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16开精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 《三国志》作为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是裴注无法代替的;裴注也正因有《三国志》的存在作为比较才更显出其价值的重要
★书后附有陈寿和裴松之小传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初三书单行,至北宋始合刻为一,并改称《三国志》。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著者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早年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在蜀国官至散骑黄门侍郎,人晋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后,陈寿开始撰《三国志》,十年完成,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成书年代不能确定。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其自采资料。
《三国志》记事,起于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黄巾起义,迄于西晋灭吴(280),不仅仅限于三国时期的史事。书中以曹魏为正统,魏有“纪”而吴、蜀无“纪”,《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吴、蜀君主即位,都记明魏的年号,以明正朔所在。东吴只有孙权称主,孙亮等都称名。这是因为晋朝受禅于魏,晋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须以魏为正统。不过陈寿并未因此就对各方人物任意抑扬褒贬,他还是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断。比如书中评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评刘备是“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评孙权是“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
《三国志》只有纪、传而无表志。文章简略,因而总的来看,不如《史记》那样气势磅礴、精美生动,也不如《汉书》行文严谨细密、周备明晰。不过有一部分传文也还颇见精彩,如《诸葛亮传》,选取主人公一生的几个关键事件——隆中对、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加以重点叙述,基本上写出了诸葛亮忠诚款至、鞠躬尽瘁的风范和品格。又如《张昭传》、《周瑜传》、《张辽传》等都以简约的文笔写出了人物的个性,颇有动人之处。
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关系的人物,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有贡献的人,书中都记录下来,此外也记载了国内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的历史,如《魏志•倭人传》就是有关日本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陈寿撰《三国志》毕竟还受到史料不足的限制。如全书无表、志,就是文献不足的缘故,可算一个缺陷。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较为审慎谨严,所以前人说其书“裁制有余,文采不足”。
陈寿的史才,还在于他善于通过委婉、隐晦的表述方法来贯彻史家的实录精神。陈寿先后作为蜀臣和蜀之敌国魏的取代者~一晋的史臣,在正统观念极盛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汉与曹氏的关系、蜀魏关系、魏晋关系,在历史撰述中都是很难处理的问题,但陈寿却于曲折中写出了历史的真相。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记述上,《j国志》不失为一部信史。
陈寿在撰述旨趣上推重“清流雅望”之士,有“保身全家”之行的士族风气。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重礼法、门风与名教,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三国志》在这方面的倾向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陈寿在历史观上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天命思想,他用符瑞图谶、预言、童谣来渲染魏、蜀、吴三国君主的称帝;用“天禄永终”,“历数在晋”来说明晋之代魏的合理性,这种推重“清流雅望”和宣扬天人感应的政治观点和历史观点,是《三国志》中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国志》的史学价值。
陈寿死后132年,南朝刘宋裴松之于元嘉六年(429)作成《三国志注》。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他是奉诏“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的,说明当时皇家对《三国志》的重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补其阙”,二是“以备异闻”,三是“以惩其妄”,四是“有所论辩”。据统计,裴注所引注书有二百余种,并皆注出书名,所以《三国志注》在历史文献学上有重要的价值。裴注所引魏晋人著作,今已十不存一,因此格外为学术界所重视。其注文历来被认为多过陈寿本书数倍。现经研究者细致统计,《三国志》正文为36万多字,裴注为32万多字,正文比注文实际要多出4万余字。《三国志》作为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是裴注无法代替的;裴注也正因有《三国志》的存在作为比较才更显出其价值的重要。
除裴松之《三国志注》外,作了校勘、注解、旁证的,到清代有顾炎武、何焯、梁章钜等二十多家。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汇集了诸家校语、注评,同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一样,可以说是历代注解《三国志》的一次总结。
现在*通行的三国志刻本有四种:一、百衲本,据宋绍兴、绍熙两种刻本配合影印;二、清武英殿刻本,据明北监本校刻(铅印石印各本都据武英殿本翻印);三、金陵活字本,据明南监冯梦祯本校印;四、江南书局刻本,据毛氏汲古阁本校刻。这四种刻本,除百衲本影印外,其余三种虽然在重刻时还不免增加了一些错字,但都经过认真校勘,并改正了原本的不少错误。我们的校点工作,就用这四种通行本互相勘对,择善而从。
作者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一生历仕蜀汉和西晋两朝。在蜀汉时,陈寿出仕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他历任佐著作郎、著作郎、平阳侯相、治书侍御史等职。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此时陈寿四十八岁,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先后撰成《魏书》《蜀书》《吴书》凡六十五卷,称为《三国志》。
注者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
《屈原(高中部分)》内容简介:诞生于“欧风美雨”吹拂中的中国话剧,迄今已走过一个世纪的不平凡旅程。经由几代剧作家筚路蓝缕的
《从理学到朴学》内容简介:《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旨在从清代社会经济的背景考察江南学术共同体的演变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说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书
探寻陪都名人旧居 内容简介 以诚实、温柔和哲学的朴素,提供抗战名人在陪都活动的场景,描绘战时社会的人生质地,并且把陪都名人的旧居作为时间遗存的介质,从而把握时代...
史学九章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关史学文章九篇,名为"史学九章",意在从九个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史学的内涵与本质。书中叙论了中外古今多位史家及其著作:十八世纪英国史家...
林纾既为当世所重的翻译大家,又是后人称道的古文殿军,身处中西文化之间,对于二者的态度又颇可玩味。本书以家书这一特殊的视角
《5分钟造物史》内容简介: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作者在这本书试图给出你答案。从粗糙的石刀到人工智能,从金字塔到3D打印技术,
尘埃尚未落定--闲说历史 内容简介 《尘埃尚未落定:闲说历史》是作者在近四五年间写就的历史随笔中,择其精华之作的结集,其中大部分曾在济南时报“旧事今说”专栏中发...
尚书注疏校议 本书特色《尚书注疏校议》,凡六卷,是杜泽逊先生在整理编纂《尚书注疏汇校》的过程中撰写而成的一部学术札记。其中,前五卷为考证版本异同,共计230条;...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二十四史》。毛泽东阅读该书时在书上留下了大量评注和圈点,对深刻理解毛泽东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
宋代历史教育研究 本书特色 吴桂翎编*的《宋代历史教育研究》从宋以前历史教育的传统和宋代历史教育的时代背景两个方面,考察宋代历史教育发展的学术基础和时代动因。以...
《旧制度下的俄国》内容简介:俄罗斯是个在国家政权方面的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地区,严酷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建立
玛丽·罗琦MaryRoach1959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卫斯理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现为自由作家,《美国国家地理》、《新科
有史学家称宋朝为“黄金时代”,有史学家则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太窝囊”。对于这个备受争议的朝代,作者独辟蹊径,抛开主流史
活在大唐 本书特色 1、生动有趣,带你轻游大唐 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类普及读物,集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语言通俗有趣,幽默诙谐,内容考据严谨扎实,既尊重史实,又...
港台敦煌学文库(70-100册) 本书特色 同系列购买链接:《港台敦煌学文库》1-69卷★ 32开平装,繁体横排,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港台敦煌学文库》是国家...
宋代疑经研究 内容简介 疑经是我国古代经学史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宋代获得了迅猛发展。本书从经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宋代疑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又以欧阳...
哥特史 本书特色 约达尼斯的《哥特史》一书大体分为五个部分,描述了作者当时已知的世界各地的概况,哥特人与其他日耳曼民族及罗马帝国的关系,以及哥特民族分裂的历史。...
y图文珍藏本/三国志(上下) 内容简介《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作者陈寿,以其史识及叙事能力,在当时已有“良史之才”的称誉。《三...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史学作家唐浩明继《曾国藩》之后又一*新研究成果。作者从曾国藩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