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冬之际的京城庄海外汉学研究上确有着往年不曾见到的独特风景。9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期间召开了“海外中国学文献学术研讨会”,这个会议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开始将域外中国学的研究列为其工作的重心之一,袁同礼先生当年所开辟的事业今天终后继有人,百年“国图”开始重视这份学术遗产。詹福瑞馆长在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说:…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于2008年成立,是国家图书馆为开展中国学专题文献研究而特别设立的,属于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了解中国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海外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热点和成果,为国家立法与决策机构提供文献参考和信息咨询;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文献收藏和服务渠道,为国内外中国学研究者以及图书馆业界同仁提供中国学专业文献服务;开展中国学文献信息资源的专题化、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促进图书馆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间的中国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国内外有关中国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国学学术发展。”国家图书馆这个中心的成立将有力地推动海外中国学的研究。9月13日,在香港正式注册,学会秘书处设在北东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次筹备大会,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和国内研究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学者聚集北京,会长严绍璗先生期待通过这个学会团结大中华地区的所有从事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学者和机构,以推进在世界范围内所要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这个学会的成立预示着大中华学术圈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的研究上达成了共识,这是两岸三地关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的首次全面合作的开始,这个新的学会必将成为推动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推手。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所主办的第二界世界汉学大会如期召开,更是京城的学术盛会。11月1日,清华国学院成立,“中国立场,世界眼光”成为其有别干其他国学院的重要特点,清华国学院新院长陈米先生则将汉学与国学的互动作为清华国学院的传统,他说清华国学院在其第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就是“汉学化的国学。汉学化的国学就是世界化的国学,就是跟世界学术的研究接轨、合流的一个新的国学研究例如王国维所实践、由陈寅恪提出并为大家熟知的‘把地下的实物和纸上的遗文互相释证’、‘外来的观念和固有的材料相互参证’、‘异国的故书和吾国的古籍相互补证’三种方法,这方法可以说都是与当时法国和日本的汉学、中国学的研究的方法一致的。清华国学院不仅在宗旨而且在实践上都强调,如何利用东方的古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来研究中国文化。当时的欧洲人和日本人都用了这种方法对中国的古学做了很新的研究。第三阶段的这种以清华国学院为代表的世界化的国学是新的国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可以说,它真正落实了一个新国学运动的展开”。我们期待新成立的清华国学院续接前贤传统,在与海外汉学界的互动之中开出国学研究的新局面。
本书内容包括: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国文化研究之我见、孔学古微、《周易》德文、英文校戡绪言、汉学与印学 殊途同归——读《薄伽梵歌》译者序及其他、印度之汉学等。
汉学一家言纪念徐梵澄先生华诞
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国文化研究之我见
百年梵澄先生在地舍里
孔学古微
《周易》德文、英文校勘绪言(节选)
汉学与印学殊途同归——读《薄伽梵歌》译者序及其他
印度之汉学
汉学家专页
方法与立场:桑原中国学的特征
沙畹著作在中国的接受
汉学家访谈录
我与中国研究之缘——沟口雄三氏访谈
艾尔曼教授访谈录
汉学文献研究
孔子之口授注经考辨三则
张诚书信选译
中西文化交流史
从马尼拉到福安:多明我会传教政策的亚洲背景
颜在中国礼仪之争中的角色
从5—7世纪初欧亚草原牧民的迁徙看中欧关系
另一种形象——从世界汉学看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文化上的作用
斯里兰卡的中国学研究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十诫”的译述
林乐知西学传播研究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来自中国集市的传奇故事——《中国话本小说集》捷克文版前言节译
驳于连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
谈音说韵——明末中西音韵学的相遇与对话
关于**部意一汉词典
书评与书介
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评武斌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
东亚文学史比较的大胆尝试
跬步之积,志在千里——评《欧洲早期汉学史》一书
美国汉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卫三畏与丁韪良——读《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和《丁韪良与中国》
后记
《国际汉学(第19辑)》的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国际汉学(第19辑)》包括:悼季羡林、任继愈先生,汉学如何进行哲学思考,西方文献对雍正继位的记载,傅熊访谈录,对欧洲出版的**部中文字典的注释(1670年),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等。
张西平(1948-),男,汉族,河南温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亚非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中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汉学》主编,《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主编,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清华北大国学课 本书特色 这本书讲述国学的辉煌,也讲述国学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会谈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会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大力鞭挞;会谈到我们自身的优点与优势,也...
大家国学.王易卷 目录 总序前言国学概论导言**编经学**章六艺概说第二章汉晋经学第三章唐宋经学第四章清代经学第二编小学**章小学概说...........《大...
扎雅 罗丹西饶活佛,1936年出生,六岁时被认定为活佛转世灵童,学习佛学五部大论,后在印度从事广泛的佛学研究,高产。
梁漱溟全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
说园-汉品02 本书特色 《汉品》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丛书。《汉品》系列图书尊崇艺术的学术高度,不避讳艺术的商业价值。让有学术高度的艺术贴近商...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 内容简介 論文大致做了一個分類,分成音韻、方言、聲調、構詞、漢語與“非漢語”、語言與文字、語言與文學等七個部分,外加一個附錄。这實在是一個不一...
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组。**组只有四篇,主要是谈历史。第二组二十篇,主要谈理论。头上十篇主要是综述,包括20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
日本近代国语批判 本书特色 日本学者罕有会得到中国知识人的热烈喝彩的,小森阳一却是个例外。他对日语民族主义“忤逆式”的批判;对多种领域——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
《巨蜥母亲(升级版)》内容简介:本书包含了《巨蜥母亲》和《兔王圆点点》两个故事。《巨蜥母亲》写两条巨蜥母亲为了让自己产下的
清代卷-历代寓言 内容简介 《历代寓言》系列丛书由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晖主编,集合了上百位中文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历时近十年倾力编纂。从全方位的角...
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这些名人如王国维、弘一法师、朱生豪、闻一多、于右任、傅雷、邵洵美、李广田、翦伯赞、陈翔鹤、陈寅恪...
本書初版於1984年,為塔羅領域的經典之作,暢銷近二十年不墬。2001年,作者重新修定並補強了更多實用的內容,以及一些歷史章節,並於隔年推出第二版,依然獲得一致...
东亚文化研究系列-丑陋的韩国人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文化的角度书写韩国的力作,作者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第三代朝鲜人,大学毕业后去日本进行深层研究,并多次造访韩国...
盘古开天神话集-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 本书特色 过去时兴“讲古”,劳动的间歇、热闹的市集、“猫冬”的时候……在人们聚会的所有场合,都会说笑话、讲故事。千万不要小看...
世说新语译注 本书特色 《世说新语》流传的版本很多。本书以明嘉靖袁襞嘉趣堂翻刻南宋陆游刻本(简称明本或袁本)为底本。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原文点校、译文和注释。南...
汉英并列连接词句法分布对比研究 本书特色 《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汉英并列连接词句法分布对比研究》以语言类型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入句验查,具体探讨了汉语和英语并列...
发现太平洋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巴拿马运河、达连的古代遗迹、史前太平洋、太平洋的中心岛屿、太平洋的早期发现、第二闪发现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本书特色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题旨是研究创造社的翻译问题,中国...
#作詞家#葛大為#夜行憂鬱的動物#痛楚的收集者#小王子離開以後原地等候而老去的狐狸#睽違8年最新文字作品他待人淡薄痛恨被操控他常常咎由自取他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但...
汉字文字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包括:绪论;汉字的“字母”——文;汉字的“拼写”——汉字结构;汉字的字形;汉字的字音;汉字的定义;音韵知识;部分古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