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记

巴黎城记

作者:(美) 哈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2月

评分:8.4

ISBN:978756339162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巴黎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但它却是在“第二帝国”时期才摇身成为我们今日所知的现代性样板。在1848到1871年两次失败的革命之间,巴黎经历了一场惊人的转变,俗称“巴黎大改造”。奥斯曼男爵,传奇的巴黎首长,一手打造巴黎的外观,以今日巴黎四处可见的林荫大道,取代了昔日的中世纪城市面貌,成就了今日如梦如幻的巴黎。这段时期也兴起了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业为主体的新资本主义形式,以及现代的大众消费文化。城市外貌及社会景观的剧变,带来崭新的现代主义文化,同时也导致巴黎沿着阶级的界线断裂,结果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以及随后的血腥镇压。哈维的全景式观照与戏剧式的叙述,使得阅读本书一直充满着张力。本书堪与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媲美,是研究现代都市兴起的历史杰作。

推荐——

当你阅读奥斯曼的、巴尔扎克的,以及哈维的巴黎的时候,你可能会忽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情景。或许,你自己的城市,也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受着:痛苦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本雅明用意象蒙太奇重构了“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让我们置身于闲逛者、“波希米亚人”、拾荒者、妓女之中,行走在拱廊、林荫大道乃至街垒之间。大卫·哈维给出的是更冷峻的分析和论证:“巴黎,现代性之都”与其说是现代人间天城蓝图的实现,不如说是帝国和资本的联手杰作。从本雅明到哈维,我们看到了西方左翼的巴黎研究从文化批评到政治经济分析的深化。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哈维的巴黎是对本雅明的巴黎的补充,而不是一种对抗。本雅明的巴黎,看上去像是美学;而哈维的巴黎,是政治经济学。本雅明的拱廊计划无法效仿,而哈维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地理学的完美一课。本雅明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哈维则是一个能让众人学习的典范。

——汪民安,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持续十七年的巴黎大改造,将贫苦的老巴黎人驱赶至郊区,换来一个光鲜的“现代性之都”,随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二者有何内在联系?当贫困在郊区被“世袭”下来,2005年巴黎北郊的穷孩子走上街头焚烧富人的汽车,2007年郊区青年再次暴动,甚至端起了猎枪——“巴黎骚乱”,这场现代巴黎的“样板戏”一次次上演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次大改造的影子。一百多年前,让老巴黎天翻地覆的铁铲,所制造的贫富分区等“遗产”,对今日之城市动荡,负有怎样的责任?我想在这本书中找到的答案。

——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作品目录

序一 创造性的破坏:巴黎的现代性空间(唐晓峰)
序二 现代性的巴黎与巴黎的现代性(汪民安)
图版目录
图表目录
导论与过去决裂的现代性
第一部分
表述:巴黎1830—1848
第一章 现代性的神话:巴尔扎克的巴黎
第二章 梦想身体政治:革命政治学与乌托邦构想,1830—1848
第二部分 物质化:巴黎1848—1870
第三章 序幕
第四章 空间关系的组织
第五章 金钱、信贷与金融
第六章 租金与地主
第七章 国家
第八章 抽象与具体的劳动
第九章 劳动力的买卖
第十章 妇女的状况
第十一章 劳动力的再生产
第十二章 消费者主义、景观与休闲
第十三章 共同体与阶级
第十四章 自然关系
第十五章 科学与情感,现代性与传统
第十六章 说辞与表述
第十七章 都市转变的地缘政治学
第三部分 尾声
第十八章 建造圣心堂
注解
参考书目
谢辞以及提供图文的机构与人士致谢表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1935年生于英国肯特郡,195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美国宾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和伦敦经济学院。哈维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批判性知识分子,是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至今已经出版了十部著作,其中包括《地理学中的解释》、《社会正义与城市》、《资本的限度》、《资本的都市化》、《后现代的状况》,以及《资本的空间》和《新帝国主义》等。

译者简介

黄煜文,1974年生,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专职译者,译著甚丰。重要译作有《论历史》、《世纪末的维也纳》、《肉体与石头》、《孩子的历史》、《错的是我们,不是我:家暴的动力关系》、《惩罚与现代社会》、《你的权利从哪里来?》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