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作者:王威威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9-11-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081878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目录

序导言一、与《庄子》一书相关的考证问题(一)内篇与外杂篇的作者及年代(二)内篇与外杂篇的思想关系(三)《说剑》及《庄子》佚文二、研究思路与方法(一)“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内”与“外”的相对性(二)思想背景与知识背景(三)论题与共识三、《庄子》思想背景概要**章 道论**节 道物关系一、庄子的道物界限与老子道论的困境二、庄子后学与老、庄道论第二节 宇宙生成问题一、“宇宙”概念二、庄子后学宇宙生成论的分流三、道与气、一、精第三节 宇宙动因问题一、万物自然与“道”二、道的规律义与理三、宇宙动因与生成问题的关系及其背景第二章 天论**节 天与道的地位之争一、问题的来源二、庄子的“天”与“道”三、后学的兼道之天第二节 天人关系一、从“天人之分”到“人与天一”二、后学的“人与天一”三、天与真、性第三章 认识与语言**节 认识的相对性一、认识能力的局限二、是非不定的论证三、两种齐物论第二节 后学认识论的拓展一、认识的分类二、参验思想三、不知与真知第三节 道与言一、语言的有效界限二、语言的形式三、得意忘言第四章 修养论**节 理想人格的多样化与层次性一、圣人观的分歧二、后学的新人格——大人、天人、全人、德人第二节 精神修养一、心形关系与神形关系二、修养方法的变化:虚心与神静三、养性与欲望第三节 养形与神仙思想一、形神兼养.:二、长生追求及神仙思想第五章 命、时与处世**节 命的解析一、“命”论的来源与背景二、命的指代义与假定义三、万物禀受的本性之“命第二节 时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第三节 无用、顺世以全生一、险恶的现实情境二、安命顺世三、无用之用第四节 避世与人世一、知与处世二、避世思想三、入世态度第六章 无为政治的阐释**节 庄子的无为政治理想第二节 以人性为依据的无为政治一、庄子后学的人性论二、顺应人性之无为三、儒家德行系统的建立第三节 以天道为依据的无为政治一、天道与秩序二、君道与臣道三、道与仁、义、礼、法第七章 从《庄子》佚文看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一、佚文与《山海经》二、佚文与占梦书三、佚文与《淮南子》四、佚文与形名思想五、佚文与鬼神思想及古代科学结语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本书特色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庄子》为中国文化之瑰宝,从吉至今.无教学者赞叹其思想之奇伟,亦有无教学者感叹《庄子》书之难读。《庄子》内篇与外杂篇以及外杂篇之间的思想差异更增加了《庄子》解读的难度。《庄子》为庄子学派的作品集,内篇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思想,外杂篇以及佚文代表了庄子后学的思想,随着时间的迁移,论题的差异,思想背景的变化,庄子后学思想以庄子思想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发散开去,呈现出与先秦各家思想或近或远的联系。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节选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以论题为主线,在展现庄子到庄子后学思想演变脉络的同时,从思想的逻辑发展和思想形成所依赖的思想背景(百家争鸣)两个方面挖掘思想演变的深层原因。通过对庄子与庄子后学思想的具体分析,《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认为,依照不同的思想倾向将庄子后学(即外杂篇)分为不同派别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外杂篇的分篇并非以思想倾向为依据,而是以中心论题为依据。因此,《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根据中心论题的不同,对外杂篇作出了新的分类。今本《庄子》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为晋代郭象删减而成。多数学者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内篇与外杂篇的不同体现出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作者简介

王威威,1977年1月生,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尤其偏重于先秦哲学、易学哲学等领域,至今已在《周易研究》、《中国宗教》、《管子学刊》、《新哲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译著《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