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
本书是第7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书中具体收录了:《义无反顾地跨进这门槛——漫谈文史工作者的识与德》、《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从触觉看感官等级制与审美文化逻辑》、《现代翻译文学的建树及价值》、《无政府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关系及对中国文学之影响》、《试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本土传统》、《“新旧雅俗”与“古为今用”——现代历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等文章。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组织了上、中、下三编,全面细致地梳理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每编一开始有一个“概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主要特征,然后分章节详细、具体、客观地描述这一时期文学上主要的思潮、运动以及人物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将其放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评价。上编重点讲解了以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的创作情况,介绍了爱国诗潮、桐城派、宋诗派等的发展情况,论述了1840-1894年间小说与文论的发展情况;中编围绕着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这个核心,着重介绍了梁启超、黄遵宪、康有为等维新派作家的创作情况,也介绍了“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常州词派等传统诗文流派的情况,并论述了谴责小说的兴起及具体情况;下编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大背景下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的状况,重点阐述了革命派作家的诗文和小说创作,也描述了近代戏曲、翻译文学等方面的情况。
当然,需要辨析的史料绝不局限于回忆录,一般人普遍认为最为真实的日记,也不是都可以不加区别的直接搬用。最近有研究者将罗尔纲的回忆录《师门五年记》跟胡适的相关日记对照,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比如1930年11月28日,胡适从上海迁往北平。在罗尔纲笔下,当天除他之外,“亲朋满上海的胡适今天却一个都不来送行”,原因是胡适当时提倡人权,跟国民党当局发生了冲突,“人们认为特务会在车站狙击胡适”,只有像他这样的“书呆子”才一点没有想到。但胡适当天的日记却开列了几十位送行者的名单,其中包括汪梦邹、汪原放、高梦旦这样的知名人士。两相对照,读者就会感到日记的记载会比回忆更加可靠。不过历史人物修改本人日记的情况也不乏其例。比如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稣就删掉了日记中赞誉康有为的文字,因为时值戊戌变法失败,不删掉这些内容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又如1923年7月18日,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周作人就对当天的日记进行了修改挖补,使读者看不到日记的原貌。前面我曾讲到,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功不可没。但近来也有研究者指出,公开出版的《顾颉刚日记》.中多有“补记”,即在晚年补记年轻时候的经历,又未一一标明。这种办法显然不可取。我还听说现在全文发表或部分发表的朱自清日记、萧军日记、丁玲日记,也都有删改润饰的情况。这一点不能不提请研究者注意。史料除开搜集、辨伪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如何解读的问题。这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讲的了解史料要求“透”。据说20世纪西方有一种分析史学,是通过计量统计对史料包含的数据加以梳理,从而得到史料当中虽没有直接记载但却可以推导出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在经济史和人口史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认为,在文史领域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应该特别慎重,至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研究方法。最近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叫王奇生的教授发表新论,向常识挑战,说“民主”与“科学”根本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论据是据他检索,“《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总计发表各类文章1529篇,其中专门讨论‘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专门讨论‘科学’的文章多了一点,也不过十五六篇”。他又检索了“民主”、“科学”两个主题词出现的频度,结果“民主”仅出现了260次,“科学”的频度高一点,也只出现了1907次。(《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同舟共进》,2009年第5期)眼下,时光已经流逝到了21世纪,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居然会
新编古汉语字典 内容简介 ◎本字典以简化字为字头,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加括号附后。◎共收入古汉语常用单字4500个,古汉语词条约8000个。◎释义准确、完备,引...
北京旧闻故影书系24:金石记忆--碑刻铭文里的老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者。他们写作本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北京的地方文献整理和开...
团购:国是论衡14册 本书特色 《国是论衡》是由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所策划编写的一套丛书。本次团购包括其中的《国家地理》《海洋中国》《人文大国》《人文小国》《首都...
完整呈現張愛玲傳奇一生的華麗與蒼涼,絕無僅有的圖文對照集。特別收錄張愛玲的珍貴遊記體散文〈異鄉記〉,首次與讀者見面!本書收錄一九九○年代張愛玲晚年的散文作品,這...
老照片(第28辑) 内容简介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出版也有五个年头了,把以前出过的集子合成四大本珍藏版,也算给《老照片》留个历史照片吧!在回荡着回忆的...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内容简介 看百家讲坛主讲人“外传”个性张扬,听山大教授马瑞芳“神聊”精彩纷呈! 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康震、孙立群、纪连海、毛佩...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 本书特色 为文化名人算经济账,看鲁迅、胡适、蔡元培、王国维、周作人等生活中怎么理财。鲁迅时代何以为生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明远...
《图像视频滤镜与人像美颜美妆算法详解》内容简介:《图像视频滤镜与人像美颜美妆算法详解》主要介绍了与图像视频滤镜和人像美颜美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语300条——300只大脚印;300扇新窗口;300个活记忆——组成一部编年体“史记”!本书以1978至2008...
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与语言逻辑的兴起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阐述和研究语言逻辑形成以及发展的专著。全书不仅对于20世纪国外关于意义的理论和语言逻辑的成...
容忍与自由 本书特色 胡适论文集中“容忍与自由”一篇的名气远远盖 过了其他篇。事实上在研究胡适的人看来,胡适毕生 *得意且功力*为深厚的...
国学三家谈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这三位大师各一篇国学名著:章太炎的《国学略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国学略说》是根据章太炎先生于...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 本书特色龚举善*的《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 述框架》简要辨析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谱系,...
中国兵器甲胄图典 本书特色 以图片记录历史,以文字诠释细节。让读史像图一样轻松!800余幅图片,其中近半数来自海外,为国内仅见,极具资料和收藏价值。中国兵器甲胄...
“黑泽明的御用场记”野上照代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独一无二的亲历者 参与者倾情追忆黑泽明电影作品台前幕后的逸闻趣事真情怀念日本电影流金岁月的著名电影人 音乐人回忆录《...
艾妮塔.穆札尼 (Anita Moorjani),在新加坡出生、香港長大並接受英式教育的印度裔,會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話。跨文化的特殊成長背景,使她精通英語、粵話和...
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 本书特色 近代之后,科学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近代实验科学传统的参与性和介入性,取代了希腊人所推崇的静观与...
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 本书特色 本论文集集中了海内外一批中国都市大众文化研究学者的精心之作,论题涵盏了自明清到现代中国都市大众文化发震的各个方面,以史学的眼光对...
皇家帝室-中华皇室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秦盼、王立娜编著的《皇家帝室--中华皇室文化大观》堪称皇室文化*新版本中的权威综合力作,内容全面,并配以大量优美图片,图文...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中国乡村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这部研究成果包括以下重点内容:一是探讨了黄河中下游家族群体和社会所处的特定地域生态环境,以及它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