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道教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和发展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可是研究道教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历史却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尤其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对道教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过是近二、三十年间的事情,这看起来多少与道教在中国历史上,在哲学、政治、宗教、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甚相称。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在道教发展。演变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道教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滋养并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乃至未来,都将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神奇的魁力。
道教文化主张宽广能容,虚怀若谷,尊重他人,善于向不同的文化学习,认为应该像海纳百川一样的融摄百家之长以不断地丰富自己,故能经常自我更新,充满勃勃生机,可以经久不衰。正如司马谈所说:“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故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一定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融摄西方文化的精华,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道教认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不应为少数人所独占,为少数人所私有,更不能以此为资本去敲诈和掠夺别人,它主张每个人都要有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在社会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的公共准则,要友善地对待他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认为“天道助弱”,“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主观愿望,“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人间正道”。这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竞争与公平,竞争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个人生活准则上,道教强调要尊道贵德,惟道是求。为了求道,必须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教人“抑情养性”,不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徽",“去甚,去奢,去泰”,这对纠正当今社会泛滥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也具有釜底抽薪的意义。
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道教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认为“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元气有三,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这天地人三气应当相互协调,“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太平经的,方能“并力同心,共生万物”。道教的这种思想,首先是承认宇宙间万物都有其合理性与平等的存在地位,主张让宇宙万物任性自在,自由发展,自足其性,“存亡任天”。人应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应当以征服者姿态高高凌驾于自然之上,进行无休止的掠夺,因为人与自然是“同体一气”的,对大自然无限掠夺和破坏的*终结果,也必然导致人类自己无家可归。这些关于提高环保意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可持续性发展等目前已浮出水面的诸多严峻问题的思考是非常深刻并超前的。
西方有句俗语:要想看到美丽的彩虹,就必须忍受下雨。道教文化的精华不能脱离道教这一神学宗教而存在,糟粕也可以转化为*肥沃的土壤,为道教这一神学宗教的发展,演变提供充足的养料。这也许就是我们必须深入道教内部去研究道教的目的和必要性之所在。
明清之际道教整体的“颓波日下”,是整个中国封建制度“天崩地解”的一个缩影,全真教在这一历史时期经过萧条、整合到中兴,这一历史现象不仅说明了全真教自身的适应性和兼容性,也体现了全真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勃勃生机。王君志忠的博士论文《论明清全真教》从全真教的衰落到中兴的问题切入,对全真教的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把视野扩大到这一时期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显示了作者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学术功底和洞察力。这次出版之前,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些校改。这一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道教断代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作为作者的指导教师,我希望他能以此为起点,虚心向学术界前辈学习,在道教研究领域继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是为序。
卿希泰
2000年6月5日于四川大学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自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以来,我国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博士点,使年轻的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轨道,一批又一批的博士毕业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是有关各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有一部分在出版之后,已在国内外的同行学者中受到了关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因种种原因,学术著作的出版甚难,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著作出版更难。因此还有相当多的博士学位论文难以及时发表。不及时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对中青年学者的成长不利,且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术交流也不利。我们有志于解决此一难题久矣,始终均以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近与香港国玄学院商议,喜得该院慨然允诺捐资赞助出版《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这将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产生它的深远影响。本丛书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征稿。凡是以研究儒、道、释为内容的博士学位论文,皆属本丛书的出版范围,均可向本丛书的编委会提出出版申请。
本丛书的编委会是由各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审定申请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入选Xi作。我们掌握的入选条件是:(l)对有关学科带前沿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创造性研究的;(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重大突破、得出新的科学结论从而推动了本学科向前发展的;(3)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对学科建设具有较大贡献的。凡具备其中的任何一条,均可入选。但我们对入选论文还有一个*基本的共同要求,这就是文章观点的取得和论证,都须有科学的依据,应在充分占有**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详细注明这些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避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我们提出这个*基本的共同要求,其目的乃是期望通过本丛书的出版工作,在年轻学者中倡导一种实事求是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学风。
由于编委会学识水平有限和经验与人力的不足,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垦切希望能够得到全国各有关博士点和博士导师以及博士研究生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加强联系和合作,给我们推荐和投寄好的书稿,让我们一道为搞好《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的出版工作、为繁荣祖国的学术文化事业而共同努力。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编委会
1999年8月5日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言文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自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以来,我国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博士点,使年轻的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轨道,一批又一批的博士毕业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是有关各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有一部分在出版之后,已在国内外的同行学者中受到了关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因种种原因,学术著作的出版甚难,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著作出版更难。因此还有相当多的博士学位论文难以及时发表。不及时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对中青年学者的成长不利,且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术交流也不利。我们有志于解决此一难题久矣,始终均以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近与香港国玄学院商议,喜得该院慨然允诺捐资赞助出版《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这将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产生它的深远影响。本丛书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征稿。凡是以研究儒、道、释为内容的博士学位论文,皆属本丛书的出版范围,均可向本丛书的编委会提出出版申请。
本丛书的编委会是由各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审定申请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入选Xi作。我们掌握的入选条件是:(l)对有关学科带前沿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创造性研究的;(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重大突破、得出新的科学结论从而推动了本学科向前发展的;(3)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对学科建设具有较大贡献的。凡具备其中的任何一条,均可入选。但我们对入选论文还有一个*基本的共同要求,这就是文章观点的取得和论证,都须有科学的依据,应在充分占有**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详细注明这些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避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我们提出这个*基本的共同要求,其目的乃是期望通过本丛书的出版工作,在年轻学者中倡导一种实事求是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学风。
由于编委会学识水平有限和经验与人力的不足,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垦切希望能够得到全国各有关博士点和博士导师以及博士研究生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加强联系和合作,给我们推荐和投寄好的书稿,让我们一道为搞好《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的出版工作、为繁荣祖国的学术文化事业而共同努力。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编委会
1999年8月5日
宗努洛登,天资聪颖,秉性良善,幼年时父母双亡,没有人给他良好的忠告,因而误入歧途,结交损友,从事偷盗、欺瞒等粗鲁的行径。
吹沙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吹沙集**集,大体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哲学文化这块丰腴而荒芜的田野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本书包括六个部分,前三部分,多属研究性,探索性的论文,...
历史上的理学 本书特色 在这部书中,包弼德教授不仅将理学视为对历史现状的一种回应,更将其视为塑造着中国过去数百年历史的一种“主要角色”。在他看来,中国的理学运动...
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何怀宏自选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何怀宏,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其著作《良心论》曾在学术界...
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办主编:方广锠副主编:侯冲本辑责任编辑:王招国(定源)目录 第一辑发刊词方广锠佛教文献研究——
经典与解释-黑格尔的观念论 本书特色 在黑格尔的阐释历史上,本书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它当会永远终结这样一种神话: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竟是向着康德视为“独断论”因...
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墨子精解 本书特色 一位*早宣扬民权的平民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著作。读国学·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读国学·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读国学·可...
庄子斋口义校注 内容简介 此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庄子》注本,著者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他熔佛、儒、庄于一炉,先从考订概念入手,把《庄子》前后的论述加以对照,说明其...
伦理的智慧 内容简介 儒家思想的主体足伦理学说,而其伦理学说的核心又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问题。先秦儒家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想人格...
荀子分义研究 本书特色陈光连编著的《荀子分义研究》以荀子的分为特定的概念厘清分在荀子思想天人、人性、伦理、教化等不同境遇中的不同道德哲学含义,以分为经脉厘清荀子...
中国哲学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剖析了中国哲学,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中国哲学史大纲 目录 增订新版小序引论*...
韩非子正宗-华夏国学经典文库-[全文解读本] 本书特色 《韩非子正宗(全文解读本)/华夏国学经典文库》编著者马银琴。 《韩非子正宗》,本书简介: 《韩非...
国富论 本书特色 本译本是根据Methuen & Co.,Ltd 1930年出版的版本译出的,这个版本是亚当. 斯密生前*后一个版本。《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经济...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 本书特色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
吴地梵音 苏州三寺 本书特色《吴地梵音(苏州三寺)》由顾鹏程著,以散文式抒写苏州古城及寺院开篇,分三个篇章介绍苏州*著名的三所寺庙,即灵岩寺、西园寺、寒山寺。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特色 尼采跟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对20世纪的精神生活起了*大影响的思想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
《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特色2012年3月,蔡礼旭老师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开讲《了凡四训》,主要针对来自各地的家长朋友,每周一次课程,持续约一年时间,于20...
符号学译丛宗教的文化符号学 本书特色 本书包含作者近期发表的9篇论文。作者对宗教现象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和思考,试图建构宗教符号学体系。该著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宗教...
本书包含九个章节。从揭示人生和生命的真相开始,介绍佛教对世界的认知,最后落脚到追求幸福人生、做好终极关怀、建设和谐社会。
公案.话头-圣严法师禅修精华4 内容简介 公案是中国禅宗*初把前辈祖师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范例,用以对修行禅法者进行指示,以判断是非迷悟。话头禅是在古代中国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