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其重点,一在论本时代的文学,认为建安文学体现了“纯文学独立价值之觉醒”,为中国文学之转折点,并溯源穷流,分析自《诗经》以下至两汉文学的功能性和非独立性,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题材。一在论东汉以下之门第,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的关系,举凡当时门第在政治社会上,在学术思想上,在诗文艺术上,在有关中国文化传统之种种关系上的反应和影响,莫不有所阐述,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其他尚有根据陆贾《新语》,推求秦汉之际之学术;考释“太史公”及司马迁生年;论析《列女传》中的中国道德精神;根据稀见材料,编为葛洪年谱,以揭破神仙家言之传说等。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其重点,一在论本时代的文学,认为建安文学体现了“纯文学独立价值之觉醒”,为中国文学之转折点,并溯源穷流,分析自《诗经》以下至两汉文学的功能性和非独立性,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题材。一在论东汉以下之门第,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的关系,举凡当时门第在政治社会上,在学术思想上,在诗文艺术上,在有关中国文化传统之种种关系上的反应和影响,莫不有所阐述,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其他尚有根据陆贾《新语》,推求秦汉之际之学术;考释“太史公”及司马迁生年;论析《列女传》中的中国道德精神;根据稀见材料,编为葛洪年谱,以揭破神仙家言之传说等。
中国民族,是一个具有悠长历史的民族。论中国文化之贡献,史学成就,可算最伟大,最超越,为世界其他民族所不逮。孔子是中国大圣人,同时亦是中国第一个史学家,他距今已在二千五百年之前。西汉司马迁,可说是中国古代第二个伟大的史学家,距今亦快到二千一百年。孔子《春秋》和司马迁《史记》,同是中国古代私人著史最伟大的书。远在西周,中国人早懂得历史记载之重要,常由政府特置史官来专管这工作。那些史官是专业的,同时也是世袭的。司马氏一家,世代相承,便当着史官的职位,联绵不辍。到迁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正值武帝时。在春秋时,司马氏一家,由周迁晋,又分散到卫与赵。另一支由晋转到秦,住居今陕西韩城县附近之龙门。迁便属这一支,他诞生在龙门。当时的史官,属于九卿之太常。太常掌宗庙祭祀,这是一宗教性的官。史官附属于太常,这是中国古代学术隶属于宗教之下的遗蜕可寻之一例。因此史官必然要熟习天文与历法。同时司马谈并研究《易经》与道家言。因这两派学说在当时,都和研究天文发生了连带的关系。司马谈是一位博涉的学者,他有一篇有名的《论六家要指》,保留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可见司马谈博通战国以来各学派,不是一位偏狭的历史家。他的思想态度偏倾于道家,但他究是一位史学传统家庭中的人,因此他依然注重古典籍与旧文献,不像一般道家不看重历史。司马迁出生在景帝时,那时汉初一辈老儒,像叔孙通、伏胜、陆贾、张苍、贾谊、晁错诸人都死了。汉文帝本好刑名家言。他的政治作风亦偏近于黄老。他夫人窦氏,更是黄老的信徒。景帝尤不喜儒家言。时有博士辕固生,因议论儒道两家长短,得罪了窦太后,命他下虎圈刺豕。这很像西方罗马的习俗。但司马迁十岁时,他父亲便教他学古文字,治古经籍。因此他的学问,不致囿限在战国以下新兴百家言的圈套中。他将来综贯古今,融会新旧,成为一理想的高标准的史学家,在他幼年期的教育中,已奠定了基础。这一层,在《史记》里,他屡次郑重地提及。他幼年的家庭生活,还保持着半耕半牧古代中国北方醇朴的乡村味。他二十岁开始作远游。《自序》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是何等有意义的一次游历呀!中国到汉时,文化绵延,已达两三千年了。全中国的地面上,到处都染上了先民故事的传说和遗迹。到那时,中国民族巳和他们的自然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易学今昔 本书特色 余敦康所*的《易学今昔》对易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中国哲学家对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显出作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价值。而对《周易》的思想...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编版 本书特色 尼采*,储琢佳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北斗译丛精编版》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
道德经全解 本书特色 《道德经全解》为人们重新认识本真的自我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有助于读者放下浮躁的心态,认识自己,把自我融入自然,达到率性天真、物我两忘的自...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本书特色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沦与方法高瑞泉、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林同奇、百年变...
孔子九讲 本书特色 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如何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和营养,从而使孔子的言行记载得到新的生命,展现新的力量,带来新的启示,学者和媒体都在做着...
《诗人哲学家》初版于十八年前。十八年,差不多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事实上,《诗人哲学家》的作者们当年都还被称为青年学者,今
民族宗教研究-第3辑 本书特色 《民族宗教研究(第3辑)》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广东回族穆斯林社区、清代甘青川滇藏区的行政体制、广州满族入粤原委、清代理瑶同知略考、...
作者将带您经过40天属灵的旅程,让您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和神在您生命中特别的计划。《标竿人生》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此书
无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精装版)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
Demonwarriorpuppets,sword-wieldingTaoistpriests,spiritmediumslaceratingtheirbodi...
精神的分裂-与老年德里达对话 本书特色 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一德里达创立了“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潜在的...
孝弟三百千 本书特色 《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孝弟三百千》是“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中的一本,内含《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
老子指归校笺 本书特色 《经典释文序录》及《隋书经籍志》都著录有严遵《老子注》与《老子指归》二种。整理者根据对两汉时期章句体式的考察,认为严遵关于《老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全三卷)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 本书特色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这是继《美国的本质》之后,作者的又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众...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本书特色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共有五十四个篇章,如“与物无待”、“万物皆一”、“天下至正”、“从容无为”等,皆由庄子语(原话)、...
孟子译评 本书特色 王治国编著的《孟子译评》参考了多个权威版本的注释及译文,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采用直译与意译交叉译法,尤其是本书对意译法的精确使用,使《孟...
逻辑思维的辩证法 本书特色 1996至1998年间,冯契先生的著作、论文、讲演录和哲学通信等汇集成十卷本的《冯契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年来...
中国美学通史(全三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以美是普遍愉快及其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以味美、心美、道美、文美互补为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运行轴心,以现实美和艺术美...
佛教文化与历史 内容简介 佛教从后汉传入中国,佛经的‘翻译事业也随之而起。桓帝灵帝时代,有安世高、支娄迦谶等译出数十部经典,自此直到清末,亘续一千七百多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