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作者:汪沪双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2009-1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31758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内容简介

《伤寒论后条辨》,凡十五卷,清·程应旄撰。
《伤寒论后条辨》,书名为今日的通称。此书初刻本式好堂刊本的书名页题作“《伤寒论后条辩直解》”,《传是楼书目》著录为“《伤寒后论条辩》”,《张仲景伤寒论辩证广注》称之为“《伤寒后条辩》”,《医籍考》述之为“《伤寒论后条辩直解》”,《古今医史·续增》为“《伤寒后条辨》”。致和堂刊本、文明阁刊本的书名页作“《伤寒论后条辨》”,与今通行名相同。20世纪20年代末,《清史稿》行世,其中的《艺文志》题此书为《伤寒论后条辨》,人多从之,遂成为通行之名,也因此简称作《后条辨》。
《伤寒论后条辨》,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礼集不入卷,内载张仲景自序、辨伤寒论五篇、王叔和序例贬伪;乐集含辨脉法(卷一)、平脉法(卷二)、辨痉湿喝脉证(卷三);射集含辨太阳病脉证第_(卷四)、辨太阳病脉证第二(卷五);御集含辨太阳病脉证第三(卷六)、辨阳明病脉证**(卷七)、辨阳明病脉证第二(卷八);书集含辨少阳(卷九)、太阴(卷十)、少阴(卷十一)、厥阴(卷十二)病脉证;数集含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卷十三),辨诸可不可病脉证(卷十四),一百一十三方(卷十五)。书后又附伤寒论原本编次、伤寒论条辨编次、伤寒论尚论篇编次。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本书特色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目录

上册
伤寒论后条辨
伤寒论后条辨叙


自序
伤寒论后条辨跋
礼集
伤寒论自序
辨伤寒论一
辨伤寒论二
辨伤寒论三
辨伤寒论四
辨伤寒论五
王叔和伤寒序例贬伪
乐集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一
辨脉法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二
平脉法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三
辨痉湿喝脉证篇
射集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四
辨太阳病脉证篇**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五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
御集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六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三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七
辨阳明病脉证篇**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八
辨阳明病脉证篇第二
书集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九
辨少阳病脉证篇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十
辨太阴病脉证篇
……
下册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节选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众多的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上卓有建树。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两说,为明清时期开展温病学术争鸣、提高温病的治疗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下册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王键,1956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新安医学研究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安医学的继承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参编了《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主编了《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家名著丛书》,发表了一系列新安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内经分会副理事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