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16开精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 《三国志》作为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是裴注无法代替的;裴注也正因有《三国志》的存在作为比较才更显出其价值的重要
★书后附有陈寿和裴松之小传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初三书单行,至北宋始合刻为一,并改称《三国志》。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著者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早年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在蜀国官至散骑黄门侍郎,人晋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后,陈寿开始撰《三国志》,十年完成,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成书年代不能确定。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其自采资料。
《三国志》记事,起于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黄巾起义,迄于西晋灭吴(280),不仅仅限于三国时期的史事。书中以曹魏为正统,魏有“纪”而吴、蜀无“纪”,《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吴、蜀君主即位,都记明魏的年号,以明正朔所在。东吴只有孙权称主,孙亮等都称名。这是因为晋朝受禅于魏,晋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须以魏为正统。不过陈寿并未因此就对各方人物任意抑扬褒贬,他还是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断。比如书中评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评刘备是“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评孙权是“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
《三国志》只有纪、传而无表志。文章简略,因而总的来看,不如《史记》那样气势磅礴、精美生动,也不如《汉书》行文严谨细密、周备明晰。不过有一部分传文也还颇见精彩,如《诸葛亮传》,选取主人公一生的几个关键事件——隆中对、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加以重点叙述,基本上写出了诸葛亮忠诚款至、鞠躬尽瘁的风范和品格。又如《张昭传》、《周瑜传》、《张辽传》等都以简约的文笔写出了人物的个性,颇有动人之处。
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关系的人物,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有贡献的人,书中都记录下来,此外也记载了国内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的历史,如《魏志•倭人传》就是有关日本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陈寿撰《三国志》毕竟还受到史料不足的限制。如全书无表、志,就是文献不足的缘故,可算一个缺陷。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较为审慎谨严,所以前人说其书“裁制有余,文采不足”。
陈寿的史才,还在于他善于通过委婉、隐晦的表述方法来贯彻史家的实录精神。陈寿先后作为蜀臣和蜀之敌国魏的取代者~一晋的史臣,在正统观念极盛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汉与曹氏的关系、蜀魏关系、魏晋关系,在历史撰述中都是很难处理的问题,但陈寿却于曲折中写出了历史的真相。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记述上,《j国志》不失为一部信史。
陈寿在撰述旨趣上推重“清流雅望”之士,有“保身全家”之行的士族风气。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重礼法、门风与名教,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三国志》在这方面的倾向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陈寿在历史观上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天命思想,他用符瑞图谶、预言、童谣来渲染魏、蜀、吴三国君主的称帝;用“天禄永终”,“历数在晋”来说明晋之代魏的合理性,这种推重“清流雅望”和宣扬天人感应的政治观点和历史观点,是《三国志》中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国志》的史学价值。
陈寿死后132年,南朝刘宋裴松之于元嘉六年(429)作成《三国志注》。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他是奉诏“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的,说明当时皇家对《三国志》的重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补其阙”,二是“以备异闻”,三是“以惩其妄”,四是“有所论辩”。据统计,裴注所引注书有二百余种,并皆注出书名,所以《三国志注》在历史文献学上有重要的价值。裴注所引魏晋人著作,今已十不存一,因此格外为学术界所重视。其注文历来被认为多过陈寿本书数倍。现经研究者细致统计,《三国志》正文为36万多字,裴注为32万多字,正文比注文实际要多出4万余字。《三国志》作为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是裴注无法代替的;裴注也正因有《三国志》的存在作为比较才更显出其价值的重要。
除裴松之《三国志注》外,作了校勘、注解、旁证的,到清代有顾炎武、何焯、梁章钜等二十多家。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汇集了诸家校语、注评,同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一样,可以说是历代注解《三国志》的一次总结。
现在*通行的三国志刻本有四种:一、百衲本,据宋绍兴、绍熙两种刻本配合影印;二、清武英殿刻本,据明北监本校刻(铅印石印各本都据武英殿本翻印);三、金陵活字本,据明南监冯梦祯本校印;四、江南书局刻本,据毛氏汲古阁本校刻。这四种刻本,除百衲本影印外,其余三种虽然在重刻时还不免增加了一些错字,但都经过认真校勘,并改正了原本的不少错误。我们的校点工作,就用这四种通行本互相勘对,择善而从。
作者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一生历仕蜀汉和西晋两朝。在蜀汉时,陈寿出仕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他历任佐著作郎、著作郎、平阳侯相、治书侍御史等职。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此时陈寿四十八岁,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先后撰成《魏书》《蜀书》《吴书》凡六十五卷,称为《三国志》。
注者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
《VMware vSphere云平台运维与管理》内容简介:该书以项目化的形式组织,将工作过程贯穿每个项目任务,本书以常见的虚拟化系统和云
《世界简史》内容简介: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的本书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从隔绝孤立到动态交互,初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经世致用:王阳明 本书特色 王阳明:他两肩正气,他格物致知,他贬官悟道,他授徒讲经,他创良知之说,他就是三不朽的明朝一哥。他学识渊博,开创了...
食货《金瓶梅》 本书特色 揭秘西门庆生财发家之道。小说刚出场的西门庆,只是个“破落户财主”,全部商业资产,只是“就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不过五千两;待他纵欲而亡...
世界通史-中华藏书百部-(上中下册)-精编 内容简介 《世界通史精编》图文珍藏版的出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是日本著名非虚构历史作家盐野七生的重要作品,讲述基督教和伊斯
凌其翰回忆录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凌其翰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是“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之一种。讲述了凌其翰在担任...
中国通史(插图版) 本书特色 史学大师吕思勉扛鼎之作,简明的中国通史,顾颉刚、钱穆、严耕望众多大家推荐的历史通俗读物 随页注释+彩插+插图,一书在手,读史不再犯...
图说清朝三百年 本书特色 新浪、腾讯、搜狐博客频道点击总量达到1000万独特视角审视末日王朝,全方位展示清朝世态万象 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里,...
最新发现:傅山致戴廷栻魏一鰲手札 本书特色 ★8开平装,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傅山,自称“老庄之徒”,明清时期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著有《霜红龛集》等★书中...
《中信国学大典·荀子》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
神奇的马王堆 本书特色 《神奇的马王堆》由侯良所著,出自马王堆汉墓发掘组织者之手,因而历史弥足珍贵!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马王堆汉墓发掘前后...
中国近代史-插图增补版 本书特色 ☆全新校订:本次再版,力邀众多高水准专家学者,全面校订文字,更正原书讹误,核查、纠正引文失误,文字完善,优于市场其他通行版本。...
团购:中华传统文化图典7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时代华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由职业画家,独立撰稿人周春才编著★ 以漫画形式全面诠释了《孔子》《礼记》《...
《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设计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应用系统对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
(本书)第一次把任公1894到1911年间有关政治言论的背景、动机及影响作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这是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研究上的
战国策全集上下 本书特色 名著精读,感受国学博大精深。一部独特的国别体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1240年间,12大诸侯缤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
惊世国宝大发现-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惊世国宝大发现》,全书分为五章,包括国宝惊世再现,千秋不朽匠人心,辗转红尘漂泊路,往昔梦华知多少,海内孤品、绝世遗珍,从不...
隋唐五代卷-山东通史 内容简介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历经三年多努力,终于正式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四五...
四大发明 本书特色 《四大发明:世界的中国》是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四大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