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物若水

缘物若水

作者:田黎明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0-0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498568

所属分类:绘画摄影

书刊介绍

缘物若水 目录

序一序二**章 以形写神——写意人物画基础教学的意象思考**节 依意写形——关于教学传统第二节 形意相守——关于造型与意象第三节 体验境界——关于临摹课第四节 自然精神——关于创作课第二章 气韵生动——关于中国画的意象感悟**节 意象与心象——关于写生的空间第二节 寓物取境——关于写生的意象第三节 意象的智慧——关于中国画的意象空间第四节 缘物若水——关于文化体验

缘物若水 本书特色

《缘物若水》为中国画苑学术研究书系,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系列。

缘物若水 节选

《缘物若水》内容简介:中国画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首先,它没有概念上的古今传承关系。中国古代管中国画称之为丹青绘画,中国画这个名称,是近现代因为西方绘画的传入而名,当然这个名字取得比较好,犹如中医中药、中国功夫。其次,这个领域*容易雅俗不分,鱼目混珠,是历朝历代重文轻匠使然,又是“工匠们”话语权的匮乏使然,还是整个民族的审美判断使然。的确,画家们多重技巧、少重人文,煌煌数千年,找出品行高,既能画,又能说(写),还能说(写)出许多道道的画家实在是凤毛麟角。再次,当代中国画的传承方式到目前还只有两条通道。一条仍然是“茶马古道”,或青灯寒窗临摹自学,或衣钵相传、师傅带徒弟。一条是进美术院校学习、深造,从几何素描、结构素描等西画的基本造型方法学起。殊不知这条道是人家西方人发明去跑人家西方自己车马的,一旦跑中国的车马,不是轨道不对,就是车轮不配,反正摸索-适应-融合的三段式,想绕也绕不过去。好在大多数明白人明白:文化的建构,对上苍而言,是需要时间的,而对人而言,是需要耐心的。

缘物若水 相关资料

插图:前辈的教学体会,我在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中所理解的课程内容主要从写实人物的具象造型,把握对象的结构、特征、特质;同时在造型和笔墨造型上,逐步体会“以形写神”,进而走到形神相守与“迁想妙得”合二为一的以形写意的过程,体会一种“看形思意”、“以意取象”的过程。“形”既尊重客观,也强调主体感受的意象所在。明代画家沈周《听蕉记》清晰地论述了“看形思意”的过程,当“意”被感知或被引入造型中,神韵即显出。“写神”既写意,它借助于意象文化,也尊重于客体与主体所存的气韵与心性文化。这里一方面根据个人的基本功与笔墨积淀,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笔墨的一种体验,需要我们在学理上下很大的功夫来认真学习。这里提出了两个基本功:一个是掌握人物结构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对解剖知识的理解,是一种比较严谨科学的理解方式;一个是把人物的结构基础放到传统文化理念与当代文化理念中来体会,同时也放到人性中来思考——为什么要画人物?画人物的目的何在?在表现人物当中,学习的基本方法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或准确度?这里面就引申出关于准确的问题:一方面是结构的准确、解剖的准确;一方面是关于意象的准确。意象的准确是以文化的准确为方位的,只有在体会两个准确过程中,才能逐步把握造型中的“形神相守”与“迁想妙得”。所以在人物的结构基本功当中,我想关于准确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需要多下功夫去理解的。

缘物若水 作者简介

田黎明,1955年出生于北京,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陈政,195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江西省编辑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文艺学会美术评论委员会主任,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付京生,195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1985年至1989年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编撰工作,师从王朝闻、邓福星、谭树桐、杜哲森等先生,1989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中国美术史论、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并对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心学及现象学、符号学等均有所涉猎。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