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

作者:[美] 卡斯比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6

评分:7.4

ISBN:9787301152416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卡斯比特(Donald Kuspit),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艺术史与哲学教授,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艺术评论家之一,福特、古根海姆等多项国际著名艺术基金的获得者。先后出版过《怪癖性认同:前卫艺术终结中的艺术家》(Idiosyncratic Identities:Artists at the End of the Avant-garde,1996),《拯救艺术:批判式的白日梦》(Redeeming Art:Critical Reverties)。《艺术的终结》是其2004年的最新著作。

作品目录

期待“美学之夏”——丛书代序
题记
插图目录
第一章 艺术守望的改变
第二章 审美诽谤:杜尚和纽曼
第三章 生殖熵:现代艺术的悖论
第四章 无意识崇拜的衰落:论虚无
第五章 镜子,世俗之墙上的镜子
后记 工作室的废弃与重建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卡斯比特(Donald Kuspit),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艺术史与哲学教授,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艺术评论家之一,福特、古根海姆等多项国际著名艺术基金的获得者。先后出版过《怪癖性认同:前卫艺术终结中的艺术家》(Idiosyncratic Identities:Artists at the End of the Avant-garde,1996),《拯救艺术:批判式的白日梦》(Redeeming Art:Critical Reverties)。《艺术的终结》是其2004年的最新著作。

精彩摘录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们总是用一种标准的、“图解的”方式看现实,正如米切尔里希说的,现实也因此失去了复杂性。它变成了单一的维度,失去了辩证的复杂性。它似乎是早已注定的、固定的,而非一个变化的、正在进行着的过程。从审美角度来说,现实看上去是自然的、辩证的——是一个问题重重的、支离破碎的、充满了张力和矛盾的冗长过程,有一些问题解决了,有一些却没有——这开启了一条可以洞察它的道路,并伴随着自我转化和自我平衡。现实变得像在童年时期一样活跃、新鲜和“感人”——它是真正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原现代和现代诗人和艺术家,包括华兹华斯、波德莱尔、高更、康定斯基、克利和杜布菲等人都把儿童视为最伟大的幻想家,并将“原始的”、孩子般的、“外行的”艺术视为最具想象力的、最重要的艺术。他们始终试图与孩子保持联系,经常将原始艺术作为一种试金石,以此来对抗成人社会世界。在成人世界里,人们被要求扮演规定的角色,并需要将自己完全等同于那个角色。

——引自第11页


在复制品中,一切艺术都走到了尽头,任何平庸的事物只要被复制,就成了艺术:这是后艺术的前提。复制品是后艺术的基础,复制品是能量的耗散:复制品是原作的死亡象征。复制品缺乏启发性的力量、内在精神和原作的意图的严肃性。复制时常被人误解为再现,但是复制是机械的、具体化的,而再现(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则是富含想象力的、有表现性的。

——引自第13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