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始于朱子学在明初之流衍的考察,其次则对程敏政和罗整庵两位重要的朱学传宗发微探幽,洞察到理学自身的发展及由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迹象。阳明学及王门后学为本书的核心,作者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衍变及其内在矛盾都有很独到的辩析;对王学的流变,尤其是以王龙溪和罗念庵为代表的浙中和江右王门思想之歧异也有很中肯的论述。而对晚明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力避王门后学之流弊,倡导由王返朱,高扬实学和事功也做了极有价值的分疏。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及其思想为纬,提要勾玄地梳理了明代思想变化的脉络。编末附《朱子学流衍韩国考》一文,详论韩国理学重镇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韩南塘四人,以见出宋明理学对韩国以及周边国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及其思想为纬,提要勾玄地梳理了明代思想变化的脉络。编末附《朱子学流衍韩国考》一文。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一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始于朱子学在明初之流衍的考察,其次则对程敏政和罗整庵两位重要的朱学传宗发微探幽,洞察到理学自身的发展及由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迹象。阳明学及王门后学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的核心,作者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衍变及其内在矛盾都有很独到的辩析;对王学的流变,尤其是以王龙溪和罗念庵为代表的浙中和江右王门思想之歧异也有很中肯的论述。而对晚明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力避王门后学之流弊,倡导由王返朱,高扬实学和事功也做了极有价值的分疏。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及其思想为纬,提要勾玄地梳理了明代思想变化的脉络。编末附《朱子学流衍韩国考》一文,详论韩国理学重镇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韩南塘四人,以见出宋明理学对韩国以及周边国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如此说来,一个寻常人,只要能实实落落地致良知,今日知到这里,今日即行到这里,是便是,非便非,到得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杂的境界,他已便是圣人了。只如一两黄金,较之万镒黄金,轻重不同,而其为精金则一。至于外面一切节目事变,不可预定,亦不可胜穷,亦不能先有一准则。惟一的准则,便是你心的良知。只有用你心良知,随时精察而权度之。此即所谓天理之节文。天理节文,不是不要精求,却先要有个头脑,即致良知。人类一切事业,在天理前面,全属平等。人生最高理想,只在存天理去人欲。此外种种差别,都非真差别。由此理论,阳明极看不起世俗的功利观点,于是遂有他的拔本塞源论。(此见《答顾东桥书》,收《传习录》卷中,文长不具引,下面略述其大旨。)所谓本源,即指功利观点言。而此种功利观点,又必与个人主义相引并起。阳明认为现社会一切现象,一切病痛,全由此本源出发。必得拔本塞源以后,始可有一崭新的理想新社会出现。但阳明不认那个新社会只在将来,而谓已曾在过去,在唐虞三代早已出现过。以古代经学来寄托想象,此乃中国儒家传统遗风。据阳明意见,那时人莫不抱一“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天下只如一家,根本没有个人主义,因此也不会有功利思想。那时的教育,则“惟以完成各个人的德行为务”。换言之,只要人人成精金,人人在天理中,因此也人人平等。至于其有才能之异,则只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及其服务社会,如稷勤稼,契善教,夔司乐,夷通礼。乃至才质之下者,则安其农工商贾之分,各勤其业以相生相养。如一家人,集谋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畜之愿。那时则全社会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譬之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凡以济一身之用。目不耻其无聪,耳不耻其不明。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以疴痒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试问在此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如何再会有“有我之私物欲之蔽”的病痛呢?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本属心体之同然。有我之私,物欲之蔽,则是人生以后事,大抵由于俗情习气所陷溺。现在整个社会全是天德王道,自无俗情习气之诱染,则岂不人人至易至简的便达到了圣人地位。那时则尽人都是精金,人人全是天理,全社会成了一个圣洁。但逐渐到后世便变坏了。王道熄,霸术昌,圣学晦而邪说横教兴。其时之学者,则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那时则尽是窃取从前先王之近似者而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教育坏了,人心亦昧失了。人人苟一时之得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作品-(全三册) 本书特色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
道德经 老子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为《道德经》传世通行版本。原文共5500余字,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对其...
披云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论道德的社会性、“学而优则仕”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民族性问题试探、思维方式:传统·现代·后现代、大同理想与经济全球化、张良不是屯留...
苏轼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介绍了苏轼的哲学思想。从宏观上来看,苏轼首先是一位大文学家,追求审美意义上的超越之情是他哲学的一个特色。苏轼哲学以人生领域为...
改变人生的哲学教室 本书特色 日本2010年度畅销书,受关注度直逼1q84史上**本哲学心灵励志书像读小说一样读懂人生专门写给未来10年社会精英的人生励志书改变...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孔子的智慧》不仅描绘出孔子的高雅脱俗,也展现了他的随和可亲。作者更从《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中精选了*具代...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全二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邓晓芒是著名哲学家,康德“三大批判”中译版的主要译者;残雪...
佛珠的鉴赏与收藏,ISBN:9787543672772,作者:鄢敬新,鄢晓慧著作者简介 鄢敬新,心理学家,1951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现为自由
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作者反对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文化的起源,主张用较复杂的“函数”、“变量”或“功能关系”来解...
斐多 内容简介 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
“问题”的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维特根斯坦在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系师从大哲学家穆尔。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
僧庐听雨-文化视野中的佛教 本书特色 王维、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王阳明等大文豪、哲学家、政治家,他们的见识不能说不博,他们的思考不能说不精,为什么他们都逃脱...
《分析学前编》注 本书特色 吕穆迪先生译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集之三。是吕穆迪先生对所译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isbn 978-7-80769-275-1)的注...
本书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
逻辑哲学论 本书特色 《逻辑哲学论》是1921年*早发表在德文期刊《自然哲学年鉴》上面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一个英译本。逻辑哲学论 内容简介 ...
经济与伦理 内容简介 道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今年是一个喜庆年。在这十年中,研究所鼎力推动汉语学术研究,在中国现代学术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同类学术...
中国道教史 本书特色 ◎道教是中国人初始的宗教信仰道教是原滋原味的中国本土宗教,代表了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与理解。是扎根于中国人骨子里信仰。◎道家文化是中国文...
焦氏易诂 本书特色 《焦氏易诂:外一种》是尚秉和注释《焦氏易林》后,意欲未尽而写的易学随笔和心得。《周易古筮考》前九卷,是作者对春秋至明清,两千多年来古代典籍中...
《肇论》一书,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后世注疏颇多。本书所用日本“真福寺本“《肇论中吴集解》与《肇论集解令模钞》为目
TheModernSpiritofAsiachallengesthenotionthatmodernityinChinaandIndiaarederiva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