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对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内容之异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后递变,均有精确分析和详密考订;对于古今聚讼之问题,如《易传》与《小戴礼记》诸篇之融会儒道,《大学》、《中庸》两篇中所未经阐发之新义,也有独到见解和圆通论定。几篇论析名墨内涵及其传承衍变关系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对《墨经》和墨学晚期吸取儒道后思想之变化的分析,对惠施、公孙龙之间的内部分歧及与西方逻辑学的异同等的论述,也深入浅出,独辟蹊径。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2)》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对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内容之异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后递变,均有精确分析和详密考订;对于古今聚讼之问题,如《易传》与《小戴礼记》诸篇之融会儒道,《大学》、《中庸》两篇中所未经阐发之新义,也有独到见解和圆通论定。几篇论析名墨内涵及其传承衍变关系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对《墨经》和墨学晚期吸取儒道后思想之变化的分析,对惠施、公孙龙之间的内部分歧及与西方逻辑学的异同等的论述,也深入浅出,独辟蹊径。
国人学者,颇谓中国根本无哲学,倘有之,亦以属于人生哲学者为主,而宇宙论则付阙如。窃谓斯二义,当分别而论。中西学术途径异趣,不能尽同。严格言之,谓中国无如西方纯思辨之哲学,斯固洵然。若谓中国有人生哲学而无宇宙论,则殊恐不然。人生亦宇宙中一事,岂可从宇宙中孤挖出人生,悬空立说。此在中国思想习惯上,尤不乐为。故谓在中国思想史上,人生与宇宙,往往融合透洽,混沦为一,不作严格区分,以此见与西方哲学之不同,是犹可也。谓中国有人生论而缺宇宙论,则断乎非事实。亦可谓宇宙论之起源,乃远在皇古以来。其时民智犹佳,而对于天地原始,种物终极,已有种种之拟议。言其大体,不外以宇宙为天帝百神所创造与主持。人生短促,死而为鬼,则返于天帝百神之所。此可谓之素朴的宇宙论。中西诸民族,荒古以来,传说信仰,大率如是,并无多异。迨于群制日昌,人事日繁,而民智亦日启。斯时也,则始有人生哲学,往往欲摆脱荒古相传习俗相沿的素朴宇宙论之束缚,而自辟藩囿。但亦终不能净尽摆脱,则仍不免依违出入于古人传说信仰之牢笼中,特不如古人之笃信而坚守,此亦中外各民族思想曙光初启之世所同有的景象。其在中国,儒家思想,厥为卓然有人生哲学之新建。然孔子不云乎?日:“天生德于予。”又日:“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日:“丘之祷久矣。”又日:“敬鬼神而远之。”然则孔子于古代素朴的天神观,为皇古相传宇宙论之主要骨干者,固未绝然摆弃也。墨家继起,主天志明鬼,无宁为重返于古代素朴的宇宙论,而依附益密。独至庄周老聃氏起,然后对于此种古代素朴的宇宙论,尽情破坏,剖击无遗。盖中国自有庄老道家思想,而皇古相传天帝百神之观念始彻底廓清,不能再为吾人宇宙观念之主干。故论中国古代思想之有新宇宙观,断当自庄老道家始。窃尝观之西土,如斯宾诺沙费尔巴哈诸人,其破帝蔑神之论,极精妙透辟矣,然彼辈已起于中古以后,而其议论意趣,尚犹不能如我土庄周老聃之罄竭而畅尽。则道家思想之为功于中国哲学界,洵甚卓矣。宇宙论与人生论既必相倚为命,而中国古代道家之新宇宙观,又甚卓绝而高明,故自有道家思想,而各家所持之宇宙观,乃亦不得不随之以俱变。墨家天志明鬼,与道家新义绝相远,其求变较难,故墨家之后起为名家,乃从另一路求发展。儒家之于天帝百神,本不如墨家之笃守,故其变较易。但如苟子之《天论篇》,乃欲一依儒家之人文,尽破道家之自然,其论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绘图入地眼全书 内容简介 《绘图入地眼全书》,北宋辜托长老著。长老生宋时,扦葬建造,手作甚多,迭著神异,阴阳二宅经彼建造,至今不替,其遗址犹有存者。凡富...
老子与哲学 本书特色 《老子与哲学》是一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解构、建构和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严谨的...
问孔 本书特色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人们能从史书上看到的,就是以往圣先贤、帝王诸侯、士大夫贵族为主角的圣贤文化。在这由圣道、王功和经典组成的圣贤文化里,一种另...
人文科学的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本书中分五章探讨了人文科学的对象、自然与人文的不同感知...
藏外佛教文献 第二编 总第十五辑 本书特色 《藏外佛教文献:第2编(总第15辑)》:散佚在大藏经外的佛教典籍集成、佛教、文献学研究的园地、用研究班方式精心整理、...
论争-关于当代政治与哲学的对话 本书特色 阿兰·巴迪欧与让-克洛德·米尔纳来自同一个时代,巴迪欧于1937年出生在拉巴特,米尔纳于1...
真心不变 本书特色 参禅求道主要在觉悟我们的真心本性,所谓明心见性,心一明,何事不知?性一见,何事不解?星云大师通过《没时间老》、《黄花翠竹》、《念念定慧》、《...
《论语》详解 本书特色这是一本详细地讲解《论语》的书,设定的读者范围很宽,是中学生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文化水平,全书的讲解尽量详细。 本...
老子.庄子全文注释本 本书特色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先秦道家经典。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撰。.《庄子》是我国古代《老子》之后又一部道家的代表著作。...
道德情操论:一本三代人都要读的书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
禅门第一课 目录 目录导言**章小时候的疑惑第二章佛与禅第三章苦第四章修行第五章禅修的方法与阶段第六章开悟第七章慈悲名词解释禅门第一课 节选 章修行 在1...
桂岳书系之八-包鹭宾学术论著选 本书特色 包鹭宾先生学问渊博,在传统的经学、老庄哲学、古代文艺理论方面很有造诣。后期对西南□□□□的源流、历史、文化也颇有研究。...
谈修养 本书特色 《谈修养》是朱光潜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与青年的亲切谈心。《谈修养》由二十余篇文章组成,涉及青年人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
傅佩荣-我读《老子》 本书特色 《傅佩荣文集:我读<老子>》: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季羡林谈人生-图文纪念版 本书特色 ★ 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其子季承首次授权出版的图文珍藏版。 ★ 书中包括大量季羡林先生生前各个人生阶段的...
神道人心-唐宋之囗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仔细清理了宗教史、社会史研究的各种理论,提出“民生宗教”的概念,企图以此为主要线索,从社会生活实际的层面...
佛经故事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严肃的佛经故事今译的通俗性读本。作为一种宗教经典,佛经的目的是宣传宗教,但在古代,它不仅是一种信仰,还涉及生活的一切方面,因此成为一...
老子臆解》目录徐梵澄著序版本道经道经一道经二道经三道经四道经五道经六道经七道经八道经九道经十道经十一道经十二道经十三道经
《讲记(修订版)》主要收录了结征其过、征过、激发化之、决理疑以起愿、析“当处寂光,不须生灭取舍”疑、上座虚心呈自“侗瞒顸”
诸葛亮的智慧 本书特色有人说他是传统智慧的化身,有人说他是权术家的典型,有人说他两袖清风,有人说他严苛酷刑……诸葛亮作为全民皆知的人物,每个知道他的人都会对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