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慧

中国的智慧

作者:韦政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年:2009-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46309484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中国的智慧 内容简介

《西方的智慧》,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像有关基督教孝义和希腊诸神之类。也有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成为问题,如自动化之类。因此在我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氏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我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由本书所引征的中西思想资料,使我们知道,中西文化的比较,不但可能,且有必要,因为在此工作中,可以较为深入地认清自己论的优点和短处,此极有助于选择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了方便读者,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做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高明博学的读者,如果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中国的智慧 本书特色

《中国的智慧》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智慧前言

《中国的智慧》主要内容简介:要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可嘲避的是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时的洞见异同。在莫蒂默·J.阿德勒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书中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有问题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诸如有关基督教教义和希腊诸神之类,还有些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重要到为人们所关往,如自动化之类。与此埘应,在《中国的智慧》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德勒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作嚣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两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傲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即使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中国的智慧 目录

自序
**章 哲学、科学问题
一 学的意义与哲学
二 什么是真理?
三 知识与意见
四 知与行
五 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 科学与技术
七 科学时代中的伦理
八 历史的意义
第二章政治问题
一 个人与社会
二 政治领导
三 民本思想
四 从贵民到民主
五 法律的本质
六 什么是正义?
七 法治与礼治
八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九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十 战争与和平
第三章 道德问题
一 幸福的追求
二 成功是必须的?
三 什么是良心?
四 基本德性
五 目的与手段
六 价值的相对性
七 自然法的意义
八 守法
九 忠诚的要求
十 道德义务的性质
十一 人的尊严
十二 现世的乐利
十三 理智与感情的冲突
十四 人的伟大性质
十五 中庸
第四章 教育问题
一 什么是学艺教育?
二 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三 德饣在学艺教育中的地位
四 智慧是学艺教育的目标
五 手工在学习生活中的角色
六 教学的艺术
七 变化气质
八 习惯的形成
九 读书的方法
十 如何阅读艰深的书?
十一 为什么要读古老的伟大作品?
十二 什么是伟大观念?
第五章 宗教与形上学问题
第六章 社会问题
第七章 经济问题
第八章 美与艺术问题
第九章 爱情与友谊问题
第十章 人的问题
附录

中国的智慧 相关资料

假如说现代“学”的意义是指求取分门别类的知识,那么在传统中国,这一意义的“学”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经、史、子、集,其中尽管也包括许多门类的知识,但古人学习它们,不是抱着“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出仕的凭借,尽教化的责任,尤其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因此,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许慎《说文》即训教为“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也有同样的解释:“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所含的旨意,化为行动,提升人格,这就是传统中国所特重的修身之学,也就是萄子所说的“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君子之学。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在修身方面有了相当的成效,然后对社会才足以尽教化之责,一旦出任,才能扮演一个理想的儒吏角色。除了觉悟以外,对学的意义的另一解释,是伏生所说的:“学、效也。”效指摹仿或效法,这一种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外在的对象,如以人为对象,则为“效法古人”的行;如以外物为对象,则正是《墨经》所说的“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见”的求知活动。后者在古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荀子是一个重视经验之知的哲学家,但他的理想仍然是:“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孔子在更早的时候就说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他不但把经验之知,视为次要的,且将效法的活动,赋予道德的意涵。等到宋儒朱熹,终于把“觉悟”和“效”这两种解释,结而为一,“效”成为后觉者效法先觉,二者再难加以分辨。由于强调学的意义在觉悟,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定向。在这一意义的传统背景下,当我们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其答案与西方人所说的大异其趣。苏格拉底在某一意义上和孔子一样,都是伦理的哲学家,但苏氏认为善良的生活,必须听任理性的引导,走的是“知识即道德”的路数。孔子则认为合理的生活,必须顺从“心德”。传统中国有“哲人”之名,无“哲学”之词。目前通行的哲学一词,是由日本人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而来。“哲”字《尔雅》释为“智”,《伪古文尚书·皋陶谟》说:“知人日哲”,单从哲字的字义,还显现不出中国哲学的特色。西方人对哲学的解释,一直是人言言殊。如果以西方哲学的特性和中国对比,可以说西方哲学家所从事的主要是属于纯智的活动,而中国哲人则要求既能得之于己(所谓“古之学之为己”),又能用之

中国的智慧 作者简介

韦政通先生(1972-),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学者,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领悟。早年结识徐复观、劳思光和牟宗三、殷海光等人,与新儒有学者、自由主义学者等都有过广泛而密切的交往。以《中国思想史》尊定学术地位,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词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理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奏七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许多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某些方面最优秀的创制。很多学者以为韦政通先生是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也有学者以其为当代新儒家的优秀代表,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