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内容简介:人类是地球上*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不仅如此,情感也是决定社会结构形成的力量,但同时,情感有时也是摧毁社会结构和变革社会文化的集体活动的动力来源。因为情感在人类事件中拥有如此核心的位置,我们应该可以发展出一套通行的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在个体中和群体中会产生特定的情感,并且特别关注在社会关系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文化模式中情感导致的后果。作为通行的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情感力量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情感使得人们与他人建立友谊,对社会结构做出承诺,或者参与导致集体恐惧的恐怖行为。因此,在建构理论时应找到一组可以理论他的共同基点,并由此来解释情感在人类事务中的所有维度。《人类情感》一书旨在建构这样一个能够经受多方面研究资料检验的普遍的理论,这些资料包括实验室研究,自然情境下的个案研究,以及情感怎样影响关键历史事件的历史学阐释等。《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对学习情感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是必读资料,同时,《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对心理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插图:第二,在四种基本情感中,有三种情感是负性的,并且这三种负性情感在社会团结增强之前发生(并且,如果把表1.1中出现的其他负性情感计算在内,负性情感所占的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恐惧、愤怒和悲伤等情感自身不能够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因此,如果情感被用于塑造类人猿以及人类的社会联系,那么,由情感的负性体验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必须被克服(Turner,2000a)。自然选择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途径,就是通过把负性情感与满意一高兴联合起来,生成新的有助于社会联系的情感。例如,惊奇、希望、好转、感激、自豪、崇敬、平静、平和、喜爱、得意、困惑、怀旧、渴望、希望、敬畏、崇拜等情感都能够潜在地促进社会联系的塑造,减轻负性情感所固有的非联系性力量。然而,还有一些其他的较危险的情感,比如,复仇与正义也是由愤怒与高兴的复合而产生,这些情感能够激发暴力行为,破坏社会联系。自然选择对负性情感优势的第二种解决途径是改造类人猿以及人类的神经解剖结构,以减弱两种负性情感各自具有的影响力的方式联合两种负性情感,产生的新情感具有较少的破坏性。当然,正如表1.3中所列出的,尽管两种负性情感相互制约,两种负性情感复合产生的新情感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例如,由较多的失望一悲伤与较少的恐惧、愤怒复合所生成的不满、郁闷、凄凉、懊悔、忧郁等情感,这些情感将促进社会联系重建的支持性行为。另外,负性情感之间的其他一些复合可被用于惩罚那些破坏社会联系或侵犯道德秩序的人。由此,负性情感的复合使得这些情感转换为对社会秩序的建立具有潜在意义的情绪反应。即使如此,还有一些情感,比如嫉妒、憎恶、敌对、背叛、妒忌、怀疑等情感也损害社会联系。基本情感的第二次复合那么,既然基本情感的第一次复合不能够完全减弱负性情感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由此,我认为自然选择将进一步配置人类(或者我们最近的类人猿祖先)的神经解剖结构以生成我所称之为第二次复合的情感,即所有三种负性基本情感的复合(Turner,2000)。正如表1.4所列举的,我把羞愧、内疚、疏离看作是三种基本负性情感复合的产物。其中,失望一悲伤占主导地位。羞愧是一种使自我感到渺小和无价值的情感,这种情感一般产生于当个体感到他或她无法胜任或者实现社会规范所期望的行为时。羞愧感最初主要是源自对自我感到失望一悲伤,接下来是对自我的愤怒,以及对自我不能完成
乔纳森·特纳(Jonathan H.Turner)自1968年从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加州大学河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社会学系任教曾担任社会学系主任,1997年后成为该校的杰出社会学教授,是美国当代资深的理论社会学家,特纳在社会学的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建树,尤其以社会学理论研究见长,其研究成果在世界社会学界都有广泛的影响。还曾担任《社会学视角》(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和《社会学理论》(Sociological Theory)杂志的主编。自1980年以来,特纳先后出版了28本学术专著,主编4本书,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40多篇。近几年来。特纳在情感社会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情感社会学》、《人类情感的起源》等多部有关情感社会掌的研究论著。
孙俊才,女,1975年生,心理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情绪心理学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一部2008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现为曲阜师范大学讲师。
文军,男,1969年生,社会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高校社会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曾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著(译)作12部(含合著)。2003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培养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 本书特色 制度是人际关系的总和,汪丁丁编著的这本《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平装)(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与青年学子的思想对话,“柏拉图学园”的当...
古希腊人的性与情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引经据典、篇幅庞大的学术著作。作者汉斯·利希特是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英译者约翰·亨利·弗里兹曾翻译过数部希腊、罗马古典文学方...
《雾中回忆》内容简介:1924年,里弗顿 庄园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社交晚宴。觥筹交错之际,诗人罗比徘徊在黑黢黢的湖边。突然,一声枪
插图本中国图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古代图书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全书共有十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书籍的起源、载体、印制技术等,讨论了中国古代图书的突出成就,总结...
人文大讲堂-第七辑 本书特色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钱江晚报编写的《浙江人文大讲堂(第7辑)》破土而出,是应运而生,人们从这清新的南风里所嗅到的不仅是举办者、...
任时光匆匆流去 内容简介 沈昌文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
《古犹太教》内容简介:《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
理解中国的视野-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二) 本书特色本选题是国内外学界围绕汪晖近年来出版的《别求新声》、《去政治化的政治》、《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三本书,就...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相当陌生的。许多人观念中的自由主义其实仅仅局限于它作为政治思潮的方面。其实,自由主义是包含了经济、政治,国家与个...
《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内容简介:本书选录谭帆教授自199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国小说史研究论文16篇,分“文体研究”、“术语研究
社会资本 :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本书特色 在《社会资本》中,林南强调了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来实现目标的重要性。社会资本或者说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
中世纪生活 内容简介 什么叫做“中世纪生活”--腌得发苦的食肉?不洗澡的身体?庄园里的自给自足?宗教裁判所大行其道?偷情的骑士总在黎明的前遁去?傻瓜农夫远征圣地...
寻找政治-世纪前沿 本书特色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
1949-1994-国家与生活机遇-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 本书特色 本书所呈现的是有关1949—1994年间中国城市社会分层过程的系统研究。根据中国20个城...
《人的行为》是米塞斯的扛鼎之作,也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思想史上难得的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全面整合的著作,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奠定了系统而清晰的理论基石。米塞斯认...
《从零开始学剪映短视频剪辑与运营》内容简介:《从零开始学剪映短视频剪辑与运营》对短视频剪辑和运营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帮助读
现代图书馆: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本书特色 19世纪,庄严灿烂的欧洲令世人钦羡;20世纪,美国全面超越欧洲、成为人类新的梦想。谁将引领2l世纪的风...
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丰富的文本资料,讨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问题领域和概念框架、理论特点和争论要点,深入分析了这一理论...
《佳能7D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乐峰,1928年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杜戌村。1948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氏大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从事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