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智慧》,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像有关基督教孝义和希腊诸神之类。也有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成为问题,如自动化之类。因此在我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氏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我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由本书所引征的中西思想资料,使我们知道,中西文化的比较,不但可能,且有必要,因为在此工作中,可以较为深入地认清自己论的优点和短处,此极有助于选择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了方便读者,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做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高明博学的读者,如果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中国的智慧》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中国的智慧》主要内容简介:要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可嘲避的是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时的洞见异同。在莫蒂默·J.阿德勒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书中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有问题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诸如有关基督教教义和希腊诸神之类,还有些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重要到为人们所关往,如自动化之类。与此埘应,在《中国的智慧》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德勒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作嚣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两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傲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即使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假如说现代“学”的意义是指求取分门别类的知识,那么在传统中国,这一意义的“学”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经、史、子、集,其中尽管也包括许多门类的知识,但古人学习它们,不是抱着“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出仕的凭借,尽教化的责任,尤其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因此,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许慎《说文》即训教为“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也有同样的解释:“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所含的旨意,化为行动,提升人格,这就是传统中国所特重的修身之学,也就是萄子所说的“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君子之学。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在修身方面有了相当的成效,然后对社会才足以尽教化之责,一旦出任,才能扮演一个理想的儒吏角色。除了觉悟以外,对学的意义的另一解释,是伏生所说的:“学、效也。”效指摹仿或效法,这一种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外在的对象,如以人为对象,则为“效法古人”的行;如以外物为对象,则正是《墨经》所说的“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见”的求知活动。后者在古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荀子是一个重视经验之知的哲学家,但他的理想仍然是:“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孔子在更早的时候就说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他不但把经验之知,视为次要的,且将效法的活动,赋予道德的意涵。等到宋儒朱熹,终于把“觉悟”和“效”这两种解释,结而为一,“效”成为后觉者效法先觉,二者再难加以分辨。由于强调学的意义在觉悟,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定向。在这一意义的传统背景下,当我们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其答案与西方人所说的大异其趣。苏格拉底在某一意义上和孔子一样,都是伦理的哲学家,但苏氏认为善良的生活,必须听任理性的引导,走的是“知识即道德”的路数。孔子则认为合理的生活,必须顺从“心德”。传统中国有“哲人”之名,无“哲学”之词。目前通行的哲学一词,是由日本人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而来。“哲”字《尔雅》释为“智”,《伪古文尚书·皋陶谟》说:“知人日哲”,单从哲字的字义,还显现不出中国哲学的特色。西方人对哲学的解释,一直是人言言殊。如果以西方哲学的特性和中国对比,可以说西方哲学家所从事的主要是属于纯智的活动,而中国哲人则要求既能得之于己(所谓“古之学之为己”),又能用之
韦政通先生(1972-),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学者,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领悟。早年结识徐复观、劳思光和牟宗三、殷海光等人,与新儒有学者、自由主义学者等都有过广泛而密切的交往。以《中国思想史》尊定学术地位,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词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理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奏七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许多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某些方面最优秀的创制。很多学者以为韦政通先生是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也有学者以其为当代新儒家的优秀代表,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
寻觅中华-贰 本书特色 再读“文化苦旅”,重拾当年感动。读到某一个地方,忽然想奔去那里; 读到某一个人,忽然爱恨上心间; 读到某一件事, 忽然胸中起波浪。风雨中...
翻译研究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翻译研究学科的入门读本。全书例证丰富,中西兼顾,探讨了翻译领域的几大主要问题,包括翻译的本质、不同翻译模式(如口译、笔译以及影视翻...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加尔文派创始人。加尔文主要著作有:《基督教要义》《罗马人书注释...
你应该了解的1200个西方典故大全集 本书特色 知识性更强,趣味性更浓,包容量更大。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各类典故的精彩历史,既是一本知识辞典,又是开启知识大...
皮尔斯与传播符号学 本书特色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当代符号学*重要的奠基人。皮尔斯与当代传播学有重要理论渊源,他在符号学体系中对符...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专业。曾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在在2008年奥运会上作为中医专家代表,用英文推广中医理论和实践,被...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任复旦...
唐人的诗歌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从5个方面阐述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唐人诗歌理论发展的社会渊源、唐人诗歌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唐人诗歌...
现代汉语(上册) 本书特色 黄伯荣编著的《现代汉语(上普通高等教育语言专业重点规划教材)》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着力解决国内多数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容量与课时量不相匹配...
2014經典新版,新增31幅全彩水晶圖!每個個體內在都有一個靈魂本質的神聖資源。水晶治療是關於汲取靈性核心,信任它來指引每一次的水晶治療。協助個人獲取深邃的內在...
雷蒙·布力格1978年创作的《雪人》,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经典绘本之一,受到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喜爱,全球销量超550万册。1982年,由该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
無所不在的舊日支配者,即將甦醒……克蘇魯神話中,可愛又可怕的邪神、怪物,群起大躍進!以活躍於20世紀前期的霍華.菲力普.洛夫克萊夫特為中心,眾多恐怖故事作者進行...
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 本书特色 本卷所收录文章既有《敦煌学、吐蕃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阅读×抽奖盲袋(2款随机发货) 本书特色阅读×抽奖盲袋(2款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阅读×抽奖盲袋购买须知(以下简称盲袋)1、盲袋中书籍总定价高于盲袋售价。2、因...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全20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重达17公斤,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季羡林封面题字,邀请中西文化交流史著名学者、苏州大学教授沈福伟先生和清...
读库1103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
《TIME》與《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科學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以禪修克服恐慌症的科學解答。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閉關上師的禪修經驗與方法。本書是當代禪修大師...
洞见-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 本书特色“洞见”是凤凰网文化频道下属一个栏目,主推文化评论和访谈。 《洞见——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正是该栏目的精彩文化评论访谈合集。所...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曾担任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 内容简介 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滥觞源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终归之于灭亡。但它所遗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却是欲久弥真,其所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