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
本书是第7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书中具体收录了:《义无反顾地跨进这门槛——漫谈文史工作者的识与德》、《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从触觉看感官等级制与审美文化逻辑》、《现代翻译文学的建树及价值》、《无政府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关系及对中国文学之影响》、《试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本土传统》、《“新旧雅俗”与“古为今用”——现代历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等文章。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组织了上、中、下三编,全面细致地梳理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每编一开始有一个“概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主要特征,然后分章节详细、具体、客观地描述这一时期文学上主要的思潮、运动以及人物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将其放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评价。上编重点讲解了以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的创作情况,介绍了爱国诗潮、桐城派、宋诗派等的发展情况,论述了1840-1894年间小说与文论的发展情况;中编围绕着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这个核心,着重介绍了梁启超、黄遵宪、康有为等维新派作家的创作情况,也介绍了“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常州词派等传统诗文流派的情况,并论述了谴责小说的兴起及具体情况;下编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大背景下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的状况,重点阐述了革命派作家的诗文和小说创作,也描述了近代戏曲、翻译文学等方面的情况。
当然,需要辨析的史料绝不局限于回忆录,一般人普遍认为最为真实的日记,也不是都可以不加区别的直接搬用。最近有研究者将罗尔纲的回忆录《师门五年记》跟胡适的相关日记对照,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比如1930年11月28日,胡适从上海迁往北平。在罗尔纲笔下,当天除他之外,“亲朋满上海的胡适今天却一个都不来送行”,原因是胡适当时提倡人权,跟国民党当局发生了冲突,“人们认为特务会在车站狙击胡适”,只有像他这样的“书呆子”才一点没有想到。但胡适当天的日记却开列了几十位送行者的名单,其中包括汪梦邹、汪原放、高梦旦这样的知名人士。两相对照,读者就会感到日记的记载会比回忆更加可靠。不过历史人物修改本人日记的情况也不乏其例。比如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稣就删掉了日记中赞誉康有为的文字,因为时值戊戌变法失败,不删掉这些内容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又如1923年7月18日,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周作人就对当天的日记进行了修改挖补,使读者看不到日记的原貌。前面我曾讲到,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功不可没。但近来也有研究者指出,公开出版的《顾颉刚日记》.中多有“补记”,即在晚年补记年轻时候的经历,又未一一标明。这种办法显然不可取。我还听说现在全文发表或部分发表的朱自清日记、萧军日记、丁玲日记,也都有删改润饰的情况。这一点不能不提请研究者注意。史料除开搜集、辨伪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如何解读的问题。这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讲的了解史料要求“透”。据说20世纪西方有一种分析史学,是通过计量统计对史料包含的数据加以梳理,从而得到史料当中虽没有直接记载但却可以推导出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在经济史和人口史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认为,在文史领域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应该特别慎重,至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研究方法。最近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叫王奇生的教授发表新论,向常识挑战,说“民主”与“科学”根本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论据是据他检索,“《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总计发表各类文章1529篇,其中专门讨论‘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专门讨论‘科学’的文章多了一点,也不过十五六篇”。他又检索了“民主”、“科学”两个主题词出现的频度,结果“民主”仅出现了260次,“科学”的频度高一点,也只出现了1907次。(《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同舟共进》,2009年第5期)眼下,时光已经流逝到了21世纪,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居然会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本书特色 语法研究的顺利前进主要有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要广泛地调查实际用例,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把问题拿出来理一理,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可能或者有...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内容简介:《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有言:“今天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头,我们看得
在北大听讲座(第16辑)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十六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约朴素,既...
语言历史论丛-(第一辑) 目录 唐石经《诗经》中的文字校订本帛书《要》笺注两周金文韵读和《诗经》韵部之比较“炎帝神农”说辨伪释“衡”《说文》与《释名》形训和声训...
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 本书特色 写作的秘密是什么?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本书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思考与研究,尝试着从一个切合写作实际的视...
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卷--英文版 本书特色 李学勤、潘守永主编的《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回族东乡族保...
宁夏民俗大观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介绿宁夏民俗的图书。编写这部图书的作者,都是土生土长或者长期生活在宁夏的回、汉、满族同志,也是长期从事宁夏民俗研究的专家、学...
方勤,1969年10月生,历史学博士,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5月至今,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博...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本书特色 文房四宝,从广义上讲,泛指一切笔、墨、纸、砚;从狭义上说,因时而定,因物而论,因地而名,其内容随时代变迁等原因时有变化。例如从宋朝之...
现代汉语-上册-增订四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上下册后各附网络资源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通过它们,读者可以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获取更多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诸如与各章内...
论语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流传*广、*适合记诵的著作,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孝...
沉梦遗香:大运河 本书特色 北京是大运河上“漂”来的,《金瓶梅》是大运河“冲”出的,大运河曾“搬迁”过天下粮仓……几多繁华,几多旧梦,大运河一如一脉不死的魂,灵...
节庆致辞全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以节庆定位,从实用的角度和需求出发,针对节日、庆祝性和纪念性活动而设置背景、选取角色,突出致辞的节庆语境氛围和语言特色。全书内容翔实...
济南老民谣集锦 本书特色 《济南老民谣集锦》一书是董文斌多年搜集的济南老民谣集萃,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老民谣。对于济南老民谣中特有的词汇,董文斌本着“有典从...
每日朝九晚五按部就班让你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女朋友天天对着电视花痴喊老公,却对自己不闻不问?一整天在办公室被骂,出个门还挤不上公交地铁?打个LOL遭遇傻逼,除了送...
《读书》十年1(1986-1990) 本书特色 1986—1996,中国社会非同寻常的关键十年,中国思想学术界历尽了兴奋、挫折与彷徨的十年。《读书》,三十年来影...
陈宗懋,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孝经大义 本书特色 本书疏通《孝经》大义,以推明圣人立孝为教之大义。其间以西方神教、哲学相对照,以见圣人之教之易简而广大,无所不通,欲知人类普适的教化之道,其唯...
大卫·汤姆森是我们这个时代蕞伟大的电影评论家,也是蕞值得信赖的电影史学家。——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作者)电影史学家大卫·汤姆森在代表作《造就电影的时刻》...
中华神童故事 本书特色 《中华神童故事/中华经典故事》编著者邓凌原。 《中华神童故事/中华经典故事》精选中国古代历史上广为传诵的经典神童故事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