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作者:廖申白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12-01

评分:5分

ISBN:9787303105205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目录

引论希腊的生活特质与友爱
一、古代希腊人的生活与交往的特质
二、(友爱)在希腊生活中的意义
**章希腊友爱观的哲学解读(一):柏拉图
一、《李思篇》:爱的质疑
二、《会饮篇》:爱美善与不朽之欲
三、《斐德罗篇》:爱的迷狂
四、爱美善与爱智
第二章希腊友爱观的哲学解读(二):亚里士多德
一、友爱与爱
二、友爱与爱智
三、爱人之善
四、好人问题
第三章友爱的性质
一、亚里士多德讨论友爱的性质的哲学方注
二、相互性
三、相似性
四、亲密性
五、共同生活
六、德性
第四章友爱分述(一):实用的、快乐的和德性的
一、三种可爱的事物与三种友爱
二、三种友爱的性质与比较
三、善的友爱与低等的友爱间的关系
四、相似的友爱与不相似的友爱
第五章友爱分述(二):平等的和不平等的
一、平等的友爱
二、不平等的友爱
三、家庭的友爱
第六章相反者的友爱
一、相反者的友爱的性质
二、爱者与被爱者的爱
第七章共同体、友爱与公正
一、共同体与友爱和公正
二、公民的友爱
三、交换(交易)中产生抱怨的原因
四、私人友爱中的回报的公正
第八章主奴关系与友爱
第九章友爱与自爱
第十章友爱与幸福
结语友爱论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附录一所参照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著作版本注释
附录二参考文献
附录三人名索引
后记
再版后记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内容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到教师培训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一级学科,是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有些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3年的政治教育系。197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研室为主体,整合相关部门,组建起了哲学系,这是新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个哲学系。1988年,政教系并入哲学系。1994年,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并入哲学系。2003年,在原哲学系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学术资源,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节选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内容简介:读申白君的大作《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感受良多。从学术角度看,这部专著的**手材料是翔实可靠的。作者的引文,都出自权威的英文译本,并参照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译本。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对所用之文加以研究,对其中有些引文,作出自己认为更合理的中文译文。这种态度就为这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作者还具有现时代广阔的学术视野。对于当代亚里士多德研究名家与这项研究有关的论述,能以批判的态度广征博引,而与自己的研究观点相参照。在有些部分,还能作中西比较研究,借以深入发挥自己的见解。至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就其在亚氏伦理学体系中的地位而言,那么,它不仅是亚氏伦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体系其他部分的问题,诸如善、德性、幸福、快乐等,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与之融为一体。当然,这部专著着重于“友爱论”的评述,但其所涉及的,却几乎是亚氏整个伦理学体系。因此可以说,这部专著既是对于亚氏“友爱论”细腻深刻的论述,又能使读者从这一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统观整个亚氏伦理学的基本内涵。但是,亚氏“友爱论”的研究,在申白君这项研究之前,在国内伦理学界尚属空白。我想,仅就此点,这部专著就是值得重视的。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作者简介

廖申白,男,哲学博士。1950年生于上海,籍贯江西高安。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南大学特邀教授,《世界哲学》杂志编委,Frontiers of。PhilosophyinChina(哲学前沿)副主编,《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杂志编委等。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包括政治哲学、伦理学理论、西方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理论。主要代表著作有《现代伦理学》(合编)《伦理学新视点》(合著)《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等。主要译著有《正义论》(合译净《伦理学体系》(合译)《伦理学方法》《尼各马可伦理学》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