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年:2010-01-01

评分:4.7分

ISBN:9787807612681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中国哲学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老子;孔子;孔门弟子;墨子;杨朱;别墨;庄子等。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大纲》: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中国哲学史大纲 目录


再版自序
**篇导言
第二篇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章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那时代的思潮
第三篇老子
第四篇孔子
**章孔子略传
第二章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易
第四章正名主义
第五章一以贯之
第五篇孔门弟子
第六篇墨子
**章墨子略传
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三表法
第四章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杨朱
第八篇别墨
**章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论辩
第四章惠施
第五章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墨学结论
第九篇庄子
**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
**章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孟子
第十一篇荀子
**章荀子
第二章天与性
第三章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
**章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所谓法家
第三章古代哲学之中绝
附录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后记

中国哲学史大纲 节选

《中国哲学史大纲》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它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划时代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是中国近代**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发展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哲学史大纲》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中国哲学史大纲 相关资料

插图: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如果能仔细研究,定可寻出那种学说有许多前因,有许多后果。譬如一篇文章,那种学说不过是中间的一段。这一段定不是来无踪影,去无痕迹的。定然有个承上起下。承前接后的关系。要不懂他的前因,便不能懂得他的真意义。要不懂他的后果,便不能明白他在历史上的位置。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这两种前因、时势和思潮,很难分别。因为这两事又是互相为因果的。有时是先有那时势,才生出那思潮来;有了那种思潮,时势受了思潮的影响。一定有大变动。所以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所以这学术史上寻因求果的研究,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中国古代哲学大家,独有孔子一人的生年死年,是我们所晓得的。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当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当西历前四七九年。孔子曾见过老子,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大约生于周灵王的初年,当西历前五七。年左右。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我们可把老子、孔子以前的二三百年,当作中国哲学的怀胎时代。为便利起见,我们可用西历来计算如下:前八世纪周宣王二十八年到东周桓王二十年,西历纪元前八〇〇年到前七〇〇年前七世纪周桓王二十年到周定王七年,西历前七〇〇年到前六〇〇年前六世纪周定王七年到周敬王二十年,西历前六〇〇年到前五〇〇年这三百年可算得一个三百年的长期战争。一方面是北方戎狄的扰乱室王时,常与狁开战。幽王时,戎祸最烈。犬戎杀幽王,在西历前七七一年。后来周室竞东迁以避戎祸。狄灭卫,杀懿公,在前六六〇年,一方面是南方楚吴诸国的勃兴楚称王在前七〇四年,吴称王在前五八五年。中原的一方面,这三百年之中,那一年没有战争侵伐的事。周初许多诸侯,早已渐渐的被十几个强国吞并去了。东迁的时候,晋、郑、鲁最强。后来鲁、郑衰了。便到了“五霸”时代。到了春秋的下半段。便成了晋楚争霸的时代了。这三个世纪中间,也不知灭了多少国,破了多少家,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只可惜那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的情形,已无从详细查考了。我们如今参考《诗经》《国语》《左传》几部书,仔细研究起来,觉得那时代的时势,大概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