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侠客梦

千古文人侠客梦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1

评分:8.1

ISBN:978730116276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

()

作品目录

新版序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 千古文人侠客梦
第二章 唐宋豪侠小说
第三章 清代侠义小说
第四章 20世纪武侠小说
第五章 仗剑行侠
第六章 快意仇
第七章 笑傲江湖
第八章 浪迹天涯
第九章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
附录一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附录二 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
附录三 武侠小说中的“剑”
附录四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 · · · · ·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人们常常把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侦探小说作比较,大概着眼于其共同的娱乐功能;其实在最基本的如何惩治邪恶这一点上,两者泾渭分明,难以同日而语。不论是侠客还是侦探,都认定有罪必有罚,差异在于到底由谁来主持处罚以及处罚的准则。侦探只是帮助搜寻罪人而不具备惩治罪人的权力,法官也只是执行法律而不能自作主张,真正置罪犯于死地的是人类平等的权利以及保护这种权利的铁面无私的法律。任何个人都无权直接惩治罪犯,即使对于仇人也不例外,这是法制社会的起码规则。至于武侠小说中着意渲染的“快意恩仇”,用法制观念来衡量,本身就是不可饶恕的“犯罪”。“因为头一个罪恶不过是触犯了法律;可是报复这件罪恶的举动却把法律底位子夺了。”侦探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侠客却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很难说中国古代完全没有公正的法律,可中国人就是喜欢“以武犯禁”、“不轨于法”的侠客。韩非子要求“境内之民,其言谈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但如果法律不能保证“境内之民”的正当权利,为什么不能如侠客“时扞当世之文罔”?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中国人之不愿“法律解决”,而宁愿“以剑叛是非”,或者说现代读者之如此欣赏不讲法律的侠客,实际上也隐透出其不大健全的心态。晚清作家译介西方侦探小说,特别强调其“最重人权”,“不能妄入人罪”;“下民既免讼师及隶役之患,或重睹清明之天日”。至于本土的侠义小说,时人虽颇有以之与侦探小说相对抗的,只是对其政治效果,批评家一般并不乐观;有称其“叱咤杀人,借口仗义;诡秘盗物,强曰行侠”者,也有慨叹侠义小说兴“而遂有庚子拳匪之祸”者。奇怪的是,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最重人权”的侦探小说并未真正在中国生根开花,而“叱咤杀人”的武侠小说则依然大走红运。以此指责中国人的缺乏法制观念,自是过于迂腐,也过于道德化;可整个民族对武侠小说如此偏爱,确实不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说不美妙,是因武侠小说的风行,不只无意中暴露...

——引自第134页


一个民族过于沉溺于“侠客梦”,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就是时代过于混乱,秩序没有真正建立;要不就是个人愿望无法得到实现,只能靠心理补偿;要不就是公众的独立人格没有很好健全,存在着过多的依赖心理。

——引自第1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