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理想的夫妇生活是“同心而同居”,这毋须解释。其次是“离心而离居”。既然已经“离心”,不如协议分手,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各自寻找幸福去。如果落到“同心而离居”的地步,这刻骨的相思,如何承受?更不幸落到“离心而同居”,这悠悠岁月,如何挨过?
本书作者叶庆炳教授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本书是台湾已故教授叶庆炳的新尝试。他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使古典诗词的芬芳、现代杂文的趣味、做人处世的箴言三者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品味古人诗词,恰如一卷在手,终身受益,是现代人精神上莫大的享受。
**部 品诗悟人生
下山逢故夫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玉台新咏》
这首古诗所写的是一位被休的女子邂逅故夫时所作的一段交谈,大概产生于东汉时代,作者不详。
诗的**句“上山采蘼芜”,重点在“上山”,不在“采蘼芜”。因为有“上山”,才有下一句的“下山”。至于“上山”采什么,无关宏旨。蘼芜是一种香草,风干后可做香料。这位妇人“上山”可以采茶,可以采桑,但她偏是“采蘼芜”,我想主要是为了押韵。
第二句“下山逢故夫”,重点在“逢故夫”,不在“下山”。如果这位妇人“下山”而不曾“逢故夫”,就没有下面这一番对白,当然也就没有这首诗了。所以,“下山逢故夫”一句是整首诗的关键,而“逢故夫”三字尤其重要。
你可曾想过:一位被男方逼迫离了婚的现代妇女,在百货公司购物或在电影院前排队买票时,蓦地望见她过去的丈夫迎面而来,她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掉转头眼不见为净?狠狠瞪他几眼表示积愤未消?还是关切地上前问问他的近况?我想,前两种情况比后一种情况更为可能吧!可是,这首诗里的这位古代女性却表现了后一种情况。你看,她“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我**次读这首诗在初中时代。当我从语文课本读到“长跪问故夫”这一句,心里立刻有一种不平之感。她干吗要向他下跪?那时据我所知,下跪是行大礼;求神、拜佛、祭祖、向长辈贺年拜寿,都得下跪。但是一个已经被休的妻子,干吗还要向故夫下跪?当然不可能是为了求求他再把自己娶回去。那时候,我在班上以勇于发问出名。等语文老师讲完这首诗,我立即举手把我的不平之感说了出来:
“老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向她的故夫下跪?”
“唔,唔,这个……这个……”
我这一问,可把那位只有高中学历的语文老师问住了。年轻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高中毕业就能教初中?如今在台湾地区,就是大学毕业要谋一个初中教师的职位还真不容易哩!但我说的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在我家乡要找大学毕业生,大概找不出多少位。如果他大学毕业,早已到各大都市“高就”去了,谁还回到小县来教初中?因此之故,请高中毕业的来教初中,也就成了常有的事。你想,高中毕业,能读多少古籍,能懂多少古事?难怪那位语文老师和我一般见识,把“长跪”当作跪下来要叩头讲,因而对这个女子为何向她的故夫长跪一事百思不得其解。过了几年,读书渐多,才知道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臀部放在脚跟上;如果把腰股直起来,上身耸起仿佛加长了,就叫“长跪”。1947年我来到台湾,住的是日本式房屋,于是也亲自体验了席地而坐和长跪的滋味。长跪固然比坐要有礼貌,但绝不是为了要向对方叩头拜拜。诗中女子对她的丈夫长跪,只是为了便于多聊几句而已。
然后,这位被休的女子以一句“新人复何如”开始了和故夫之间的交谈。从这句问话里,你不难体会到一丝关怀之情。虽然她面对的人已另有新人,但究竟过去曾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一夜夫妻百夜恩,这种恩情岂是有生之年所能轻易忘怀的!当然,这句“新人复何如”,多多少少含有与那位接替她的位置的新人比一比的念头,但这种念头的产生,仍然是基于对故夫的一丝旧情。
接下去,是故夫的答词:“新人虽说好,但还是不及故人好。容貌倒相差不多,只是手艺及不上你。”“姝”,好也,习惯上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但从下文看来,此处的“姝”字并不专指容貌美好,而是泛指。颜色,当然是指容貌。手爪,指手爪上的功夫,特别指下文织素而言。如果你把手爪解作手爪本身,可以是可以,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的确也只有做丈夫的才能知道前妻和后妻的“手爪不相如”。只是这样讲的话,和下文织缣织素的比较连不上关系,所以还是把手爪引申为手艺较妥。
故夫的回答,多少替这位女子带来了一丝胜利感:“嘿!我道新人有多好,原来还比不上我!”这一丝胜利感刚自心头掠过,怀疑和委屈也随之而起:“他说的是真话?还是为了不使我难堪,故意这样说?”“如果我真的比新人强,为什么我会落到被休的地步?”终于,她忍不住幽幽地口吐怨言:“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仿佛说给故夫听,又仿佛说给自己听。
古代没有新式标点,因此当我们替这首诗加上新式标点时,把“新人从门人,故人从合去”两句标成这位女子的话?还是标成故夫的话?有待我们审慎选择。如果把这两句看作故夫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变成只有“新人复何如”一句出自这位女子之口,下文全是故夫的答词,不免显得单调。而且把这两句纳入故夫的答词之中,那就变成了普通的叙述,哪里比得上把这两句当作这位女子的话,使她在如怨似诉中表现出复杂的情绪来得感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两句,完全是文学的语言。当时的事实绝不是“当新人堂堂皇皇从正门进来,故人只好暗中从旁门离开了”。休妻在前,再娶在后,中间应该有一段日子的间隔。也就是说,故人离去,新人入门,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但是作者为了表现故人的悲凄与新人的荣宠,故意把两事对比而言,甚至把“新人从门人”置于“故人从合去”之上,这一来,荣宠的更荣宠,而悲凄的更悲凄。再者,新人之来固然是“从门人”,故人之去也并非绝对不能“从门去”;如果这家人家有门无合,根本非“从门去”不可。但是作者为了加强对比的效果,偏让故人“从合去”。合,旁门也。连正门都不让她走,直接的作用是使悲凄的更悲凄,间接的也就显出荣宠的更荣宠。
P3-5
……
叶庆炳(1926—1993),祖籍浙江余姚。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有《中国文学史》、《诸宫调订律》、《唐诗散论》、《谈小说鬼》、《谈小说妖》等论著多种。出版散文集《秋草夕阳》、《长发为谁留》、《暝色入高楼》等。其文内涵深厚,文情并茂,言之有物,读之有味。
武汉大学诗人诗选 目录 序耿占春诗歌与大学精神李少君那些望云的人荣光启“走廊上的斜照”高伐林破冰船陨铁古潜山山的擦痕圆明园遗址沉思石头——冰冷的梦境闻所未闻(二...
草堂:2017.12(总第16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
建筑家猫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随笔绘本。作者以猫的视角看待工业文明的城市,以猫每天的生活规律为主线展开。在图画中,可以看到一只灰猫在人类创造的工业世界里...
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 内容简介 元稹生前即对自己诗文做过整理,*终形成《元氏长庆集》一百卷。此本至北宋失傅,宣和间,建安刘麟父子钞録散佚,得六十卷刊世之一,是...
《山海经(精装彩色插图全本)》内容简介:《山海经》是一部经典古代世界地理博物志,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
麦田物语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麦田物语》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麦田物语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南姐北妹 本书特色 相较于已被过度消费且呈疲软态势的小说,散文成为另一种有竞争力的阅读形式,是小说之外有力的补充形式。另外,当今人们生活压力较大,寻求心...
《什么是杰作:拒绝平庸的文学阅读指南》内容简介:《什么是杰作》是夏尔•丹齐格继《为什么读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文学与阅读的作品,
《毒草芬芳》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用散文语言,发现有毒药草魅力的书。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散文配手绘水彩植物的形式,展现有毒药草的
不寄的信-倪匡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倪匡心中的**批不寄的信,倪匡尝试诱过笔杆、透过信纸,将对自己、对男人、对女人、对情爱、对想像和现实的想法,与每一位读者分...
《分布式机器学习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分布式机器学习为主线,对其依赖的大数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机器学习
2010中国最佳杂文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
施蛰存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说起施蛰存,对中国文坛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从30年代开始,施蛰存先生即著有《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灯下集》等小说、散文...
蓝村读书录 本书特色 《书林清话文库》全套**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
刘春主编的《在夜晚的高原上(当代诗人十二家)》精选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具实力和影响的于坚、王小妮、王家新、汤养宗、陈东东、李
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 本书特色 很多人的困惑在于不明白:生活怎么是这样的?爱我的人怎么突然不爱我了?为什么等不到价值观一致的那个人?为什么婆婆不帮我,...
苏联祭 本书特色 对于作者——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因为再没有第二个外国像这个国家那样在作者少年时代引起过那么...
抓住心灵的震颤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美籍华人作家刘墉的小小说《你是我一生的陪伴》、《吃得快的人》、《*后一场清凉秀》、《我在来生等你》等30篇作品。抓住心灵的震颤...
楚辞欣赏 本书特色 梁启超曾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荼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崇高,可以概见。汤炳正先生主编的《...
《华为人,你懂的》内容简介:华为狼性文化的背后,是无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基层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华为的奇迹。他们的生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