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智慧》,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像有关基督教孝义和希腊诸神之类。也有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成为问题,如自动化之类。因此在我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氏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我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由本书所引征的中西思想资料,使我们知道,中西文化的比较,不但可能,且有必要,因为在此工作中,可以较为深入地认清自己论的优点和短处,此极有助于选择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了方便读者,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做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高明博学的读者,如果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中国的智慧》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中国的智慧》主要内容简介:要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可嘲避的是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时的洞见异同。在莫蒂默·J.阿德勒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书中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有问题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诸如有关基督教教义和希腊诸神之类,还有些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重要到为人们所关往,如自动化之类。与此埘应,在《中国的智慧》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德勒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作嚣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两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傲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即使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假如说现代“学”的意义是指求取分门别类的知识,那么在传统中国,这一意义的“学”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经、史、子、集,其中尽管也包括许多门类的知识,但古人学习它们,不是抱着“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出仕的凭借,尽教化的责任,尤其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因此,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许慎《说文》即训教为“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也有同样的解释:“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所含的旨意,化为行动,提升人格,这就是传统中国所特重的修身之学,也就是萄子所说的“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君子之学。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在修身方面有了相当的成效,然后对社会才足以尽教化之责,一旦出任,才能扮演一个理想的儒吏角色。除了觉悟以外,对学的意义的另一解释,是伏生所说的:“学、效也。”效指摹仿或效法,这一种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外在的对象,如以人为对象,则为“效法古人”的行;如以外物为对象,则正是《墨经》所说的“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见”的求知活动。后者在古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荀子是一个重视经验之知的哲学家,但他的理想仍然是:“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孔子在更早的时候就说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他不但把经验之知,视为次要的,且将效法的活动,赋予道德的意涵。等到宋儒朱熹,终于把“觉悟”和“效”这两种解释,结而为一,“效”成为后觉者效法先觉,二者再难加以分辨。由于强调学的意义在觉悟,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定向。在这一意义的传统背景下,当我们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其答案与西方人所说的大异其趣。苏格拉底在某一意义上和孔子一样,都是伦理的哲学家,但苏氏认为善良的生活,必须听任理性的引导,走的是“知识即道德”的路数。孔子则认为合理的生活,必须顺从“心德”。传统中国有“哲人”之名,无“哲学”之词。目前通行的哲学一词,是由日本人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而来。“哲”字《尔雅》释为“智”,《伪古文尚书·皋陶谟》说:“知人日哲”,单从哲字的字义,还显现不出中国哲学的特色。西方人对哲学的解释,一直是人言言殊。如果以西方哲学的特性和中国对比,可以说西方哲学家所从事的主要是属于纯智的活动,而中国哲人则要求既能得之于己(所谓“古之学之为己”),又能用之
韦政通先生(1972-),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学者,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领悟。早年结识徐复观、劳思光和牟宗三、殷海光等人,与新儒有学者、自由主义学者等都有过广泛而密切的交往。以《中国思想史》尊定学术地位,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词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理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奏七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许多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某些方面最优秀的创制。很多学者以为韦政通先生是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也有学者以其为当代新儒家的优秀代表,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
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文章《译海散忆》、《千古一盗》、《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谈谈中医英语翻译的方法问题》等30余篇,对中医药...
广州话俗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约2500条粤语口语里比较常用的熟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也包括少量方言色彩浓厚的复合词,词汇量丰富;对每一词条出现方言字、方...
吕思勉讲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前所未有地包含了吕思勉论及中国文化的所有主题。论述范围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全书分为3部分,分别为: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六讲、中国...
吕叔湘文集(第6卷) 内容简介 这次编文集,并没有把所有写过的文字一概收入。有些散篇,有些单刊,出于这样或那样的考虑,没有收进去。文集共有六卷。**卷是《中国文...
從投胎生為日本人的那一刻起神道教已經開始形塑你的思想、打造你的內在!台灣第一本詳盡探討神道教的歷史與民間信仰以及日本各項季節行事的由來典故的完整圖解什麼是神道教...
他,不靠富爸爸……28歲就靠投資存到100萬!30歲前實踐「不上班也有錢」的財務自由夢想!做對3件關鍵事,你也可以跟他一樣!想要財務自由就要錢滾錢。但在這之前你...
民国老试卷 本书特色 《民国老试卷》收入民国时期各大学各学科入学试卷三百余套,涵盖大学逾五十所,学科包括国文、数学、英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公民等普...
《C/C++程序设计(第3版)》内容简介:《C/C++程序设计(第3版)》是用于学习C/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科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
天津的城市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的天津、明代天津卫、清代是天津发展的重要时期、激烈动荡的民国时期等,详述了宋金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天津的发展演变...
八仙故事系统考论:内丹道宗教神话的建构及其流变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八仙材料作了“竭泽而渔”式的清理,对八仙过海、八仙庆寿、吕洞宾戏白牡丹、雪拥蓝关等十三个故事系统...
每日朝九晚五按部就班让你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女朋友天天对着电视花痴喊老公,却对自己不闻不问?一整天在办公室被骂,出个门还挤不上公交地铁?打个LOL遭遇傻逼,除了送...
西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 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
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 本书特色 《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数字民俗文化遗产丛书》编著者赖彦斌、董晓萍。本书重点研究数字故事民俗地图的编绘理论与方法,利用民俗学和民间文...
世界文化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上古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美国、俄国和日本文化、东方国家现代文化的产生、二战后几种重要的文化发展趋势、世界文...
电视新闻语言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这等基础学科为平台,针对中外电视新闻的传播现象,以及业内、业外人士对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的诸多认识,进行...
基于语义约束主题模型的商品特征和情感词提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句法依存、词义理解和语境相关等角度获取语义关系, 并将语义关系转化为LDA模型容易识别和方便...
我的雪域原味生活 本书特色 1.这不是寺院导览手册,也不是活佛喇嘛的佛法开示录。2.这本书还原*真实、纯粹的藏地生活,带给你原味的心灵感动。3.藏传佛教的心灵大...
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姓名与社交民俗、信仰民俗等。中国民...
天津楹联述略 内容简介 《津沽文化研究集刊:天津楹联述略》值得称道的,首先是它的开拓性。楹联虽有千余年历史,涉足其中者既有硕学鸿儒,也有名流显宦,作家作品数量之...
全民学国学:2000个国学知识 自娱自学自查 本书特色 国学虽不能教我们炒股赚大钱,不能给我们名车豪宅,不能教我们在金融危机之中如何救市。但是,它能给我们比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