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Harrison provides an account of the religious foundati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He shows how the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nature that emerged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were directly informed by theological discussions about the Fall of Ma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ind and the senses had been damaged by that primeval event. Scientific methods, he suggests, were originally devised as techniques for ameliorating the cognitive damage wrought by human sin. At its inception, modern science was conceptualized as a means of recapturing the knowledge of nature that Adam had once possessed. Contrary to a widespread view that sees science emerging in conflict with religion, Harrison argues that theological considerations wer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raming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Peter Harrison is a former Andreas Idreos Professor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is presently Research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He was the 2011 Gifford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nd holds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ship in the Ian Ramsey Centre at Oxford....
(展开全部)
实验科学产生于一种新的认识,即知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自然过程,而是需要强加外在约束:对知识主张的严格检验,重复实验,共同见证,逐渐积累“志”(histories),用人造工具来放大迟钝的感官能力,以及共同地而不是单靠个人产生知识。学术共同体的这些强制性结构所发挥的作用将与奥古斯丁所说的国家相当。和奥古斯丁所说的国家一样,这种知识虽然得到了神的认可,但还不够理想。这种知识适合于一个居住在基督降临与万物的最终完满之间的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时间间隔一一世代(saeculum)一一中的堕落族类。
——引自章节:第一章亚当的广博知识
诚然,怀疑论和奥古斯丁人论都会导致对人类知识可靠性的怀疑,但它们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对策。在怀疑者看来,我们的无知并非源于一场由人的不服从所引发的巨大灾难,而是人性所固有的,因此需要平静地加以接受。于是,我们不该试图纠正心灵的运作(这些运作当然是有限的),而应接受不可避免的事物,悬搁判断,保持内心的宁静。而在那些把我们目前的无知状态归因于堕落的人看来,亚当的形象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堕落为人的苦难和易错性提供了一种解释;另一方面。亚当在堕落之前的完美性,包括他那广博的学识,都被认为象征着未被实现的人类潜能,这个满怀希望的向前看的要素未见于古往今来的所有怀疑论表述。此外,怀疑论的对策与哲学家作为沉思生活倡导者的古典理想是一致的。认真看待堕落的真实性的人,则往往希望扭转或部分扭转其不幸后果,而这需要行动的生活,充满热情参与到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中去。
——引自章节:导言
★给孩子的世界军事文明图鉴,由兵器开始,换个角度认识人类历史!微博高口碑卡通军事图鉴,幽默靠谱全手绘还原早期军事文明。鲜为人知的军事考古,旁及社会、生活等更多领...
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第3版/配增值) 本书特色 《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自2012年问世,第1、2版即受到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普遍欢迎,是临床实践教...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阿尔希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Архипов,1977— ),俄罗斯剧作家、编剧、导演、《CTB》电影公...
王铮,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曾在国际4A公司担任创意总监,于2004年出版《少数派广告》。 2005年~2007年,房地产知名策划人。 2008年创立...
作品目录前言悟法传衣第一释功德净土第二定慧一体第三教授坐禅第四传香忏悔第五参请机缘第六南顿北渐第七唐朝征诏第八法门对示第
今日说法故事精选-2-2010年版 本书特色 《今日说法故事精选(2010年版2)》:女孩的*后51小时黑洞下的悲剧古玩行里的“小九九”致命魔法幻灭的幸福醉中罪...
拉斯·缪勒(Lars Müller),1955年生于挪威奥斯陆。从1982年起在瑞士巴登成立视觉交流工作室,从1985年起在多所设计学院教授建筑、设计、艺术、摄...
伊莉莎白·皮萨尼(Elizabeth Pisani),通晓印尼语、法语等多国语言,拥有中国古文、医疗人口学、传染流行病学等学位,1988至1991年间担任路透新...
《田园之秋》作者陈冠学带着五岁的女儿搬回老家,那是一处偏僻的山脚边,一色绿的山野。怎样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的世界,便成了老父日常操心的课题。有一天小女儿看雨看得出...
原著者简介Cathy Pearl,Sensely 用户体验总监,为Sensely 创造了富有同理心和对话性的虚拟护士形象。在Nuance和微软任职期间,为银行、...
本书所有作者都是著名的C++权威人物。Stanley B. Lippman目前是微软公司 Visual C++ 团队的架构师。他从1984年开始在贝尔实验室与C...
- 编辑推荐 -这本书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阅读:•首先,有些读者或许只想从第一章接连不断地读到最后一章,同时在巴赫金思想整体的语境及其思想进程当中与他的那些主要概...
作者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作家,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在德语文学史上唯一堪与荷尔德林...
著名佛教学者、哲学家吴汝钧代表作以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佛教【编辑推荐】◎汉语学界著名佛教学者、佛学诠释学的倡导者、哲学家吴汝钧代表作。◎作者细致地研究了儒家的义理之...
雷久南,博士祖籍中国湖南,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南,自幼即随父母移居美国。夏威夷大学毕业,获化学学士学位;后赴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德州大学安德森医院癌症...
张小娴,香港著名作家,以《明报》散文专栏“娴言娴语”出道,第一本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就创下超凡成绩,一举成名,后连续出版四十多部作品,每一部都风靡两岸三地,广...
天下霸唱,中国最具想象力的作家,其创作的《鬼吹灯》系列风靡华语世界,是继金庸等人的武侠作品以来,在华人中传播最广的小说。天下霸唱的创作将东方神秘文化与世界流行文...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部分简述了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对被害人信条学的理论争议进行批评和反批评的...
精彩摘录(1)道格拉斯・亚当斯在《困惑的三文鱼》(TeSalmonofDoubt:HitchhikingtheGalaxyOneLastTime)中提出过一个幽...
孙儒泳,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动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