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作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2010-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1190560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内容简介

《改革要情参阅》直面社会发展转型和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提供全面、实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资讯,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改革过程中隐藏或者可能爆发的种种重大问题。
《改革要情参阅》关注改革热点与难点,汇集各阶层对改革的诉求,借鉴海外启示,梳理改革经验,探讨改革路径,讲真话、切时弊、出对策、为各级决策者和产官学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动改革的平台。
《改革要情参阅》以中央权威研究机构和宏观决策部门的一流专家学者、高级智囊和政府官员为作者群,这也是决定了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广泛性。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本书特色

重大政策出台的台前幕后,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谁不改革,谁就下台。
——邓小平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目录

出版说明
代前言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改革
腐败,全球“政治之癌”
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之忧
越南政改的纵深观察
巴西的制度化反腐
阿根廷:无效司法体系下的反腐
韩国财阀的太极术
“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
警惕日本式危机在中国重演
民主路线图从来没有固定版本
伊朗“帝国民主”的结局
普京“可控的民主”在俄罗斯的实践
中国民主的三根支柱
中国网民:从草根到问政
党政分开应当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六件事可加快发展基层党内民主
农村基层民主下一步
警惕基层权力生态恶化趋势
宽容而非纵容媒体的报道失实
少谈点“盛世",多谈点“危”
危机与应对
中国改革的战略问题
中国崛起面临三大问题
左右极端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中国的“新改良运动”
事业单位改革要避免各自为政
中国大学病象
中国面临四个循环的改变
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与出路
建立多元信息系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中国内地首个“法治指数”
“法治指数”一小步,法治建设一大步
司法的尊荣和使命
“严格执法”成了敛财之道
不用法律推进大部制改革有风险
保护劳动者:除了“法”还需要什么
改革公务员特殊保障制度
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包办婚姻”的国企大家庭
国企利润应如何分配
地方国企改制还须过大关
国资管理谨防“一言堂”
中国会出现“非典型次贷”危机吗?
中国会出现“非典型次贷”危机吗?
中国如何在美元贬值中保全自己
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政策建议
货币危机:应对预案
在金融海啸中学会“游泳”
土地收入:一笔没算清的账
71.18%土地收入用在哪了?
冒进城镇化中的土地问题
异地耕地置换正愈演愈烈
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调查
这是农民组织兴起的时代
稻米困境:谁来养活中国?
粮食供求安全展望
稻米困境
全球粮食危机中的中国机会
大午集团的“粮食银行”
改革要情参阅-资讯汇编%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节选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内容简介:《改革要情参阅》直面社会发展转型和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提供全面、实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资讯,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改革过程中隐藏或者可能爆发的种种重大问题。《改革要情参阅》关注改革热点与难点,汇集各阶层对改革的诉求,借鉴海外启示,梳理改革经验,探讨改革路径,讲真话、切时弊、出对策、为各级决策者和产官学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动改革的平台。《改革要情参阅》以中央权威研究机构和宏观决策部门的一流专家学者、高级智囊和政府官员为作者群,这也是决定了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广泛性。

%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相关资料

伊朗“帝国民主"的结局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中东石油大国伊朗在巴列维国王领导下进行的“白色革命”进入第15个年头时,却极其出人意料地被“黑色风暴”——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所推翻。在这15年里,伊朗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但民众人心向背却发生了从支持改革到反对改革的根本性变化。伊朗人为古波斯人的后裔,公元7世纪时,伊斯兰教成为伊朗“国教”,伊朗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朗逐渐衰败。1941年,年仅22岁的巴列维国王继位。经过20余年的历练后,他于1963年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白色革命”,想借此使伊朗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五工业强国”。这个一揽子的现代化、世俗化的方案,一开始就遇到以威望极高的霍梅尼为领袖的什叶教派的激烈反对。1963年初夏,双方在德黑兰街头发生流血冲突。结果,冲突以获得多数民众支持的政府动用军队对教会力量的镇压而告结束,霍梅尼被迫流亡国外。巴列维国王在《白色革命》一书中对这一“革命”作了详细的说明。他声称:“我们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革命,一举结束一切与社会对立和导致不公正、压迫和剥削的因素,消除一切妨碍前进、助长落后的反动势力,指出建设新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也要与伊朗人民的精神、道德、国家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其民族特点、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相适应,并能尽快地使我们达到和赶上当代世界最先进社会前进步伐的目标。”具体说来,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佃农制,把可耕地的1/4分给3万多农户,但这却严重侵犯了教产;在城市,把一些工厂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向发达国家大量派遣留学生,兴办大量现代学校,培养了大批现代知识分子,对妇女的各种规条得到进一步放松。不能否认,这些措施使伊朗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巨型现代化工厂魔术般地出现在原本荒凉的田野,德黑兰由一座肮脏破败的小城一变而为举世闻名的繁华大都市,贫穷的伊朗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而几乎成为财富的代名词,仅1974年就给国外贷款上百亿美元,并在两年内购置了价值6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力迅速增强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节选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内容简介:《改革要情参阅》直面社会发展转型和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提供全面、实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资讯,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改革过程中隐藏或者可能爆发的种种重大问题。《改革要情参阅》关注改革热点与难点,汇集各阶层对改革的诉求,借鉴海外启示,梳理改革经验,探讨改革路径,讲真话、切时弊、出对策、为各级决策者和产官学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动改革的平台。《改革要情参阅》以中央权威研究机构和宏观决策部门的一流专家学者、高级智囊和政府官员为作者群,这也是决定了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广泛性。

改革要情参阅-第3辑 相关资料

伊朗“帝国民主"的结局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中东石油大国伊朗在巴列维国王领导下进行的“白色革命”进入第15个年头时,却极其出人意料地被“黑色风暴”——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所推翻。在这15年里,伊朗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但民众人心向背却发生了从支持改革到反对改革的根本性变化。伊朗人为古波斯人的后裔,公元7世纪时,伊斯兰教成为伊朗“国教”,伊朗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朗逐渐衰败。1941年,年仅22岁的巴列维国王继位。经过20余年的历练后,他于1963年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白色革命”,想借此使伊朗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五工业强国”。这个一揽子的现代化、世俗化的方案,一开始就遇到以威望极高的霍梅尼为领袖的什叶教派的激烈反对。1963年初夏,双方在德黑兰街头发生流血冲突。结果,冲突以获得多数民众支持的政府动用军队对教会力量的镇压而告结束,霍梅尼被迫流亡国外。巴列维国王在《白色革命》一书中对这一“革命”作了详细的说明。他声称:“我们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革命,一举结束一切与社会对立和导致不公正、压迫和剥削的因素,消除一切妨碍前进、助长落后的反动势力,指出建设新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也要与伊朗人民的精神、道德、国家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其民族特点、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相适应,并能尽快地使我们达到和赶上当代世界最先进社会前进步伐的目标。”具体说来,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佃农制,把可耕地的1/4分给3万多农户,但这却严重侵犯了教产;在城市,把一些工厂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向发达国家大量派遣留学生,兴办大量现代学校,培养了大批现代知识分子,对妇女的各种规条得到进一步放松。不能否认,这些措施使伊朗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巨型现代化工厂魔术般地出现在原本荒凉的田野,德黑兰由一座肮脏破败的小城一变而为举世闻名的繁华大都市,贫穷的伊朗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而几乎成为财富的代名词,仅1974年就给国外贷款上百亿美元,并在两年内购置了价值6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力迅速增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