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象是从一种哺乳动物演变来的,它的身体小大接近于貘,大约生活在4500万年前。在埃及莫里斯湖(lacMoeris)附近曾发现这类象的尸体,因此就把它称为莫湖兽,或称始祖象(Moeritherium)。这种古象已具有小的獠牙,是其门齿发达的结果。从始祖象衍生的大部分后代,现在均已灭绝。它们遗留下来的大量骸骨,方便了人们进行研究。
智人(Homosapiens)出现以后所看到的象,属于象科(Elephantidae),由原始象(Primelephas)演变而来,是长鼻目的*新近的种类。它们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抛弃原来类似马耳他象(ElephaptdeMalte)的矮小身形,或如某些种长毛象一样,在北西伯利亚平原失去矮小体形。*后生存下来的。只有两种属近亲的长毛象(原始象[ElephasPrimgenius])和亚洲象(Elephasmaximus),以及另一种区别较大的非洲象(Loxodontaafricana)。这三种象的演变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过渡形态:它们的头变大了,这样必然引起头骨组织减轻,变成海绵状,同时颈部肌肉加强。下颚因为支持不住新的獠牙重量,所以总是向下张着,鼻和上唇延长,变成肌肉发达的笨重长鼻。
长毛象因何灭绝?
前苏联有些研究著作认为,长毛象生存的时期应更晚近。这种动物的*后代表,生活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或是阿拉斯加(Alaska)一带,可能在5000年前才消失。这相当于埃及王期早期,而不是在几万年前灭绝的。长毛象灭绝的原因很多,并且因地而异。专家门因所处时代的观念不同,提出的看法差别也很大。
前不久,前苏联和美国科学家提出以下可信的说法:因为长毛象已经非常适应严寒环境,所以在气候回暖时便死去了。当然,居住在欧亚大陆的人捕猎长毛象,把它们从高处推下,使它们陷进沼泽地,也消灭了许多这种不灵活的动物。另外,长毛象的繁殖周期又特别缓慢,有些兽群可能随着冰川的后退,向东北方转移。但是,寒林带也向北方推移,把冻土地带推向北冰洋地区,长毛象可能*终落人寒林的“陷阱”。由于冰雪太多,到夏季解冻溶化时淹没草地,兽群因而深受其害,母兽难以保护幼仔,给予喂养。寒林一再侵害稀疏的草地,长毛象遂陷入绝境并逐渐退化,先是体形萎缩变小,后来便消失了。公元前9000年左右,阿拉斯加地区常有短暂寒潮袭来,而且还有大批人群追杀捕食长毛象。凡此种种,都足以迫使这一族群灭绝,同时把一些长毛象冰冻起来。每年河水泛滥,河水流域逐渐向外扩展,在河口处便堆积起成百上千堆骸骨。在小海湾里,甚至现在还能发现仿佛刚刚死去的长毛象尸体。其中一堆尸骨中,就发现了120头长毛象,几十只长牙,8000多块骸骨。这真是一块墓地!每头长毛象一天要吃掉200公斤草,竟然能冻土地带边缘生存那么久,令人难以置信!
温和,素食的庞然大物面对人类
野生象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会遇到许多可怖而且危险的捕食动物。这大概可以说明大象为什么非常胆怯,时时刻刻小心提防,对于不熟悉的东西都不大相信。另外,它也深知必须和象群在一起,学习老象的各种生活经验。
这种胆怯的心理可能有时代背景的影响。长毛象在幼年时期,就常遭到剑齿虎(Machairodus)和欧洲山猫的伤害。此外,从一处考古遗址也可窥见长毛象当时所处的环境。100多年前,万克尔(Wankel)和马斯卡(Maska)两人,在摩拉维亚(Moravie)的普雷德莫斯特(Prédmost)发现一处遗址,有900到1000头被杀的长毛象骸骨,排列得相当整齐。象骨大都被敲碎以吸取骨髓,而这可怕的捕食者就是人。我们因此获得一个结论,旧石器时代人口密度尽管很低,但长毛象之所以迁徙,既受人类行动,也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由于大森林不断延伸,加之以冻土地带的草地在夏季被水淹没,长毛象只得渐渐向东北方向转移,*后陷入绝境。
在近代史上,人类的活动对象产生各种影响,诸如环境改变、荆棘丛林大火、牲畜放牧和放牧过度、文化迅速发展、草原和森林破坏、沼泽地消退、江河上修起水坝、开发水源、灌溉等等。凡此种种,都造成无水或缺水状况,这是大量耗水的象无法忍受的。
不过,尽管象与人各有特点,他们有时还是会产生好奇心和吸引力,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因而互相接近。只是由于所处地区和环境不同,文明发展和时代先后不同,人类与象接触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在俾格米人(Pygmée)或芳人(Fang)的某些习俗中,把象拟人化的情况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他们认为,头领或是有权势的人死后,可能转化(或是投胎)为象,而且是象群的头。因此要尊敬大象,以便捕杀它们族群中某些成员时,不仅不受阻挠,甚且得到方便。即使是投胎为象,也是在死亡的背景下出现的。大部分欲召唤象灵魂的巫术咒语,内容多半是有关它的死亡,或提防它报复。
以猎象和杀象这两项活动为主题的,还有其他许多巫术仪式。在象牙海岸卡瓦利河(Cavally)下游的克鲁人(Krou),先把瑞非亚椰的花和一种蘑菇配在一起,那花的雌蕊很像象牙,而磨菇类似羊肚菌。然后把花和菌都放在臼里捣成糊状,涂在身上。猎手在打猎之前戒绝男女关系,同时全村人一起跳舞,几夜不停。
加蓬(Gabon)和刚果河(Congo)中游,在奥格韦河(I'Ogooué)流域的明达萨人(Mindassa)中,巫术却都以性关系为基础,这主要是为抚慰要被杀死的象的灵魂。仪式由“祭象法师”主持,他通常就是村长。根据埃文(Even)的记叙,仪式非常复杂:在猎杀大象的前夕,“祭象法师”单独与他的妻子在茅屋里过夜,并与她同床。猎象时,他妻子躲藏起来,等丈夫把雄象生殖
器割下时,她便出来吸血。随后大家欢庆杀死大象时,“祭象法师”就装作非常悲痛的样子,在死去的高贵动物面前痛哭流涕。
虽然黑非洲非常了解大象的习性和特点,但是他们对待慷慨的大象态度未改。倒是亚洲人藉着地中海为媒介,以他们的态度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印度腹地要比非洲内地早上三
个多世纪为欧洲人所殖民,但是直到19世纪末,欧洲人对活象的看法仍然如故:象与人相近,是人类的良友,亲切而且得力的助手。
今日偷猎
在60年代,几乎只有偷猎者才官提供象牙,他们在各种国际规章条例的缝隙之外,发展出一套方法:用有铁蒺藜的铁丝网把草原围起,设下的屏障又高又宽,连绵几公里长。周围只留下几个通道,布下许多捕兽器,为数众多的动物在这里落入陷阱,削口长颈鹿、象、猫科动物、斑马、羚羊等。这些捉来的动物经过长时间挣扎后死去,往往被鬣狗、狮、秃鹫吃掉。偷猎者把能出售的东西都留下来,捕食动物所畏惧的象牙拿来做拂蝇、手镯、装饰物,象尾和毛发给漂亮的森布鲁人(Sambum)妇女做粗项圈,象脚用来做雨伞架,以及给大湖地区做手镯,象耳内来做桌子和鼓,毛皮用来制皮革和护胸甲——如同从前芳人武士或扎伊尔的蒙江博人(Mondjembo)武士用来护身的护胸甲——现在也用来做得克萨斯(Texas)皮靴。印度甚至需要大量象眼睫毛,因为象的眼睫毛据说可催发生育力,想要生几个孩子都可如愿以偿!近年来,由于监视和追捕日益严密,偷猎者往往只来得及攫取象牙。至于邻近居民所缺少的象肉,则与骨架一起抛弃,大都就地腐烂,招引来其他表示,冷悯同情的象,或是些捕食性动物。
专门偷猎大象的人,目标都放在大雄象、怀胎的母象,以及象牙越来越轻的未成年象。年轻的象群就此失去向导,失去庇护,它们没有经验,没有良好的种象。它们不知道那里有草场,那里有水源,因此往往可能死掉。滥捕滥杀不仅使象的族群解体,而且使整个种族岌岌可危。如果没有卖者也没有买者,是不至于发生这种情况的。由于财富、贪婪和富裕风尚作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诱发屠杀非洲象的暴行。这行径等于在消灭一个物种,使它不能生存,不能繁殖。非洲象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渐渐走上灭绝之途。幸存的,可能是种群中微不足道的零星残余,在拥挤的保护区内苟延残喘。动物保护区内,留给大象的活动余地非常有限,而在这狭小范围内还要残杀老弱残病,以配合空间的容忍限度。其中*大的象可能逐渐被偷猎者捕杀。在亚洲,好不容易还保留了5万头大象,由于人口猛增,面对潮水般的人群,象的数量迅速减少。
西伯利亚的长毛象
动物学家布雷姆(AlfredEdmundBrehm),在撰写动物生活巨著之前,于19世纪下半叶,曾遍游各地,从非洲到西伯利亚。
从北纬58度到北极海之间,鄂毕河(l’Obi)、叶尼塞河(l’Iéniséi)和勒那河(LaLéna)沿岸,在奥斯加克人(Ostiaque)、通古斯人、萨莫耶德人(SamoiLKle)和布拉德人(Burate)的家乡,这种(长毛)象的墓地比比皆是。当沙质河滩解冻时,可以发现成堆的獠牙,和巨大的骨骼混在一)起。有时,这种长牙还牢牢长在颌骨上,甚至周围还裹着带血的肉和皮毛。当地人把这种动物叫做猛犸(mammont)。他们说它身躯高大,高2、3米,头又长又宽,脚和熊脚相似。他们说这种动物住在地下,散步时有时伸出头来,但立刻缩回去,因为光线对它有害。这种动物靠吃泥土维生,一到沙土的地面上就会死去,因为它会陷在沙土里拔不出脚来。它一见到天日也会马上死掉。这是伊德斯(Ides)在他著作中描写的。1692年,伊德斯在驻中国的一个大使馆,听人说有储存这种骸骨的地方。18世纪末,著名的德国博防学家帕拉斯(Pallas),曾准确在巴黎,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的长毛象骨骼。地描述长毛象遗骸化石的情况。但以象为中心的重大发现,是亚当斯在勒那河口抢救下来的。亚当斯获悉,有人发现一头有皮毛的长毛象,便立即动身去救这宝贵的残骸。他找到通古斯人的首领,长毛象尸骨就是此人发现的。这位通古斯人于1799年发现长毛象,但他没动它。老一辈的人说,从前在这个半岛上,也有人发现过类似的怪兽。还说谁要遇到这种怪兽就会家门不幸,全家人都要死掉。这位通古斯人听说后,吓得半死,大病一场。可是,这个动物的两根长牙又激起他的贪念,于是他决定把这两根长牙据为已有。1804年3月,他把两根牙都卖了,换得的东西所值无几。
两年后,亚当斯出外寻找。他在原地找到这个动物,但已碎裂不堪。雅库特人把兽肉割下来喂狗。北极狐、狼、獾、狐狸也来啖肉。这头长毛象骨架依然完整,只少一条前腿。它的头部还有干皱的皮,眼和脑部还在。象脚上生有厚茧。一只长满茸毛的耳朵也保存完好。表皮呈深灰色,上面的毛为棕红色,鬃毛为黑色,比马鬃浓密。亚当斯把能拾取的东西都收集起来。他要把长毛象的皮剥掉,用了10个人才把皮剥下来。他让人把散落在地上的兽毛都集拢起来,共拾了17公斤。所有的东西都运回圣彼得堡,但在途中损坏了,表皮上的毛脱落殆尽。不过,由于这位博物学家竭心尽力,事实已不容置疑。*长的毛是颈上的毛,长达70多厘米,全身其余部位都披有很厚的毛皮,足证长毛象必定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它的獠牙比现在的象牙要弯曲得多,有的长毛象象牙几乎弯成圆形。亚当斯看见过7米长的长毛象牙。
长毛象的发现曾引起科学家长时期的关注。这种动物在这地区突然绝迹,实在令人不解。有人根据遗留下来的植物残迹判断,认为原因在于地球旋转突然改变。也有人认为,因洪水泛滥,淹没西伯利亚所致。
……
儿童成长认知百科:迷人的植物 本书特色 哇!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你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只要你睁开双眼,世界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有时,它是绿色的森林;有时,它...
《新媒体写作》内容简介:本书结合新的传受环境和新的传播形态,围绕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讲述新媒体写作的思维和
七大奇迹-上古时期的宝藏-珍藏版 本书特色 截至2015年,德国共有70余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60余人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奖项。分析其中的原因,肯定有很多种,比如...
北京天文馆力荐:小彗星旅行记·注音版(绘本)(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本书特色 入选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标注拼音,既可亲子共读,也可独立阅读天文馆事业先驱李...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地理 本书特色 在自然科学中,地理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学科,它囊括了我们脚下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表面、覆盖地球的大气层,还有遥远的宇宙。此外还包...
(精)发现之旅:神奇的生物·全3册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适读人群:7岁以上,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该系列畅销欧美30年,每5年更...
文明旅程-免费赠送3D眼镜 本书特色 崔钟雷主编的《文明旅程》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力争为小读...
基因启示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科学随笔集,有关基因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方面面贯穿始终。文章按内容分为五卷,《十四行》《九章算术》《骤雨打新荷》《草木薰衣...
赛娜的身世-艾特熊&赛娜鼠 本书特色 嘉贝丽·文生,世界著名插画家,是《流浪狗之歌》的作者。艾特熊 &赛娜鼠是其创作时间*长的图画书。该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多...
《古龙文集·武林外史(上)》内容简介:《武林外史》是古龙经典代表作之首。诠释最义无反顾的爱情。为了爱情,不惜杀死对方;为了
意大利 本书特色 你或许正准备出国旅行,去亲身体验他国的激情与浪漫,那么这套丛书正好可以为你提供借鉴和参考,使你的旅行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你或许因种种原因暂...
梅子涵赏析经典图画书-(全六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大师级经典绘本:汇集美国著名图画书女作家、“美国图画书创始人”婉达·盖格,在...
百家姓-注音彩图版 本书特色 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姓氏都是一个故事。《百家姓》就是一部凝结了华夏姓氏文化的经典蒙学教材,...
机器人探秘 本书特色 机器人是人类的科技智慧结晶。它通过紧密的计算和设计,根据人的意图,通过模仿人类的动作等,来完成各种不同的工作,动作十分精确,并且还可以替人...
《大数据运营:服务型企业架构新思维》内容简介:犹如个人的修齐治平,企业大数据运营同样需要经历筑巢、联姻、孕育、分娩、培育、
《Photoshop+Illustrator商业广告设计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将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两款软件相结合,通过精...
可怕的灾害 本书特色 “巨眼丛书”是法国NATHAN出版社的一套经典、畅销的科普丛书,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经久不衰。丛书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天文、地...
《唐山曹妃甸方言研究》内容简介:曹妃甸方言归属冀鲁官话保唐片。本书深入调查了曹妃甸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对其进行描写和
《Photoshop手机APP界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以PhotoshopUI图标制作和界面交互设计为基础,通过47个学习型案例,以及2
魔笛 本书特色 作品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巧妙的艺术构思,栩栩如生的拟人形象,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基础科学知识和新科技知识。本册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生物的生活习性和自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