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智慧》,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像有关基督教孝义和希腊诸神之类。也有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成为问题,如自动化之类。因此在我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氏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我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由本书所引征的中西思想资料,使我们知道,中西文化的比较,不但可能,且有必要,因为在此工作中,可以较为深入地认清自己论的优点和短处,此极有助于选择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了方便读者,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做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高明博学的读者,如果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中国的智慧》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中国的智慧》主要内容简介:要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可嘲避的是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时的洞见异同。在莫蒂默·J.阿德勒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书中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有问题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诸如有关基督教教义和希腊诸神之类,还有些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重要到为人们所关往,如自动化之类。与此埘应,在《中国的智慧》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德勒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作嚣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两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傲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即使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假如说现代“学”的意义是指求取分门别类的知识,那么在传统中国,这一意义的“学”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经、史、子、集,其中尽管也包括许多门类的知识,但古人学习它们,不是抱着“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出仕的凭借,尽教化的责任,尤其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因此,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许慎《说文》即训教为“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也有同样的解释:“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所含的旨意,化为行动,提升人格,这就是传统中国所特重的修身之学,也就是萄子所说的“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君子之学。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在修身方面有了相当的成效,然后对社会才足以尽教化之责,一旦出任,才能扮演一个理想的儒吏角色。除了觉悟以外,对学的意义的另一解释,是伏生所说的:“学、效也。”效指摹仿或效法,这一种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外在的对象,如以人为对象,则为“效法古人”的行;如以外物为对象,则正是《墨经》所说的“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见”的求知活动。后者在古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荀子是一个重视经验之知的哲学家,但他的理想仍然是:“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孔子在更早的时候就说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他不但把经验之知,视为次要的,且将效法的活动,赋予道德的意涵。等到宋儒朱熹,终于把“觉悟”和“效”这两种解释,结而为一,“效”成为后觉者效法先觉,二者再难加以分辨。由于强调学的意义在觉悟,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定向。在这一意义的传统背景下,当我们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其答案与西方人所说的大异其趣。苏格拉底在某一意义上和孔子一样,都是伦理的哲学家,但苏氏认为善良的生活,必须听任理性的引导,走的是“知识即道德”的路数。孔子则认为合理的生活,必须顺从“心德”。传统中国有“哲人”之名,无“哲学”之词。目前通行的哲学一词,是由日本人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而来。“哲”字《尔雅》释为“智”,《伪古文尚书·皋陶谟》说:“知人日哲”,单从哲字的字义,还显现不出中国哲学的特色。西方人对哲学的解释,一直是人言言殊。如果以西方哲学的特性和中国对比,可以说西方哲学家所从事的主要是属于纯智的活动,而中国哲人则要求既能得之于己(所谓“古之学之为己”),又能用之
韦政通先生(1972-),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学者,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领悟。早年结识徐复观、劳思光和牟宗三、殷海光等人,与新儒有学者、自由主义学者等都有过广泛而密切的交往。以《中国思想史》尊定学术地位,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词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理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奏七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许多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某些方面最优秀的创制。很多学者以为韦政通先生是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也有学者以其为当代新儒家的优秀代表,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 本书特色 伍英、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绘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史料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采用...
中华姓氏源流史(全四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4832页,705万字,湖南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华姓氏源流史》是对古今诸多姓氏书的综合、继承和发扬,...
汉字造意 本书特色 以全新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对三千余常用汉字的构字造意进行了解读,并对其音义来源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汉字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和携带的一些信息。其*显著...
拉祜语366句会话句:少数民族语汉英日俄对照 本书特色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与彝、傈傈、纳西、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杨春编著的这本《拉祜语36...
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 本书特色 从音、形、意诸方面剖析简化字的无理、荒诞与霸道。对四百五十多个常用简化字失据的解析,准确有力、 妙趣横生。识正体字,知传统...
格林童話的里程碑 讓人永遠懷念的桑達克《格林童話》的里程碑《格林童話》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童話,是經典中的經典,許多插畫大師都把詮釋格林童話當做最大挑戰。其中《莫...
会馆史略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影响几代人的历史入门读物,大家为大家写的小小书。会馆史略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的会馆文化,介绍了会馆的兴起、会馆...
岭南名人遗迹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
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及文化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李军辉编著的《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及文化思想研究》通过对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和历时性归纳,分析侠在不同时期的存在状态,探...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 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
《设计学概论(修订版)》内容简介:本次《设计学概论(全新版)》是第四次修订,全书在基本不改变原修订版全貌的前提下,对几乎全
八仙故事系统考论:内丹道宗教神话的建构及其流变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八仙材料作了“竭泽而渔”式的清理,对八仙过海、八仙庆寿、吕洞宾戏白牡丹、雪拥蓝关等十三个故事系统...
周易万年历 本书特色 《周易万年历》编辑推荐:论周易天象历法,解天人合一之道。周易万年历 内容简介 《周易万年历》源于“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易之为书...
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汇集了许嘉璐先生十余年来研究中华文化成果的精华,全书分为十六个部分,全面分析和总结了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和...
伊索寓言 本书特色 英汉对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伊索寓言 内容简介 “经典文学简易读物丛书”是商务印书馆专门为我国中小学生精...
(精)中国访书记(特装版)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配精美函套,精致典雅★ 从七位学人的学术游记、日记、回忆录中精选与访书、购书有关的篇什编译而成★ 涉及图书...
传统历史文化散论 内容简介 这册《传统历史文化散论》,是2002年出版的拙作《秦汉历史文化论稿》的姊妹篇。传统历史文化散论 目录 封面自序目录**章中国古代管理...
党务工作常用文书实用手册-(新编本) 本书特色 团购100册以上可拨打团购电话010-89113903党务工作常用文书实用手册-(新编本) 内容简介 根据党的十...
關於人類的行為,前所未有的完整分析「要說《行為》是我曾讀過最棒的非虛構作品,也一點都不誇張。」──大衛.巴瑞許(David P. Barash),《華爾街日報》...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录了金开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个重要思想及其古为今用》、白化文的《不问苍生问鬼神》、王晓秋的《黄遵宪与近代中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