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冬之际的京城庄海外汉学研究上确有着往年不曾见到的独特风景。9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期间召开了“海外中国学文献学术研讨会”,这个会议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开始将域外中国学的研究列为其工作的重心之一,袁同礼先生当年所开辟的事业今天终后继有人,百年“国图”开始重视这份学术遗产。詹福瑞馆长在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说:…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于2008年成立,是国家图书馆为开展中国学专题文献研究而特别设立的,属于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了解中国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海外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热点和成果,为国家立法与决策机构提供文献参考和信息咨询;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文献收藏和服务渠道,为国内外中国学研究者以及图书馆业界同仁提供中国学专业文献服务;开展中国学文献信息资源的专题化、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促进图书馆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间的中国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国内外有关中国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国学学术发展。”国家图书馆这个中心的成立将有力地推动海外中国学的研究。9月13日,在香港正式注册,学会秘书处设在北东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次筹备大会,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和国内研究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学者聚集北京,会长严绍璗先生期待通过这个学会团结大中华地区的所有从事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学者和机构,以推进在世界范围内所要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这个学会的成立预示着大中华学术圈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的研究上达成了共识,这是两岸三地关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的首次全面合作的开始,这个新的学会必将成为推动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推手。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所主办的第二界世界汉学大会如期召开,更是京城的学术盛会。11月1日,清华国学院成立,“中国立场,世界眼光”成为其有别干其他国学院的重要特点,清华国学院新院长陈米先生则将汉学与国学的互动作为清华国学院的传统,他说清华国学院在其第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就是“汉学化的国学。汉学化的国学就是世界化的国学,就是跟世界学术的研究接轨、合流的一个新的国学研究例如王国维所实践、由陈寅恪提出并为大家熟知的‘把地下的实物和纸上的遗文互相释证’、‘外来的观念和固有的材料相互参证’、‘异国的故书和吾国的古籍相互补证’三种方法,这方法可以说都是与当时法国和日本的汉学、中国学的研究的方法一致的。清华国学院不仅在宗旨而且在实践上都强调,如何利用东方的古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来研究中国文化。当时的欧洲人和日本人都用了这种方法对中国的古学做了很新的研究。第三阶段的这种以清华国学院为代表的世界化的国学是新的国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可以说,它真正落实了一个新国学运动的展开”。我们期待新成立的清华国学院续接前贤传统,在与海外汉学界的互动之中开出国学研究的新局面。
本书内容包括: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国文化研究之我见、孔学古微、《周易》德文、英文校戡绪言、汉学与印学 殊途同归——读《薄伽梵歌》译者序及其他、印度之汉学等。
汉学一家言纪念徐梵澄先生华诞
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国文化研究之我见
百年梵澄先生在地舍里
孔学古微
《周易》德文、英文校勘绪言(节选)
汉学与印学殊途同归——读《薄伽梵歌》译者序及其他
印度之汉学
汉学家专页
方法与立场:桑原中国学的特征
沙畹著作在中国的接受
汉学家访谈录
我与中国研究之缘——沟口雄三氏访谈
艾尔曼教授访谈录
汉学文献研究
孔子之口授注经考辨三则
张诚书信选译
中西文化交流史
从马尼拉到福安:多明我会传教政策的亚洲背景
颜在中国礼仪之争中的角色
从5—7世纪初欧亚草原牧民的迁徙看中欧关系
另一种形象——从世界汉学看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文化上的作用
斯里兰卡的中国学研究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十诫”的译述
林乐知西学传播研究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来自中国集市的传奇故事——《中国话本小说集》捷克文版前言节译
驳于连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
谈音说韵——明末中西音韵学的相遇与对话
关于**部意一汉词典
书评与书介
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评武斌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
东亚文学史比较的大胆尝试
跬步之积,志在千里——评《欧洲早期汉学史》一书
美国汉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卫三畏与丁韪良——读《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和《丁韪良与中国》
后记
《国际汉学(第19辑)》的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国际汉学(第19辑)》包括:悼季羡林、任继愈先生,汉学如何进行哲学思考,西方文献对雍正继位的记载,傅熊访谈录,对欧洲出版的**部中文字典的注释(1670年),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等。
张西平(1948-),男,汉族,河南温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亚非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中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汉学》主编,《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主编,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古语文例释-(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泗原先生研究周秦两汉典籍,继承前修,力图解决古籍古语文疑难,以例释的形式逐条按类排比而成的随笔集。分“古语文魏晋时期有...
知物·节气盒子(珍藏限量版) 本书特色 ★ 该丛书由兰登旗下的Bloomsbury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曾成功策划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 丛书通过这些日常...
斯芬克斯的眼睛 本书特色 “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为我们刻意隐藏了什么,还是曾经的人们根本对他的叙述不屑一顾?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得多!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埃及的...
读库-1301 本书特色 《读库1301》一共有八篇文章,《第五次迁徙》、《两败俱伤》、《支边去》、《求学奇遇记》、《童书的黎明》、《谁论金角复银边》、《皇帝梦...
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 内...
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霓虹背面·上海卷 内容简介 六月的淮海中路,是都市时尚剧的*佳布景一一湛蓝天空下看不完的老洋房,切.割光影的玻璃幕墙,轰炸视觉的巨幅广告,标...
棔柿楼杂稿 本书特色 扬之水致力于先秦文学和古代名物的研究,成绩斐然。收在这里的是一堆“杂拌儿”,有为《读书》诸师友的画像---作者认为没有写出诸家风采---是...
董事長從小就是個幸運兒,他什麼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董事長聰明過人,事事都被要求第一,他從來也沒讓人失望過。董事長又帥又能幹,父母優雅開明,太太美麗賢淑,兒女乖...
作者简介本书由原“SH 美化家庭杂志”资深制作成员组成,并邀请台湾知名设计师为客座主编群。 美化家庭相信唯有兼具快速杂志信息与深度研究图书特质MOOK的形...
刘晓翔,中国著名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成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并于高等教育出版社担任编审暨首席设计。2012年成立刘晓翔设...
中国民间文化 内容简介 文化不仅是上层的、精英的,也是下层的、民间的。然而,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似乎完全被精英文化所覆盖,几乎没有下层文化的位置。随着非物质文化...
中国文化大师谈 本书特色 ★ 中国文化史的 开山、压卷 之作,诚为国学爱好者必读之书; ★ 汇集中国文化学奠基人柳诒徵、一代史学巨匠吕思勉的论著精华;★ 学术性...
双语调查精义 目录 前言卢岱序言拉尔夫·法佐德自序法兰克·布莱尔**章绪言**节名词解释第二节调查内容第二章调查计划**节初步研究第二节调查资源第三节调查策略第...
英人法人中国人 本书特色 “多年以来,英国为一强国而中国为一弱国,一强一弱的道理究竟何在?”“一个国家的兴衰隆替,究不能说和这一国人民的性格习气一无关系。”文风...
先生带我回家 本书特色 《先生带我回家(虹口卷)》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在上海生活的人们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先生带我回家 内容简介 简介...
中国书评-(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有人说当年的《中国书评》是那一代人的“学术图腾”,九年后复后的《中国书评》显然也有同样的追求。**辑于2005年4月出版,在学人...
于君方教授40年教學願力之作,中文版上市!2020年英文版出版,即獲歐美諸多學者讚許,並採用為教科書。☆ 專題涵蓋:經論介紹、佛菩薩信仰、節日儀式、宗派(天台、...
《格局》内容简介:中国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高管阶层,但并未完成高管的职业化。中国企业高管修炼,一则职业,一则专业,一则观念。
圣手神偷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6)·古今传奇系列(34):圣手神偷》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古今传奇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
中国文化ABC:文字与思想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ABC:文字与思想》面向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读者,分6个专题,即“汉字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