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作者:朱丽娅·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年:2009-12-01

评分:4.8分

ISBN:9787807621362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内容简介

作为我们独立性和创造力的保证的反抗依然可能吗?谁还能反抗?应反抗什么?采用何种新方式?针对“娱乐”文化,是否可以建立并热爱一种反抗文化?
朱丽娅·克里斯特瓦构想的反抗不再是一种社会介入方式或乌托邦幻想。从词源学和普鲁斯特的意义上讲,反抗是对过去、回忆和意义的揭示、颠覆、移动和重建的过程。本书汇集了克里斯特瓦于1994到1995年在巴黎第七大学关于精神分析学的课程讲义,作者在其中剖析了精神分析学的作用和局限,并通过20世纪三个作家的经历来反抗文化的进展和死路:阿拉贡,文字魔法师和政治骗子;不屈的萨特,“人应该反抗”的提倡者;*后还有巴特,用写作未揭穿谎言的雅士。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本书特色

《反抗的意义与非意义》汇集了克里斯特瓦于1994到1995年在巴黎第七大学关于精神分析学的课程讲义,作者在其中剖析了精神分析学的作用和局限,并通过20世纪三个作家的经历来反抗文化的进展和死路:阿拉贡,文字魔法师和政治骗子;不屈的萨特,“人应该反抗”的提倡者;*后还有巴特,用写作未揭穿谎言的雅士。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目录

致谢
**章何谓今日之反抗?
反抗:运动
反抗:时间和空间
将个人标准化、堕落化的秩序
文化反抗
失去的地基
弗洛伊德:反抗和牺牲
为什么是阿拉贡、萨特、巴特?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说,是谁害怕阿拉贡、萨特、巴特?
第二章神圣和反抗:几个逻辑
肮脏
对洁净的考古学探索
教士和好动的男孩子
违抗,回想,游戏
神性的永恒和/或者语言的紧迫
第三章弗洛伊德之发现——“语言”的蜕变(弗洛伊德的语言模式)
1语言的中间地带:异质性的、无主体的系列一
渐近线
异质性
中介
2语言的乐观模式证实了“自由联想”的正确性
意识控制之下的无意识
是谁不知矛盾?
纯粹数学模式和冲动
3象征契约和物种发育:从意义生成到人
同化人化过程
自恋,抑郁,死亡冲动
语言,错误的源泉
4性欲和思想的并存
“疲惫者”还是“青少年”
移情作用
升华作用
物种发育还是存在?
“自由联想”难道仅仅是一种语言?
再谈升华:再次被赋予性特征
自由联想的危险和益处
第四章再谈俄狄浦斯,或菲勒斯一元论
意识/无意识与认识
再谈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和弗洛伊德
《俄狄浦斯王》
阴茎至上
菲勒斯一元论
俄狄浦斯和失败
两性的俄狄浦斯结构
两个侧面
早熟和双相
性欲与思想的共存
父亲的存在与死亡
菲勒斯秘密祭礼
第五章关于菲勒斯陌生,或幻望与幻灭问的女性
菲勒斯有利时机
“无法忍受”和“秘密祭礼”
欲望和意义
女孩的双面俄狄浦斯
感性与能指·菲勒斯陌生·幻望
双一俄狄浦斯
母性:完备与虚空
超社会和易受伤的
受两性畸形幻想之苦或是绕幻望而行?
第六章挑战与伪装:先驱者阿拉贡?
1三种不可能
布勒东:反抗艺术
女性与神奇
2为伊莱娜辩护
“欺骗真实”
从阿尼塞到南茜·居纳尔
“写作是我思考的方式”
快感可以表达一切
3斯大林主义与无限感性格格不入
“我不知道我是谁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结合”替换了“存在”
无限感官或濒危的非思想
反抗的不可能性
(政治、媒体的)介入并不总是幌子?
第七章萨特,或者“人应该反抗”
1“我是自由的”
诺贝尔奖事件
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能理解我们困境和热情的人
“我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我只得遵循自己的法律”——写于维希时期的《苍蝇》
为反对恶的平庸化:执行自由
作为表演的真实
从作为传声筒的人物到哲学小说
2“小说一哲学”
一个“忧郁的”哲学家揭示了恶心的临界状态
拒绝作为“他者”和“过去”的存在
存在和非存在的边界
3寻找一种可靠的行为
存在一他者
从胡塞尔到黑格尔或者从“认识”到“意识”
不可达到的他者:多个意识的难题
共在:萨特对海德格尔的阅读
写作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吗?可能。但是
“无论如何,社会秩序建立在一种欺骗之上”
第八章罗兰·巴特和揭示谎言的写作
1升华的理论
《零度写作》
在“理所当然”的意义下:意义的不可能或过剩
巴黎为什么会出现“精致的危机”?
武士
否定性和自由:反对主观论
既非风格又非语言
形式的伦理学
在布朗舒和萨特之间
2符号学和否定性
多形态的写作:强制权
如何写作法国大革命?
小说:欣喜处决
结实的“他”和粉碎的“他”:巴尔扎克或福楼拜
对语言理想性“去物质化”
作为否定性的语言:死亡和讽刺
作为文本的愉悦的无神论
书名及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术语中外文对照表

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 作者简介

朱丽娅·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原籍保加利亚的法国著名文本理论家、精神分析学家、女权主义者和小说家,也是继罗兰·巴特之后活跃于当今思想界的法国哲学家。现为巴黎第七大学教授,多所世界名校的名誉教授。克里斯特瓦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提出了“卑鄙”、“过程中的主体”等概念。她在符号学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将精神分析学带入符号学的研究,极具建设性地探讨了语言与身体的关系。因为将小说和广义上的艺术创作看作当代反抗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克里斯特瓦亦涉足小说创作,进一步展现了她广阔的视角和多方面的才华。
克里斯特瓦和罗兰·巴特同为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创立者,主要学术著作有:《符号学:符义分析研究》(1969)、《恐怖的权力,论卑鄙》(1980)、《面对自我的陌生》(1988)、《心灵的新疾患》(1993)、《敏感时代》(1999)、《梅勒妮·克莱因》(2000)。小说作品有《武士》(1990)、《老人与狼》(1991)、《特瑞斯我的爱》(2008)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