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蔡辉主编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9-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3043850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学习和工作有50年了,但真正的研究是从1969年开始的,到现在也已40年了。从学科建设的历史沿革来看,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生物化学与中医联系临床实践阶段:1969年,我带领生化教研室参加过西学中班的同志在本校中医院建立了“肾病研究室”,主要进行肾病高脂血症与脂类代谢关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佝偻病钙磷代谢与补肾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曾获得省科委和省卫生厅的科研课题经费资助,并取得科研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二阶段——中西医结合点的探索阶段:1978年,为了扩大中医“肾”本质的研究,探讨中医“肾”的含义,研究其与肾脏内分泌生化之间的关系,把“肾病研究室”改为“中医肾本质研究室”,奠定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以及思路与方法的研究。第三阶段——中西医结合肾本质扩展研究阶段:1989年,开始对中医肾本质的内涵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如,“肾主骨”与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发病及补肾方药治疗的关系;“肾主骨生髓,髓生血”与肾性贫血和肾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与精神分裂症和老年性痴呆发病的补肾填精方药治疗的实验研究;“肾主生殖”与性激素调节和生殖系统关系;“肾的盛衰其华在发”与酪氨酸和黑色素代谢的实验研究等,将宏观整体与微观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先后得到3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获得资助经费33万元,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进行了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第四阶段——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深入哲学层次研究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有待思路与方法的突破。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博士生导师,学校获得了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河北省该年批准的一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学科点。把“中医肾本质研究室”改为“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3年2月15日成立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20年来,共培养博士生28人(其中韩国留学生10人),硕士生26人,博士后3人。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回顾中西医结合五十年的历史,展望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前景。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目录

**篇 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部分 决心与献身一个残疾人走过的足迹——从“讨饭赶不上门”到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顺乎医学发展规律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献身创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为整体医学时代架桥继往开来谱写续篇【附】专访·报道·评语一个献身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典范——访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李恩教授而今迈步从头越——李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创业足迹李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创新才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中西医结合宝贵经验有待总结和推广迎接未来医学研究和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第二部分 50年回顾纪实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的**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程(1969~2004)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1990~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建设(1979~1981)探讨我国医学发展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1982)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设想座谈会(1983)召开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1984)宣传普及中西医结合讲座(1986~1987)创办全国**所民办中西医结合学院(1988)编写赤脚医生丛书《基础医学问答》(20世纪70年代初),共10分册,累计印刷发行900多万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曾获卫生部科技大会奖创办“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班”出版系列教材(1988)中西医结合教育在河北医科大学的沿革(1993~2001)编写出版《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1997)召开“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讨会”(1998)全国中西医结合现状的调查(1993~1996)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与重要学术思想研讨会(1988~1996)振兴河北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性建议(2004~2007)走出国门,宣传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关于创建“东方健康城”的设想(2000~2002)第三部分 实践与创新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模式创建我国**所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模式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心理一生理一病理”一体论疾病与治疗的整体观创建中西医结合“四为一体”的基地中药复方二律背反定律“肾一骨一髓一血一脑”一体论基因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老年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穴位一经络传导一络属脏腑”放大效应中医肾本质的内涵肾性高血压两个调节系统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为多环节、多靶点、相关集合作用“发为肾之外候”与黑色素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十大关系”的辨证思维第二篇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论**部分 哲学·技术·医学生命的辩证法——学习恩格斯《生物学》札记学点自然科学辩证法促进我国医学健康发展健康与疾病的辩证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中医学哲学、自然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关系学习毛泽东关于医学的论述研究我国医学发展方向新技术革命与中医学发展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谈扶正与祛邪——《金匮要略》扶正治本思想的启示饮食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试论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试论我国医学现状、中西医结合发展历史和争论的症结中西医结合是发展我国医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和学术研讨会”看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创建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及其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在“探讨我国医学发展的模式”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附一】关于发展河北省医学专业的建议【附二】关于创建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学院汇报提纲学习王清任的创新学术思想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战略思想中西医结合医学与整体医学时代的医学模式——对恩格尔医学模式的修改和补充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正孕育着新的突破【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会议纪要)中西医结合研究回顾、困惑与反思【附】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纪要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入融入“意形并重”范式建立与中西医结合医学新学说的创立“心理一生理一病理”一体论与整体医学研究传统医学再兴起与未来结合医学发展中医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思考着眼中医理论立足临床实践发展祖国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思路有待突破【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进人了系统医学时代——《整体医学学术研讨会》纪要“肾一骨一髓一血一脑”一体论研究——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研究方法从“肾一骨一髓一血一脑”一体论的提出看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从“肾一骨一髓一血一脑”一体论看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可能形式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模式中西医结合热点问题——专家观点新披露中医学发展的方法论与中西医结合研究定位——从“谁主神明”问题讨论引发的思考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维模式全国中西医结合现状的调查研究关于全面振兴与发展河北中医药事业的战略、规划和建议【附一】向温家宝总理汇报河北省中医药事业概况【附二】关于支持河北省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为振兴河北中医事业的汇报意见创建“中国东方健康城”总体规划可行性报告【附一】健康城规划图【附二】赴南方六省市考察报告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与辩证法的指导生物化学与祖国医学的联系中医体表与内脏相关机制研究的思路中医藏象研究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中医科研课题设计与研究方法常用生化指标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骨质疏松发病学说的整体观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与中医药作用靶点的辨证思维中药研究与中药复方二律背反学说中药复方血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假说提出的辨证思维维生素D研究的历史及其作用的再认识中分子物质发现与研究的启示DNA: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点——谈基因辨证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关于雌激素受体B新亚型发现的认识辨证思考从藏象研究的启示论经络研究的辨证思维中西医抗癌防治的辨证观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十大关系”的思路与方法从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看“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晚期糖化终末产物与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辨证认识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实验中的辨证思维老年性痴呆多因素发病机制的辩证思考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的量变与质变成骨与破骨动态失衡与DOP发病关系的哲学思考非特异性炎症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与中药抗炎机制的思路应激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有关问题雏议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疾病的思路与方法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病理生化基础的探讨有关厥证机制的探讨第四部分 书评开启中西医结合研究大门的钥匙——评介《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学》中医翻译要追本求源衷中参西——评介《中医翻译导论》中医络病理论的发展创新之作——评介《络病学》第三篇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中西医结合教育**部分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部分 基层与函授教育第四篇 教书与育人**部分 演讲与会议报告第二部分 科学道德论坛第五篇 中西医结合科学普及**部分 基层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辅导讲座第二部分 科学研究与宣传普及第三部分 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一项任务第六篇 著书立说 传播医学第七篇 中医学于中西医结合医学展望附录篇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节选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我从事中西医结合学习和工作有50年了,但真正的研究是从1969年开始的,到现在也已40年了。从学科建设的历史沿革来看,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生物化学与中医联系临床实践阶段:1969年,我带领生化教研室参加过西学中班的同志在本校中医院建立了“肾病研究室”,主要进行肾病高脂血症与脂类代谢关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佝偻病钙磷代谢与补肾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曾获得省科委和省卫生厅的科研课题经费资助,并取得科研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二阶段——中西医结合点的探索阶段:1978年,为了扩大中医“肾”本质的研究,探讨中医“肾”的含义,研究其与肾脏内分泌生化之间的关系,把“肾病研究室”改为“中医肾本质研究室”,奠定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以及思路与方法的研究。第三阶段——中西医结合肾本质扩展研究阶段:1989年,开始对中医肾本质的内涵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如,“肾主骨”与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发病及补肾方药治疗的关系;“肾主骨生髓,髓生血”与肾性贫血和肾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与精神分裂症和老年性痴呆发病的补肾填精方药治疗的实验研究;“肾主生殖”与性激素调节和生殖系统关系;“肾的盛衰其华在发”与酪氨酸和黑色素代谢的实验研究等,将宏观整体与微观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先后得到3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获得资助经费33万元,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进行了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第四阶段——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深入哲学层次研究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有待思路与方法的突破。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博士生导师,学校获得了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河北省该年批准的唯一一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学科点。把“中医肾本质研究室”改为“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3年2月15日成立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20年来,共培养博士生28人(其中韩国留学生10人),硕士生26人,博士后3人。

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李恩同志从3万多人次的临床经验中,从长期。肾本质的研究实验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振兴祖国医学,使祖国医学不但要立于世界之林,而且要在世界上独放异彩,只有取中两医二者之长,使中医和西医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除此别无他法。李恩同志说,中两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条途径。为达上述目的,李恩同志除了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说明问题外,还到处奔走呼号,以引起周人特别是各级领导的注意。1983年4月,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讲习会上,李恩同志以《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大优势》为题,作了大会发言。1987年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战略学术研讨会上,李恩同志宣读了富有哲理的论文——《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在这篇论文中,他明确指出,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形成,这是祖国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说是必然规律。尽管现在还没有一个中西医结合医科大学,在医学院校里也没有一个中西医结合系,但在临床实践中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和方法为患者治病,早已成为事实,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医学相当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并不鲜见。他指出,现代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只是强调从各种检查的项目是否偏离了正常值来说明疾病,把疾病仅仅看成是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没有说明社会、心理和行为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即使在明确了病因和病理变化时,也不是生物医学范围内完全可以解决的。鉴于生物学模式的缺陷,为了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才有人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而中医的理论体系,所强调的是整体观、辨证的思想体系,并主张“天人合一”,在对疾病诊治认识中,既注意“外感六淫”,更重视“内伤七情”。可见,西方医学在发展的今天欲求得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正是中医今天所具有的优势。这就从思路与方法上,以及现代医学所研究的内容上,促使中两医结合成为一种独特形式的医学。倘若与现代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医学领域里,必将独树一帜。在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上大放异彩!对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恩同志在这篇论文中,还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诞生,论述它为中西结合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文章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