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这样撰写的:编者先在《老子》和《庄子》中选定一百句名句。这一百句名句的选择标准是:有名并且常为人引用的;能表现老子或者庄子重要思想的;与常用的成语、典故有关的。然后,依照黄山书社所给的体例撰写。其中“名句全掌握”,主要是把“名句的来历”那段文字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名句全阅读”主要是结合老子或者庄子思想的整体和当时的社会来阐述其意蕴;“名句纵横谈”则是编者结合古今中外的有关事例或者言论等来展开对名句意蕴的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老庄经典百句》是这样撰写的:编者先在《老子》和《庄子》中选定一百句名句。这一百句名句的选择标准是:有名并且常为人引用的;能表现老子或者庄子重要思想的;与常用的成语、典故有关的。然后,依照黄山书社所给的体例撰写。其中“名句全掌握”,主要是把“名句的来历”那段文字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名句全阅读”主要是结合老子或者庄子思想的整体和当时的社会来阐述其意蕴;“名句纵横谈”则是编者结合古今中外的有关事例或者言论等来展开对名句意蕴的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事物或者人,都没有不是作为其他事物或者其他人的“彼”而存在的,也没有不是作为自己的“此”而存在的。从“彼”的一方面看不到的,从“此”方面就能看到。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是随着“彼”的。这就是“彼”与“此”共生的道理。虽是如此,任何事物,刚发生就随即转向消歇,刚消歇却又随即转向发生;刚可以就随即转向不可以,刚不可以就随即转向可以;有因而认为是的,就有因而认为非的,有因而认为非的,就有因而认为是的。因此圣人不走所谓“彼此”、“是非”之类的思维之路,而是仔细观察事物的本来状态,这也是因顺自然。“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有“彼”的是非,“此”也有“此”的是非。果真还有“彼”和“此”吗?果真没有“彼”和“此”吗?“彼”和“此”都得不到它们各自的相对物,也就是不分“彼”和“此”,这就叫“道枢”,也就是道的关键之处。抓住了这个关键,就如进入了圆环的中心,来应对无穷的变化:无穷地肯定,无穷地否定。所以说,没有比用明净的心境去全面掌握事物的实际状况更好的方法了。名句全阅读任何人说的“自己”,在别人看来,就是“别人”。“彼”和“此”也是这样相对的。站在“此”的立场,从“此”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得到的结果,与站在“彼”的立场,从“彼”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相比,很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再加上,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世界上的各色各样的不同观点就更多了,而且,持某一观点的人,都有自己所是和自己所非。庄子所处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就是这样的局面。其实,何止是“百家”呢?至于哪一家所持观点才是真理,到现在还无法确定,恐怕永远也无法确定。所以,庄子认为,“彼”、“此”分别消失之处,就是道的关键之处。分析问题从这里着手,就好像处于圆环的中心。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是相同的,不分什么远近或者“彼”、“此”。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从容应付无穷的变化,根据变化,作无穷的肯定,或者无穷的否定。那么,“彼”和“此”分别消失的地方,也就是道的关键的地方,在何处呢?在客观事物原来的状态,我们在这里开始,全面地认识该事物。庄子认为,这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这当然是正确的。名句纵横谈从哲学的角度看,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万物都有个从渐变到突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是,庄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变”的一面,且强调“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学说,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百年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于清末民初传人中国,在“五四”时期广...
庄子浅注(修订重排版46.00) 内容简介 《庄子》基本上是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
诸子百家名篇诵读 本书特色 编选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神奇效验的文化营养品,以资读者滋补身心、涵养性情,培育精神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所选编的这...
道德经注释 本书特色 《道德经注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经典丛书,本套丛书编写组特设立读书有奖活动。欢迎您对本套丛书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经编写组评选...
论语疏证-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本书特色 《杨树达:论语疏证》旨在疏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杨树达:论语疏证》之文前后互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缺之。...
美丽诗经 本书特色 用现代的眼光、重读《诗经》、感受在历史、尘埃之中始终、熠熠生辉的、《诗经》之美。《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鲍鹏山教授及其学生王骁引领我们用诗的精...
中国古代思想研究 目录 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春秋、战国时代的“忠”观念比较法家历史观的“进步性”辨析从“制约权力”到“...
别尔嘉耶夫集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 本书特色 世纪之交,人文学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回顾和检审,这是前进中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而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
本书依据近年出版的《哥德尔文集》和已公布的哥德尔的部分手稿,参照西方哥德尔研究的最新文献,通过透视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哥德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1927年出版《存在与时间》,奠定了其在现代哲学界的地位,1933年因介入纳粹
观念图志 本书特色 漫画本来是不是需要或者基本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我一直坚持这个传统感觉,总觉得一旦需要文字帮忙,就证明图像水平不高。但是有一些碰巧知道做哲学的赵...
本书是现代哲学历史家米格尔•贝尼泰兹(MiguelBenítez)对1690—1740年期间地下哲学手稿的系统研究著作。书中的内容主要取自1980
周易全鉴-第2版-典藏版 本书特色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
中国中古思想史二种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胡适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汇聚其学术思想精华,对于学者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其中相关研究研究,至今依然很有学术价值...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 本书特色 黄忏华编著的《黄忏华中国佛教史》1923年爆发的那场“科玄论战”,丁文江所代表的“科学派”胜出.张君劢所代表的“玄学派”显得有些“弱...
周易考古解读 内容简介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陆思贤先生撰写的《周易考古解读》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周易研究专著。《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两千多年来...
道教服食技术研究 本书特色 《国学》一词*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孝国子小舞。》其中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指上古时期国家设立的学校。随着历史的进...
《明通鉴》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毕沅《续资治通鉴》所作的明代编年史。在本书以前,有明末谈迁的《国榷》,清季陈鹤的《明纪
图像儒释道系列---仙佛奇踪 本书特色 《仙佛奇踪》共八卷。其中三卷记道家列仙,三卷记佛家诸祖,均有版刻画像及人物故事。附《长生诠》一卷,辑录道典中长生之术;《...
生与死的禅法 本书特色 谈锡永先生,笔名王亭之。他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地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