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反对有理:美国*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生动可读,收录的内容对司法部门提出了全新解读,是任何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不能错过的读本。美国*高法院著名案例的异议**次编辑成册。
《反对有理:美国*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生动可读,收录的内容对司法部门提出了全新解读,是任何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不能错过的读本。美国*高法院著名案例的异议**次编辑成册。
《反对有理:美国*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内容简介:如果真的可以通过*高法院里程碑式案件中多数大法官的判决.来描述美国历史那么,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案件中的异议7在种族、性别、隐私、工人权利以及更多其他问题上,如果异议成为多数意见,就会阻碍发展?抑或是纠正错误?《反对有理:美国*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收录的十几份著名异议,涉及的案件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到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案、劳伦斯诉得克萨斯案.每一份都经过了编辑.但保留了法官的文采。研究*高法院的著名学者马克·图什内特提醒我们,法院的判决并非完全客观的宣判,它们实际上是由具有派性,的高智商人群作出的政治声明。图什内特向读者介绍了法院异议的具体概念,并交代了每件案子的来龙去脉,填补了*高法院历史的空隙,让我们可以概览每次争议。的核心问题。在每起案件中,图什内特都提到了如果异议成为多数意见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宪法传统颂扬伟大的异议者约翰·马歇尔·哈伦、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威廉·道格拉斯。在一个层面上,原因很清楚:他们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宪法观念背道而驰,但历史证明他们是对的。国人开始明白他们的宪法意见是明智的,盛行一时的多数意见是错的。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说法,但事实是,异议者一直不乏其人,我们却完全不知道历史会认可谁、抛弃谁。一旦我们意识到,也一定会意识到,有些异议者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就错了,以后仍然是错的,这样一来,关于异议的叙述,以及历史如何决定谁赢谁输,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我认为,一开始我们就摆出一些理由,怀疑现有的异议观,很有用。假如你是最高法院大法官,读了案子的辩诉状,也听了庭辩,并与其他大法官讨论了案情,他们看的也完全是相同的材料。你认为,宪法要求原告获胜,这才是正确的解读与解释。五六个甚至八个同事都不同意你的看法。他们解读法律材料的结果是,认为原告输了。你竭尽全力证明他们弄错了,但他们仍然无动于衷。法院发布判决意见,支持被告。我们习惯于认为,你应该、或者至少可以发表异议,解释你与同事意见不一的理由。然而,怀疑者可能会认为,发表异议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基本上毫无意义,很可能适得其反。毕竟,你和同事看的都是同样的材料,凭什么你就认为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比同事们的看法更合适?当然,如果你认为他们能力不如你,或者不如你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你大可以反驳他们的结论,但是,这样一来,你是不是有点妄自尊大吗?最后,发表异议你又能得到什么呢?没人支持你的观点,无论你怎么做,原告都会空手而归,得不到救济。多数法官宣布的意见才是法律,将来法院也只会援引多数意见——而非你的意见——作为解释宪法涵义的依据。你也许寄希望于自己在异议中说的一些话——比如,“多数意见将判决仅限于本案涉及的事实,这很好”——可能会引导低级法院法官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解释多数意见。可是,多数意见就摆在那儿,每个人都可以解读,愿意按照狭义的方式解读的法官,不需要你的指引(愿意广义解读的法官根本不会听你的)。你可能会觉得,发表异议表明自己曾尽力争取,但最终失败了。所有的这些只意味着,你自己的感觉可能会好那么一点点,可以向你希望得到支持的那些人表示,你和他们是一起的。总之,即便原告的结局更糟,你也会感觉更好一些。忽视真正输掉案子的人的感受,把异议看做是用一种不引人注意的方法,来安抚自己的良心,这
作者:(美国)马克·图什内特(Mark Tushnet) 译者:胡晓进 解说词:任东来 任裕海
马克·图什内特,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教于威斯康辛大学与乔治城大学。研究领域为美国宪政理论、宪政史、比较宪法等.主要著作包括Out of Range:Why the Constitution Can't End the Battle over Guns(2007),A Cou rt Divided:The Rehnquist Cou rt and the Future of Constitutional Law(2005).The New Constitutional Order(2003),Taking the Constitution Away F romthe Courts(1999),Red,White,and Blue!A Critical Analysis of Constitutional Law(1988)等。
译者简介:
胡晓进,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研究领域为美国宪政史、法学教育史。合著《在宪政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翻译著作包括《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和命运》等。
校注者简介:
任东来,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一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美国宪政史、美国外交与国际关系、
任裕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教授,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跨文化交流。
潘伟君,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3年起从事证券投资,曾长期担任机构独立操盘手,著有《追求完美》、《大上海的梦想岁月》、《看盘细节》等书。1999年以前在各大...
编辑推荐期待!国际著名影像读物COLORS首次推出中文版!震撼!全球数十位盲人在黑暗中依然绚烂多彩的生活!海峡两岸著名出版家沈昌文、郝明义联袂推荐!最可怕的是心...
除尘器运行维护与管理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除尘器分类、性能,除尘器维护管理原则、方法、技术和故障发生规律、故障排除方法、除尘器事故处理;重点介绍...
迈克尔·曼(Michael Mann),牛津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社会权力的来源》(四卷)、《不连贯的帝国》、...
文学的边缘人、史学的门外汉、新闻的越位者杨显惠,1946年生于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1965年由兰州二中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
作品目录第一章 作为造型的废墟1 庸俗的对话2 失望的创造3 创新的创伤4 掷出的造型5 推衍的造型6 废墟的观念7 废墟的园林8 造型
山本周五郎(1903-1967),本姓清水,明治36年出生,1967年在横滨的工作室逝世,卒年63岁。他读完小学后进当铺当学徒,当铺的老板叫山本周五郎。二十二岁...
★ 看病也可以讨价还价?美国医疗产业如何变成一门巨大且浪费的生意?诊断美国卫生保健体系疾患的良心之作,曾在美国国会引起轩然大波。★ 过度治疗、价格欺诈、掠夺性收...
明式硬木家具制造 本书特色 ★ 作者牛晓霆从事中国传统建筑营建数理、中国古家具文化、家具造型设计及明清家具的修复与仿造研究。学艺于宫廷造办处龙顺成中式家具厂的种...
精彩摘录“这本书《银河铁道九九九》,这部戏足可看三次。其中有一段叙说未来世界的人已炼得金刚不坏之身,突破死亡之门,但是却
个人合伙纠纷处理 本书特色 《个人合伙纠纷处理》内容包括了怎样才能设立一家普通合伙企业?成为普通合伙人的条件有哪些?普通合伙人具体出资方式有哪些?合伙人如何出资...
材料科学技术名词-201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内容包括材料科学技术基础、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
深度学习,特别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领域,卷积神经网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现实场景,在许多问题上都取得了超越人类智能的结果。本书作为该领域的入...
国际版权原则、法律与惯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际背景和诉讼背景为基础,对世界范围内影响版权实践的主要法律原则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和分析。该书运用步步深入的方法,对使用...
医疗刑法研究(法律科学文库;“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内容简介 医疗刑法的核心在于,就医疗过程中的行为对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的介入和影响,进行刑法上的恰...
作品目录第1章 关于卡片分类1我与卡片分类的初接触3何为卡片分类4卡片分类的步骤6如何使用卡片分类8善意提醒10其他辅助性用户研
郑岱法国艺术与艺术学博士,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90年代末,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巴黎美术学院研修。专著《油画...
《我们要自学》内容简介:自学者,英文称之为 autodidact,意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个时刻走出学校,开始工作,也开
芦苇,著名电影编剧、电影策划人,由他编剧的电影曾屡获国际大奖——包括《霸王别姬》,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1993年);《活着》,获第47...
作品目录漫游电世界迷失在太阳系水的故事奇妙的蜂巢海底探险在人体中游览地球内部探秘追寻恐龙穿越飓风探访感觉器官气候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