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作者:刘焱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10-01-01

评分:4.7分

ISBN:9787503425882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内容简介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内容简介:千年帝制,风云变幻。大浪淘沙,几多沉浮?看历史风云,数风流人物,还剩多少“圣贤”之君或“昏暴”之王?作为臣子,他们是“俯首帖耳”,还是“中言逆耳”?
龙床上的后妃、裙带下的外戚、去势后的宦官,可怜中的文士,在中国封建帝制的温床上是否又重复着昨日的残梦……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本书特色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精通厚黑的“圣明”之君
独断专横的昏暴之王
大小官吏在人格扭曲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刮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目录

序言
**章 君主与臣子/
**节 何以为君?/
“君”的本质特征是“一”/开国帝王岂止“厚黑、薄白”而已?/望着形同车盖的树冠,刘备冒出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对于孙权别有用心的劝表,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对于险些坏了他王业、害了他性命的管仲,齐桓公反而毕恭毕敬地请他为相/勾践竟“韧”到亲口品尝夫差屙下的粪便
第二节 圣君、明君与昏君、暴君/
“三代以后无圣君”/皇帝要想往“圣”字“明”字辈儿上靠,儒家的文化人是万万惹不起的/昏君之为昏君,各有各的“昏”法/夏桀帝和殷纣王仿佛一个模子里翻砂出的暴君双胞胎
第三节 为臣之道/
关龙逢和比干谏劝桀、纣的那些话,就是没有海瑞谏劝朱厚熄的话听起来顺耳/心勤乃万勤之基础/为汉文帝吮痈的邓通亦有臣子之“能”乎
第四节 忠臣与奸臣/
什么是忠臣,何者为奸臣/忠君与爱国的伦理泥沼和国人评判忠奸的三条原则/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让国人牵肠挂肚、感念难忘的忠臣、爱国者/亲手杀死自己三岁儿子的易牙、年都没请过探亲假的开方与毫不犹豫地挥刀自宫,把自己变成太监的竖刁/奸臣之尤——李林甫
第五节 君臣关系的调协/
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调协,主要是从伦理、法治和功利三个方面入手/刘邦“敲山震虎”治萧何、赵匡胤“釜底抽薪”。收兵权、朱元璋“斩草除根”杀功臣/周公对成王“越俎代庖”、范蠡事勾践“急流勇退”、赵普对赵匡胤“软磨硬泡”/长孙皇后是中国古代帝王家属中极为罕见的智慧明理的女人
第二章 宦官、外戚与后宫/
**节 阉割掉的政治——宦官/
阉割过的男人进入宫廷的*深层原因,当与封建王权的宗法继承制度有关/胡亥和赵高师徒是中国历史上享乐主义哲学简约而精准的表达者/东汉末期的大规模宦官专权——十常侍之乱/唐朝宦官擅权乱政的*大特征,是长期涉入并操纵国家军政,*终掌握皇帝的废立,乃至性命/宦官专权的巅峰时刻——“九千岁”魏忠贤/被阉割过的男人,一旦掌握了朝廷大权,国家政治也不能避免地像是被阉割了吗?
第二节 裙带下的政治——外戚/
外戚专权的始作俑者——吕雉/武帝朝真正有些作为且闻名遐迩的外戚——卫青和霍去病/一个刘彻决计没有想到,刘弗陵连想都不会想的人——霍光成了外戚/刘询绝对不会想到,老王这一家子将来会有人夺去刘姓的江山,坏他刘家的宗庙/东汉*著名的外戚——“跋扈将军”梁冀/因为堂妹杨玉环,杨国忠成为唐代名头*响的外戚/政治婚姻——外戚攀附权力魔杖的抓手
第三节 龙床上的政治——后宫/
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对女人和政治的态度/中国历史上的首位政治女强人——刘邦之妻吕雉/她改写了皇帝专由男人来做的历史,告诉天下人:她不光能生皇帝,还能坐龙椅/难怪国人一听到“垂帘听政”,马上想到的就是她/封建帝制下小脚女人与帝王政治的大戏台
第三章 文士与朋党/
**节 士与仕/
明确地把读书和做官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孔子怕要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科举制度的发明及士人的求“功名”/书痴郎玉柱的“千钟粟”、“黄金屋”、“车马簇”、“颜如玉”/范进中了“相公”,“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国人的“制度自恋”及其为保障科举“公正”的弹精竭虑/科举制度越来越成为仅次于皇帝制度的大毒瘤
第二节 士人何以相轻/
开创“文人相轻”历史先河的,当属儒家文人的祖宗——孔丘/“功名”二字,也就是利益和面子的竞争是文人相轻*深刻、*根本的原因/“文化官人”之“文”与“文化野人”之“文”
第三节 朋党——士大夫的政治温床/
何为士大夫朋党/中国历史上**次大兵团式的朋党之争——汉末的“党锢之祸”/唐文宗李昂曾经叹息道:“去河北贼易,去此朋党难!”/从欧阳修的《朋党论》看宋朝士大夫的“新党”“旧党”之争/“东林”一“阉党”之祸与士大夫的极至惨烈、肉麻
第四节 “文人”——士大夫的致命伤痛/
“文人”一词所代表的形象,何以有些时候在国人的脑海里竟干瘪、猥琐得令人鄙夷/从养老院式的“库序”到双轨制教育的创新,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儒家的“君子谋道不谋食”造成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无奈与尴尬/古代社会对文人的历史期待及评价标准——沉重的“圣人情结”/旧式文人的品格及其可能拥有的人格“缺陷”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节选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内容简介:千年帝制,风云变幻。大浪淘沙,几多沉浮?看历史风云,数风流人物,还剩多少“圣贤”之君或“昏暴”之王?作为臣子,他们是“俯首帖耳”,还是“中言逆耳”?龙床上的后妃、裙带下的外戚、去势后的宦官,可怜中的文士,在中国封建帝制的温床上是否又重复着昨日的残梦……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相关资料

第一节何以为君?“君”的本质特征是“-”封建帝王专制时代的官场上,最凸显、最重要,且无以替代的政治角色,当然是君主。“君”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有着十分尊贵的特殊含义。不像近代的中国人,把日本人从古代中国学习的那一套客套语言反学习回来,只要觉得什么人还不至于憎恶无比,都可以尊称一个“君”字。更不像现、当代的中国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名字里加一个“君”字,既随便又普遍。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这是《说文解字》对这个字的解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赏庆刑威日君”的说法。《苟子·礼论》的说法是:“君者,治辨之主也。”《春秋繁露》里说:“君也者,掌令者也。”可见,“君”字在它最初的含义里,是指能够发号施令、行赏罚权力的君王。这也是本篇讨论的话题里所指的含义。君、君主、帝、帝王、皇、皇帝(上)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场角色 作者简介

刘焱,陕西平利人,生于新疆,198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获哲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从事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早年曾发表过诗作,执教期间偶尔也发表点滴文章。后基本辍笔沦入平静而慵懒的沉思之中。本书三部是作者“思学”十余年,经六年灯下笔耕之作,自忖非为“混饭吃”而作。
作者自己的“格言”是:人人皆可为吾师,有同志者皆吾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