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六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6)》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六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昔孟子论学,有亲炙与私淑艾之别。孔子以圣师垂教,七十弟子及门亲炙,斯诚旷世难觏之奇遇。然既生值同时,能尊所闻行所知则止,若求别有阐发,其事则难。抑且身在庐山中,不易识庐山之真面目。孔子惟赞颜回为好学,因颜子于孔子,所识特深。然使颜子获寿,后孔子而卒,恐亦于孔子之道未能别有所发明。何者,时代不相异,则其立言传教,自亦无可大相异也。孟子生后孔子百有余岁,时移世易,虽自日私淑艾,若有异于及门之亲炙,然能发明孔子之道,使后世并称日孔孟,则私淑之与亲炙,固虽异而并不异也。二程传道于伊洛之间,谢杨游尹及门亲炙者亦有徒矣,然必至朱子而后二程之说获以大明。朱子之于二程,亦已在百年四传之后,是亦私淑也。朱子及门亲炙之徒亦盛矣,然朱子殁,其徒亦尊所闻行所知而止,无有能大发明于朱子之学者。下及东发深宁,则亦三传四传几达百年之久矣。余今考论朱学流衍,首举东发深宁,盖以学术之传,非久无以见其变,非变无以见其通,非通亦无以大其传。朱子之学,传至于东发深宁,一若面貌全非,然其精神血脉,则固不失为朱子之嫡传也。朱子之学,大率可分两途。一日性理之学,一日经史之学。性理之学,上接二程。伊川之称明道日: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今纵谓伊川之言可信,然子贡有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则岂可谓孟子以下千四百年,乃并无不贤识小者之存在乎!子贡又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是知孔子之教,固兼有性与天道与文章之两途。孔子前辈弟子中,惟颜子能言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知兼两者而为学。子贡则日,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是其着意已仅在于博文。不知孔子固日: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此乃孔子即在文章中见性道,即在博文中见约礼,而子贡不之知,故有孔子少言性与天道之疑。孔子后辈弟子中,有子曾子,偏于性道与约礼。子游子夏,偏于文章与博文。故孔子既以告子贡,复以告曾子,皆日:吾道一以贯之也。孟子似偏于性道一面,荀子则偏于文章一面。今纵谓性道之学,自孟子后千四百年无传人,至宋而有程子。然文章之传,则固千四百年未尝绝。亦岂可谓此千四百年文章之传,乃绝无性道之可见乎?朱子言性理,推尊其传自程子。而其经史之学,则跨越二程,直溯北宋诸儒以上接汉唐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一生的资本 本书特色 年轻人想要在商业上获得成功,需要自我磨炼,不断完善自己;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强化自己;需要看这本由奥里森·马登所*的《一生的资...
季羡林谈人生-图文纪念版 本书特色 ★ 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其子季承首次授权出版的图文珍藏版。 ★ 书中包括大量季羡林先生生前各个人生阶段的...
本书是以造像记为中心对5、6世纪北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进行研究的学术专着,作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材料,独述己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 本书特色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围绕着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他的关系展开,...
曾仕强-为官之道 本书特色 【堂堂正正做人,轻轻松松为官】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化腐朽为神奇的精辟而实用的深刻解读,以四书之首《大学》为...
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 本书特色 由先秦诸子发端的儒、道心性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为精粹的哲学理论,一直以来被学人当做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它以探求人的本质、本性...
本书是耶律大石先生在大陆新浪网连续登载之同一系列文章,主要内容为论述西藏文化,本属简体字横排之文章,使用英式标点符号。本
(精)徐梵澄著译选集(全4册) 本书特色 徐梵澄先生 (1909-2000) 之作品《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和《陆王学述》,分别完成于20世纪30年...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 本书特色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是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之一。全书共分六编,分别介绍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苏非的“...
钦赐仰殿与东岳信仰(一个宗教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本书特色 本书以钦赐仰殿与东岳信仰为基本立足点,从宗教人类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揭示东岳信仰的历史演变过程、社会...
頂果欽哲仁波切(1910~1991)為近代著名的佛學大師,不僅精通大乘佛法的義理與禪修,也是一位詩人,並為金剛乘大手印與大圓滿的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目录 自序偈颂**章 归敬三宝第二章 闻法趣入第三章 五乘共法第四章 三乘共法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顺法...
现代新儒学的走向 本书特色 《现代新儒学的走向》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对现代新儒家作整体的、综合的考察。现代新儒家已经成...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四册) 内容简介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辑所收了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查考的书。**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
《莲花生大师传》以光怪陆离的故事和绚丽多彩的民间传记形式,记述了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是一份了解藏族历史和研究藏民族群
经学大师 皮锡瑞 本书特色 皮锡瑞不仅是清代经学著名大师,而且对《尚书》研究颇有造诣;其文风不仅考证严谨,而且学术水平比肩康梁。取向。 经学大师 皮锡瑞 内容简...
书名:内观基础-从身体中了悟解脱的真相【马哈希大师、原始佛教】作者:马哈希大师出版:台湾方广文化出版社ISBN:9789579451833
柏拉图对话集 本书特色 柏拉图对话既是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被各国人民广泛阅读,已被译成各种语文,如英、法、德、意文都有他的对话全集的译本,而且不止一种,各单篇...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深入浅出说历史)(熊逸说史1) 本书特色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
中医哲学史-先秦两汉时期-第一卷 内容简介 是中医哲学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彼此渗透是非常明显的,突出表现在不仅仅哲学促进了医学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