窗雨/40 万寿宫丁丁响/44 林斤澜!哈哈哈哈……/47书画编 看画/50 谈谈风俗画/53 自得其乐/59 写字/64 致朱德熙之一/67西南联合大学编 七载云烟/74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83 新校舍/89 跑警报/95 金岳霖先生/101云南昆明编 翠湖心影/106 昆明的雨/111 泡茶馆/114 白马庙/120 观音寺/122 滇南草木状/125戏曲编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 演唱艺术/130 川剧/140美食编 吃食和文学/144 故乡的食物/150 宋朝人的吃喝/161 五味/163 昆明的吃食/167 昆明菜/173 栗子/180 马铃薯/182 萝卜/185 故乡的野菜/189 四方食事/193 鱼我所欲也/199 豆腐/202 豆汁儿/208 面茶/2lO 贴秋膘/2j2 葵·薤/215 冬天/219 致朱德熙之二/22l 致朱德熙之三/223 寻常茶话/224花木果蔬编 果园杂记/230 草木春秋/233 花/239 关于葡萄/244 夏天/251 淡淡秋光/254 花园/258家乡与南菁中学编 我的家乡/266 我的家/271 我的祖父祖母/279 我的父亲/285 我的小学/291 我的初中/299 一辈古人/304 文游台/310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编 国子监/316 钓鱼台/322 午门忆旧/324 玉渊潭的传说/327 随遇而安/330 坝上/337 沽源/339 多年父子成兄弟/342附录 才子: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由关于汪曾祺的两本书引发的话题/345
· · · · · ·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底调至北京京剧团(院)任编剧。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

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汪曾祺全集》于1998年出版。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精彩摘录

沈先生关心的是人,人的变化,人的前途。他几次提家乡人的品德性格被一种“大力”所扭曲、压扁。“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一种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长河》题记)”

——引自第14页


他并没有想把时间拉回去,回到封建宗法社会,归真返璞。他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希望在一种新的条件下,使民族的热情、品德,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能够得到新的发展。他在回忆了划龙船的美丽情景后,想到,“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的和平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箱子岩》)”

——引自第1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