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主持与圣严、星云等合称“当代四大名僧”的净空法师详述佛教戒学的“十根大本”,教导如何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业力为愿力,修圆满的福报,悟自性的吉祥。
“十善业道”是一切诸佛说法,帮助众生在一生成就*重要的手段。本书里所讲十种善法的业道,每一条理事深广无际,从初发心至如来地都学不完,千万不可把它看轻了,以为这是老生常谈,而对自己修行造成重大的障碍;要知道十善业道修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
《十善业道经(讲记)》内容简介: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畏惧,唯独这件事情真正值得我们畏惧。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不善,都存在阿赖耶识里,永远不会磨灭。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决定不造恶业,要把恶断干净,善行修圆满。不管别人用什么方式对我,对我好,我感激他;对我不好,决定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跟自己过不去。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这是心善;“思惟善法”,这是念善;“观察善法”,这是行善。
“业”,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工作、处世待人接物等一切作为,正在做时称之为“事”;做完之后,其结果称之为“业”。做的是好事为善业,不好的事为恶业。譬如在学校念书,功课称为作业,课程念完为结业,将学校规定的所有课程都学习完毕称做毕业。业在哪里?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佛告诉我们,业在阿赖耶识里;用现在话说,业在你的印象当中。你过去做的一切善恶业,现在一回忆就能记起来,是因为有一个地方替你保存这些档案,此地就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是印度话,中国意思是“藏识”,像仓库、资料库一样,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都储藏在资料库里。人死了什么都带不去,唯有业能带去,因为有形的东西带不去,而业是无形的,会跟着你。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畏惧,唯独这件事情真正值得我们畏惧。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不善,都存在阿赖耶识里,永远不会磨灭。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决定不造恶业,要把恶断干净,善行修圆满。不管别人用什么方式对我,对我好,我感激他;对我不好,决定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跟自己过不去。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这是心善;“思惟善法”,这是念善;“观察善法”,这是行善。善法念念要增长,不容分毫不善夹杂,恶才能去除干净,善才会修圆满。别人得罪我们,毁谤、侮辱、陷害我们,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把它存在资料库!我们要学佛菩萨与法身大士,资料库一打开,没有一点不善的东西,就成佛了。十善业道修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我们常看到佛像圆光顶上,有“唵、阿、畔”三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圆满。“唵一是身善圆满,“阿”是语善圆满,“吽”是意善圆满。所以,十善业道学圆满,就成佛了,比五戒还要深广。五戒是佛为弟子们传授的,十善是佛对一切众生的宣化,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中,都要遵守这个原则。佛将我们所有一切造作分为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就是无所谓善与恶,如拿毛巾擦脸、喝杯茶,凡是这类的,称之为“无记业”。善恶有标准,层次很多,通常讲的“五乘佛法”,就是五个标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每个阶层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就是利益众生的事业就是善业,利益自己的事业就是恶业。这个说法,初学者不能接受,因为哪个人不为自己?佛法与世法的目的不同,佛法的目的是要作佛,而作佛一定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我们之所以会生活
净空法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净空老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省,一九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桐城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济南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师于台北临济寺剃度,遂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至今讲经教学五十年,从无间断。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大开印赠经典及运用影音设备、网络、卫星电视普及仁慈博爱之全民教育的风气。至今已印购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经》赠送全球高等学府、国家图书馆及各宗教团体。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中国内学院院长。创办华藏视听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与澳洲净宗学院。指导新加坡净宗学会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现今全球有百余所的佛陀教育机构聘请法师为永久导师;成千上万的听众,通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除讲经教学外,法师对各类医药、教育、慈善救济事业也非常关注,不分国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诚地贡献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新加坡三年,致力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确实是可以团结的”!先后荣获美国得州荣誉公民、达拉斯荣誉市民、澳大利亚图文巴荣誉市民、印度尼西亚宗教部最高荣誉,以及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与荣誉教授。二○○五年,荣获英国女王AM勋衔,再次肯定了法师对多元文化教育与宗教团结的卓越贡献。半个世纪以来,法师足迹遍及五大洲。多次代表各大学至亚、澳等地参加国际和平会议;数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度尼西亚五大宗教代表团,访问中国、罗马、埃及等宗教圣地与大学。所到之处,不仅深受佛教信众的拥护爱戴,而且与各宗教人士亲切交流,真诚学习,成为坦诚相待的老朋友。 …… 简言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老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的纯一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的真实意义。
佛教道德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由有关佛教道德的四部经典组成:《善生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十善业道经》、《佛说业报差别经》。佛教道德经典 目录 代序善生经...
中国宗教思想通论 目录 绪论上编 中国宗教思想发展的基础考察**章 宇宙与生态 **节 道论的生态意蕴和生态解释 第二节 物与我: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
从立场到方法: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困境及出路、文艺意识形...
出版说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在日本发展、壮大和向帝国主义转变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的出现
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 本书特色 酒井忠夫、胡小伟等著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卷共四篇,其中《善书的流传以及新儒教、新道教和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结社)》由日本东京筑波...
中古哲学与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古哲学与中古欧洲文明的理论研究专著,内容主要涉及十二世纪欧洲之文明、十二世纪文明之哲学的反映、十三世纪哲学之勃兴、统一...
冯友兰文集-(全十卷) 节选 序 一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贡献”那是在1932年,我在北平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国文老师讲课,选了不少辅助教材,其中有关于老...
论语章句 内容简介 《论语》是孔子故去后众弟子对其言论的纪录的选集,其中文字不顺,意义不连贯,产生歧义而令人难以理解孔子真意之处甚多。本书作者毛起所遣《论语章句...
林清玄说禅之三.好雪片片 本书特色 美丽的辞藻问题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才可以恒久。一切佛法的写作都是在帮人找钥匙。——林清玄 林清玄说禅之三.好雪片片 内容简...
自由与文化 本书特色本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关于自由与文化关系的专著。本书是根据美国纽约帕特南之子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而来。在本书中,作者以什么是自由为切入点,对...
趣味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哲学与哲学家,接着介绍了认识世界、智力体操、伦理的境界、文化与人生等内容。趣味哲学 目录 一、哲学与哲学什么是哲学为哲学辩护哲...
教制教典与教学 本书特色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虛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
G5-儒学纵横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扼要地论述了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儒学的基本理论,儒家经学,儒家道统思想,儒学心性论,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学、宗教、教育...
周易雅正 本书特色 三千年迷雾一挥而去五千字真容雅正中来从此人人都能轻松读懂《周易》周易雅正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
论语研究史 本书特色 《论语研究史》由戴维所著,吾友戴君,名维,南方之大学者,长年隐居著书,人多不识。余初亦不识,后受聘于湖南大学,寓居碧虚之山,戴君与挚友梓根...
圆瑛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圆瑛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本书特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主要内容包括: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方法、善的原则、苏格拉底的...
王阳明全书(4本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团结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其学说思想阳明学是明代影响较...
中华经典藏书-淮南子 内容简介 《淮南子》一书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该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
醒客悦读: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 内容简介 和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学说相对立,叔本华的哲学强调了意志的重要性,许多后来的哲学家采纳了这一观点。在这个一切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