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作者:林序达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09-11-01

评分:4.7分

ISBN:9787807524328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有的是同我经常讨论学术问题的忘年好友,有的是我的学生。他们或从事汉语词汇研究,或从事语法研究,或研究四川方言,或研究甲金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的异同,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从事汉语汉字的探讨。收入这套丛书的著作,有的得到过王力语言学奖,有的得到过专家的较高评价,有的是作者十几年研究一个课题的成果。这些探讨都对汉语汉字的研究,或多或少有些推动作用。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本书特色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精装)》: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第2辑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目录

作者生平
**编 音韵
反切概说
序言
**章 反切的基本原则
一、汉字的语音结构
二、反切的基本原则
三、学习反切的目的
第二章 反切盛行以前的注音方法
一、假借字、形声字
二、描写与说明
三、“读若”之属
四、直音
五、学习这些注音方法的目的
第三章 反切的产生
一、字音的自然分解与拼合
二、佛经的输入与反切的产生
三、反切的创造者
四、反切的名称
五、反切的应用
第四章 反切的演进
一、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引起反切用字的改换
二、反切方法的改良
三、《切韵》《广韵》《集韵》反切的比较
四、《交泰韵》
五、《音韵阐微》
六、反切局限的突破——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
第五章 《切韵》音系
一、反切与《切韵》音系
二、《切韵》音系的声母
三、《切韵》音系的韵母
四、古音的构拟
第六章 《切韵》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比较
第七章 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发展
一、声母的分化
二、声母的合流
三、韵母的分化
四、韵母的合流
第八章 反切用字
一、反切上字(按声母排列)
二、反,切下字(按韵部呼等排列)
三、反切用字的一些问题
第九章 反切今读上
一、用今音可以按一般原则拼读的反切
二、见、晓、精各组反切
三、知、庄、章、日(除止摄开口外)各组反切
四、帮组反切
五、彭、羊、匣乙、疑、明(合口子类丑类)、日(止摄开口)各母的反切
六、全浊声母的反切
七、平声反切
八、入声反切
第十章 反切今读下
一、一些反切上字今读特殊的反切
二、一些反切下字今读特殊的反切t
三、由于声母分化而引起问题的一些反切
四、由于韵母分化而引起问题的一些反切
五、一些在古开合等次上成问题的反切
六、一字多切
七、反切拼读举例——今读条例的运用
八、反切拼读举例——古今语音对比材料的利用
九、结语
附录:本书反切上下字索引
上古汉语的语调问题
论上古声调
读江有诰《唐韵四声正》(上)
第二编 语法
上古汉语语法讲义
导论
**章 语法与语义
一、语音与语义
二、词汇与语法
三、语法分析与语义检验
四、语法学的研究对象是语法
第二章 语法和语用
一、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研究
二、语法与语用的联系
三、语法不等同于语用
第三章 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
一、语言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方言的分歧
三、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
四、正确处理历时与共时的关系
第四章 普遍与特殊
第五章 现实与可能
第六章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第七章 上古汉汉语词类的划分
第八章 词与词的组合
专题
第三编 文字与古汉语教学
后记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节选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精装)》作者有的是同我经常讨论学术问题的忘年好友,有的是我的学生。他们或从事汉语词汇研究,或从事语法研究,或研究四川方言,或研究甲金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的异同,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从事汉语汉字的探讨。收入这套丛书的著作,有的得到过王力语言学奖,有的得到过专家的较高评价,有的是作者十几年研究一个课题的成果。这些探讨都对汉语汉字的研究,或多或少有些推动作用。

林序达汉语史论集 相关资料

插图:借代表某一个词的字去书写跟它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词,这叫假借。假借字只借字音,不管原义,例如借“羽”为“翌”,借“凤”为“风”,借燃烧的“然”为指示代词的“然”,借劈开义的。“斯”为指示代词“斯”,这“羽”、“凤”、“然”、“斯”在被借用的时候都起一个音节符号的作用。可是,汉字毕竟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古汉字或今汉字,都没有完全打破这个体系。这就是说,汉字不能毫无限制地作为单纯音节符号来使用,它们总要受到或多或少的语义及前后文的限制。尽管古代板印书籍之前,假借字非常普遍,但是不能假借到使书面交际产生混乱的地步。例如: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帛书《老子甲本·德经》四、五行)——大丈夫居于厚重而不居于浮薄,居于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去掉后者,采取前者。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同上九。行)承担全国的灾殃,这才算得天下的王。上句借“泊”为“薄”,借“皮”为“彼”,在它们分别与“厚”、“此”对举的句子中,不会产生歧义。下句借“胃”为“谓”也没有问题,因为在下断语的“是胃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