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明老人在82岁时开始口述,查振科、李向东整理,反复增删改补,历时10年。详细讲述了他与丁玲一同经历的西战团工作、整风审干、晋察冀边区土改、新中国文艺工作建设、反右蒙冤、遣送北大荒、“文革”中7年牢狱生活和平反后重返北京的风风雨雨,大量细节首次披露,很多内情迷雾拨开。对于了解丁玲是难得的**手资料,也是极其宝贵的独家史料。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我与丁玲五十年
1《我与丁玲五十年》相关信息
丁玲说过:陈明是个改家!她晚年的作品,几乎全部经过他的修改。以致陈明形成一种习惯,只要他看手稿,不管谁写的,他都要拿起一支笔,一边看就一边下意识地在上面修改。对于自己的回忆录,他自然更是精益求精。
目录
后记
2《我与丁玲五十年》内容
毛主席很关注丁玲。丁玲1936年到保安时,中央开了欢迎会,就是毛主席给丁玲的《临江仙》词里写的:“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毛主席和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都出席了。据说大家还开毛主席的玩笑,说毛主席今天更漂亮了,刮了胡子了。
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1)
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2)
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3)
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1)
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2)
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3)
转战山西(1)
转战山西(2)
在西安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1)
在西安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2)
在西安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3)
凯旋延安(1)
凯旋延安(2)
凯旋延安(3)
与丁玲结合(1)
与丁玲结合(2)
与丁玲结合(3)
参加整风和审干(1)
参加整风和审干(2)
参加整风和审干(3)
出席**次全国文代会(1)
丁玲受诬(1)
丁玲受诬(2)
丁玲受诬(3)
丁玲受诬(4)
“文化大革命”遭难(1)
“文化大革命”遭难(2)
“文化大革命”遭难(3)
“文化大革命”遭难(4)
新的家(1)
新的家(2)
进京上诉(1)
进京上诉(2)
丁玲逝世前后(1)
《我与丁玲五十年》:历史深处的回忆
来源:北京青年报
■书名:《我与丁玲五十年》
■著者:陈明口述/查振科、李向东整理
■出版: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年1月
■读家:汪凌
■推荐指数:★★★★★☆
对丁玲,在我寡陋的阅读范围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印象,在她坎坷跌宕的人生中,从延安时代起,尤其新中国后,陈明便如影随形,深深介入到她的生活、人际关系中。这在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但,陈明并不喧宾夺主,他几乎是隐在幕后的。
如今,陈明终于走到台前了。
阅读的新鲜感来自前一二章,这是陈明自己的人生起始。他在江西鄱阳湖畔一个开明地主家庭出生,10岁即离家往北京投奔伯父,三年后又随往上海,从此不曾踏上故土一步。伯父家境殷实,给他提供的教育机会便好。陈明聪明热情活泼,行动力强,渐渐就走到了同龄人的前头。在学联活动中,他加入CY,随后在19岁时转成CP,瞒着家人辗转去了延安。到延安后他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在西战团,他遇到了丁玲。
可惜的是,他的叙述大多一带而过,泛泛而谈,有时就慨叹,丁玲的气场真强大。和丁玲的结合,让他自觉自愿地从台前走到幕后,并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从人生到个性都隐没在了丁玲的身后。
此后的章节便和丁玲有关了。因为是说丁玲,从大的框架上就没有太多新内容,却是在一些生活琐事和细节上,书中多有披露,比如定居东北汤原农场,和农垦人的交往,对自家小生活的“建设”……看着十分有趣,有时甚至觉不出背后的苦难来。这自然和他们的态度有关,他们没有把下放、农村的艰苦、与底层人的往来当作负担,倒是从描述中,你能感受到一些平民的乐趣与平和。再比如秦城监狱、山西嶂头村的日子,感觉陈明的性格中有随遇而安的成分,在任何境遇中,他都能把生活、心情调节得不那么难受。我想,这应该是心中很苦很苦的丁玲十分需要的吧?
还有一些家长里短,陈明从自己的角度也有所描述。比如他和祖林祖慧介于兄长与长辈之间的关系,还比如书中的全家福照片,似乎陈明在潜意识中仍然把丁玲当领导来对待,或者当作家长来看待,也许后者更准确。与丁玲结婚后,陈明便以照顾丁玲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了。书中有一段话:“丁玲对于我以她为中心,实际成为她的助手,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创作,常常感到一种心理负担。我安慰她说,我还年轻,还有时间努力做些事情,不必为我担心。”所以五十年时间给他留下了深深烙印,即便晚年写自己的回忆录,也仍然跳不出这个框子。
丁玲那一代人为信仰而活,甚至不惜抛洒热血,更遑论承受苦难?在旁观者看来,一方面他们真是开阔得很,但另一方面又相对偏狭。信仰是一柄双刃剑,它使人意志坚定,也使人屏蔽掉一些东西;更如果这个信仰有所狭隘,信仰者难免亦陷于狭隘。所以对丁玲,仅仅从文学、政治层面去探讨是远远不够的。
有时看一两篇文章一两本书,似乎坊间丁玲也颇有议论,比如有关她晚年的“左”。这一代人的某些言论和行为,如果抽离了时间和空间,会让人匪夷所思,难以理解。我在读这本书时,就常常有此感叹。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丁玲他们那时在山西,听到消息痛哭失声,陈明写道:“这些人在丁玲的脑子里像圣人一样,就是为了你们这些人,听了你们的话,我们才活下来嘛,总有一天能让你们了解的嘛。”他们真诚地想为曾经犯过错误的党掩盖某些错误,或者他们真诚地相信那是母亲错怪了儿女。而他们的后半生,几乎就为争取一个“政治正确”的结论而活着。作为作家的丁玲哪里去了?作为旁观者,作为远离那个时代的后来人,也许就会想,她为什么这么执著于这些虚幻的东西,如同保护生命一般?为什么不能洒脱一些,放下它们,去写她的小说,留下一些像《莎菲女士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样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申诉者丁玲!如果我们把眼光往历史的深处延伸,是不难发现这样的身影的。
很自然,一个问题摆在后代评论者面前,该如何看待、评价他们那一辈的人?
有时候想,把丁玲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也许能较为合理地解释她的许多言和行,并对那一辈人所遭遇到的一切心怀悲悯。我以为,当时代和个人同时陷入深渊,后来者回头审视时,固然不应姑息个人的人性弱点,但批判火力更不应放过社会、制度乃至大文化这些根源性环境,而不是仅仅把个人抽离出来,去暴露、抨击其“污点”。这样的标的,恐怕才更有益于建设一个清明的环境吧。毁坏容易,建设却需要一砖一瓦持之以恒,并且要有悲悯之心。
陈明,原名陈芝祥,1917年生,江西郡阳县人。1933年到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麦伦中学就读,第二年参加革命。在“一二·九一运动中,他是麦伦中学的学生领袖、上海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37年5月,20岁的陈明风华正茂,奔赴延安成为抗大十三队的学员,不久结识了已到延安半年多的丁玲。丁玲那一年33岁,是当时第一个从国统区到陕北的著名作家,因为她曾经是上海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到陕北即发起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并当选为文协主任,成为党的文艺战线的重要领导人。陈明和丁玲经过5年曲折恋爱终于走到一起,开始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姻缘。
谁是英国民众心目中最伟大的君王?美国弗吉尼亚州为何以她的名字命名?她被称为“童贞女王”,而她终身未婚的谜底是什么?大英帝
分康藏轺征和续记两部分。正编收著者1929年7月由四川入藏一年多所著短文62篇。续记收著者1932年由云南入藏时所著短文9篇。内容涉
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本书讲述了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西塞罗、列宁、威尔逊等伟人的历史性时刻,以独特的视角,展...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宋教仁日记 本书特色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年仅三十二岁。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财务尽职调查:洞悉估值本质》内容简介:资本扩容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话题。不论是企业IPO,还是进行收购或并购,都会涉及财务尽
数百年后,在老旧阁楼上的一只箱子里,简•奥斯丁的回忆录重见天日。这部单卷作品立刻被保护起来,其内容令读者震惊而又兴奋。简的
一部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穆青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
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元曲和元曲家作为论述话题,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采用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用现代意识或新的视角,对其进行了...
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人物始于帝制崩溃的民国元年,而止于再次崩溃中的民国,那是一个枪杆子里出政治的时代,一个想和谐而不得和谐的时代,一个想共和而...
王清任研究集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王清任学术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汇集,包括王清任的生平研究、创造贡献、学术成就,以及后世对他学术思想的运用和发展等内容。王清任研究...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左宗棠传》的作者采取了通常的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
《弗兰克·洛伊的第二生命》内容简介:弗兰克·洛伊被称为当代国际商业房地产教父。他从一个在犹太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难民孩子最终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内容简介:殷商铜铸的江山竟不堪一击,高耸的楼台说倒就倒,周人的胜利来得太快。然而新生的政权,是否又
毛泽东与林彪半世纪的恩怨-(修订版) 本书特色 毛泽东与林彪,一个是历史巨人,一个是一代名将,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从井冈山初相识,到彻底决裂,*终...
★新加坡开国元老、“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最新亲笔自传★简体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独家大量图片,完整呈现作者生平★整本回忆录作
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 内容简介 虽然我们不再因为思考与表达成为“右派”,但始于4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仍不敢忘记。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因为提出“...
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与志业 本书特色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
克林顿的真实生活 本书特色 一个来自美国偏远小城的乡下人,一个风流成性、绯闻不断的美国总统。“旅行门”、“白水门”、“拉链门”,门门不断。一个性情总统,一个战后...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内容简介 “如果整个社会都称她为‘先生’,如果整个时代都说她是‘女中丈夫’,就是一个女子*大的荣宠了。即使她的胸襟与胆...
《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内容简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不赢利,企业的利润更是无源之水。本书以人力资源成本为基础,对人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