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徐干生(1920-1998),江苏淮安人,1945年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从1938年开始在章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文群”、夏衍主编的《野草》、《大公报》副刊“文艺”、《诗月报》、《珞珈周报》、《中国诗艺》等报刊上以王瑶、秦淮碧、乐山等笔名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诗作如《俚歌》、《河边》、《高音诗》等先后收入了《中国现代格律诗选》、《中国四十年代诗选》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诗歌**集、第二集》。1949年后有诗作发表于《雨花》,另有《阮诗臆绎》(将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译成新体)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本书收录了他经挚友保存到“文革”后的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的检讨、劳改日记和“文革”后的作品、翻译和回忆。
继《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和《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之后,徐贲以辑存父亲遗文的方式作了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私人记忆,这些文字不仅留下了曲折无奈的心史踪迹,同时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
在我居住的这个冷酷险恶的社会里,我必须绝口不表露自己的灵魂,也绝不诉说自己的愿望。一旦让人们瞥见我天性中较高尚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我撕裂成纷纷的碎片。
——罗庚·史密斯《白日梦》
《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内容简介: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插图:我父亲以他的“文革”日记和检讨参与了对中国社会公共语言的败坏。他在复归为一个素人之后,对此是有自我反省的。他这样做,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就此改变这种久已被污染的语言,而是因为使用不洁的语言,与他个人的做人原则不符。无论是用来表达感情,传递思想,还是反躬自省,文字和语言都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的伦理价值,包括“好”的动机,对他人的“善意”,话语内容的“真实”。离开或背弃了这样的伦理价值,文字就会成为一种手段,一种为达目的无所不为的手段,一种不正当的诡辩或巧言。在我父亲的“文革”日记和检讨中,他违背了所有这些原则。“文革”期间,在文字和语言的恶质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程度的时候,作为一个受害者,他同样参与其中。在日记、检讨、揭发中,他所娴熟使用的是一种典型的自虐型的“文革”语言。他使用的确实是汉字、汉语,但他年轻时所热爱、着迷,在新诗和散文写作中为之忘我的那个语言已经离他而去。这就是传媒研究学者波兹曼(NeilPostman)所说的语言的慢性死亡。一个国家中公共话语的败坏和毒质化,是在渐变的过程中发生的。语言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突然达到了物理学家所说的临界点。一条被逐渐污染的河流会突然变得有毒,大多数鱼类都灭绝了,游泳成为一种危险。但即使是这样,这条河看上去还是正常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换句话说,即使河里的生命都已经死亡,这条河还是存在的,它的用途也还没有消失,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娱乐至死》)。中国的公共语言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败坏和毒质化的临界点。还有人在用这样的公共语言在写作,但许多写作是在用扭曲、隐讳甚至逢迎的方式进行的,它的公共价值大大降低了。我父亲在“文革”后写的《“文革”语言的特征》(《“文革”亲历纪略》附录3)中,谈到了“文革”语言的三种恶质机制:谎言、恫吓和遗忘,而这些都是在“文革”之前就已经萌生和发生作用的。“文革”以后,我父亲对语言,尤其是文字的热爱中,有了一种他年轻时无法体验的悲哀和沧桑感。这经常流露在他的诗文,尤其是旧体诗词中。年轻的时候,他写的是新诗,步入老年后,旧体诗词似乎变得更适合于他的心境,也让他更能贴近他孩童少年时代所熟悉的那种前现代、前革命的古典语言。新诗和旧体诗在他那里不仅是两种
徐贲,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 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一九八九年后的中国文化讨论》、《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
蒋介石的宠将陈诚 内容简介 一本圈圈点点的《三民主义读本》,使他赢得了蒋介石的赏识;几发反击陈炯明的炮弹,更使蒋对他另眼相加。由此开始了他在蒋家王朝飞黄腾达的一...
后宫秘史 本书特色 祈莫昕编著的《后宫秘史》主要内容:出身低微的歌伎如何登上后位?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是怎样?育有子嗣的皇后为何到死时仍是处子之身...
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 本书特色 ★亲笔自传。唐骏首部人生职场自传,讲述自己20年职场风云和50年人生感悟。唐骏从普通程序员到微软中国总裁,从盛大...
曼妙“菱窠”李劼人及其“成都清明上河图”秘境 内容简介 《曼妙菱窠:李劼人及其“成都清明上河图”秘境》是一套成都文化小丛书。从成都的水(《濯锦之水》)到成都的标...
聂豹-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聂豹(1487~1563),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双溪里(今江西吉安县)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曾拜访过著名思想家王守...
卡夫卡与少女们 内容简介 文学、少女和死亡:弗兰茨·卡夫卡就在这个三角中游戏人生,消耗人生。对于文学,他提出没法满足的要求,正如对少女们,他提出不可能答应的要求...
始皇帝与秦帝国 本书特色 秦帝国造就了始皇帝,始皇帝开创了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制度文化。带着十年邯郸梦踏上王者之路,挥剑扫六合、创建新世纪。以荒谬的五次巡游为标志,...
大卫.贝克汉姆:我的立场 本书特色 此次小贝的新自传有5大关注点:一是无所顾忌地披露了他与“乡下老头”(小贝原话,指曼联教练弗格森)的恩恩怨怨,讲了许多过去投鼠...
图说历代名将:4 内容简介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他们犹如夜空中璀璨夺目的繁星,交相辉映。岁月的流逝,却抹不...
曾国藩家书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线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全书四卷977页,共135万字,所收家书时间为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 每封家书配有译文与精练的点评...
报人时代--邵飘萍与《京报》 本书特色 革命时代的翩翩少年,“特别通信”风靡沪士,生死冤家张作霖,萍水相逢百日间。报人时代--邵飘萍与《京报》 内容简介 北洋政...
《消失的囚徒》内容简介:我的心是一座囚牢,囚禁名叫艾琳的孤岛。有一天,我不想再这样下去。我消失了。这个故事会告诉你,我是怎
范曾自述 本书特色 创下荣宝斋拍卖纪录、当代*有价值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自述人生,重磅上市!季羡林、钱钟书、杨振宁、陈省身一致推崇,从一日三角钱伙食到单幅画价逾千万...
沈家本评传-增补版 本书特色 《沈家本评传》试图以沈家本为核心,通过追述沈家本的经历、心路和学术思想轨迹,对以上课题作出自己的探讨。清末修律的主持人沈家本,是从...
《秘密花园》内容简介:出生在印度、任性而孤僻的富家女孩玛丽,因为一场突来的瘟疫变成了孤儿,被送往英国的亲戚家中收养。这座古
永不屈服——温斯顿·丘吉尔一生最佳演讲集 本书特色 《永不屈服:温斯顿.丘吉尔一生*佳演讲集》编辑推荐:“温斯顿·丘吉尔能把英语语言动员起来并将之送上战场。”—...
金圣叹传 本书特色 金圣叹,明末清初人。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
永远的猫王 内容简介 1977年8月16日,年仅42岁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因过量吸食毒品而永远离开了深爱他的歌迷。他是二十世纪世界流行乐坛*重要的人物,他...
财富的极点:罗斯柴尔德家族 本书特色 神秘犹太家族的财富传奇,世界近代史的幕后推手,伟大的金融帝国。全球金融霸主,金融界的传奇!财富的极点:罗斯柴尔德家族 内容...
院士世家-钱穆-钱伟长-钱易 本书特色 《院士世家——钱穆·钱伟长·钱易 》是“院士世家”丛书的第二本,是以拥有三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 钱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