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作者:岑献青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9-12-01

评分:4.7分

ISBN:9787501190416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内容简介

三十一年前初春的一个晚上,班主任张剑福老师召集了**次班会。议程无非也是选班长选学习生活文艺诸委员之类,与悠长的北大校史上此前此后所有班级入学新生的**次班会,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同。非比寻常的是同学们的年龄差异,从*小的18岁到*长的31岁,济济一堂挤在三十二楼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兴奋得发亮的眼神,彼此点头致意:是的,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于焉正式开始了。
这些人能相聚在这里,真不容易。他们中没有几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多是些煤矿、油田、毛皮厂和工艺厂工人和下乡知识青年。在浩劫中早已荒废学业多年,突然恢复的高考令人措手不及。重要的不是一向智商高品学优当然出类而拔萃,或是原本文史根基扎实动乱中也没断了温故而知新,也绝非因了高人的指点如何恶补了数学,而是大环境的拨乱反正。大有能者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大折腾之后,终于体认到其在正常治理现代生活方面的无能。多灾多难的中国现代教育,终于摆脱了激进而荒谬的乌托邦梦魇,重拾正轨。因为正常,所以难得。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我们班级——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七七级——和我们老师为纪念曾经的北大岁月而作。我们班级的同学于一九七七年参加“文革”后恢复的**次高考。一九七八年二月底入学,一九八二年一月毕业。我们班级共有四十八位同学,班主任是张剑福先生。我们班级在北大中文系的四年中,系主任是李镇淮先生。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目录

前言
我们同学
叶君远:记忆的鳞片
颜乾虎:咱们的334
“土八路”的回忆
刘志达:难忘的“3·20”之夜
想起上大学时的几件事
杜笔海:334往事及怀念梁左
龚玉:开“天眼”
难忘北玲
黄子平:早晨,北大!
陈建功:后“七七”岁月的惊喜
默默且当歌
我作哀章泪凄怆
江锡铨:328忆旧
宋聚轩:高考
我的“入学通知书”
李矗:回眸北大师门
——兼为文学七七级授课先生画像
梁左辞世八年祭
李彤:前缘
祭梁左
吴北玲:……
徐启华:……
夏晓虹:我的走读生活
刘德联:陪住二三事
重读同学留言,回忆校园生活
张玫珊:万里负笈到北京
入山深浅丘壑美
怀念北玲
怀念老同学徐启华
李志红:我们是舍友
陈京松:“334”夜话情史
追忆梁左
张呜:那难忘的岁月,仿佛是无言之美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郝秀竹:当年我们如此年轻
郭小聪:北大忆往
落日辉煌
哀老友梁左
天鹅之声
陈从杰:不是回忆的回忆
岑献青:北大杂忆
同学北玲
黄蓓佳:珍藏北大
王小平、黄蓓佳:在北大演戏
王小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天堂老友——忆吴北玲
王景琳:一份抹不去的记忆
丁夏:未报考而被录取的中文系学生——我的高考回忆
杨柳:高考故事和毕业留言
张继凌:一个承诺,一份坚持
朱则杰:我是怎样选定清诗研究方向的
孙霄兵:室友启华
郭丽平:与中外同学游览长城
朱晓进:留言本上的记忆
高小刚:陪住
宋红:随一新师驾游巴蜀
迟到的怀念——怀念老同学徐启华
谭桂兰:来自祖国东南西北的女生们
赵小鸣:三人为众
许柏林:我的三所“大学”
梁左:……
卢仲云:难忘北大的人和事
高少锋: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赵红:怀念犹如相见
王娟:与梁左的一次合作
苏牧:“他”
关于梁左的二三事
王林:北大与我
林庚先生——真正的大师如此安静
李春:“李春不在”
沈楚瑾:有缘
查建英:忆梁左
我们老师
我们班主任
费振刚:当噩梦醒来时——写给中文系一九七七级文学专业同学
洪子诚:“边缘”阅读和写作——“我的阅读史”之黄子平
李思孝:回归原点开讲新课——给七七级讲课引起的回忆
刘垣:回首一九七七级
吕乃岩:给文学七七级同学们的信
马振方:燕园日月共书香
闵开德:写给文学七七级
孙玉石:七七级一首读不完的诗
谢冕:相聚在新时代——记北大中文系一九七七级
乐黛云:怀念吴北玲
严家炎:短长书
周先慎:难忘*是师生情
我们记录
文学七七级纪事
文学七七级课程及授课老师
告别老师
文学七七级班刊《早晨》
后记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节选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主要内容简介:三十一年前初春的一个晚上,班主任张剑福老师召集了**次班会。议程无非也是选班长选学习生活文艺诸委员之类,与悠长的北大校史上此前此后所有班级入学新生的**次班会,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同。非比寻常的是同学们的年龄差异,从*小的18岁到*长的31岁,济济一堂挤在三十二楼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兴奋得发亮的眼神,彼此点头致意:是的,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于焉正式开始了。这些人能相聚在这里,真不容易。他们中没有几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多是些煤矿、油田、毛皮厂和工艺厂工人和下乡知识青年。在浩劫中早已荒废学业多年,突然恢复的高考令人措手不及。重要的不是一向智商高品学优当然出类而拔萃,或是原本文史根基扎实动乱中也没断了温故而知新,也绝非因了高人的指点如何恶补了数学,而是大环境的拨乱反正。大有能者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大折腾之后,终于体认到其在正常治理现代生活方面的无能。多灾多难的中国现代教育,终于摆脱了激进而荒谬的乌托邦梦魇,重拾正轨。因为正常,所以难得。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相关资料

插图:二、垂拱而治旧地方志往往用一两个字标明地方治理的难易程度,难度最高的用“剧”。“剧”含有事物丛杂、职务繁重、治理艰难等多重意思。当过教师的人都不难体会,管理中文系文学专业七七级这个班,就用得上这个“剧”字。一是学生年龄差距太大。大的过了“而立”之年,有的已经娶妻生子,最小的才十八九岁,还没有走出青春期,几乎相差一代人。大的入学前,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工人、农民、教师、银行职员、警察、军人、编辑、干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