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

作者:郑彪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3-01

评分:5分

ISBN:9787511701657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中国软实力 内容简介

自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软实力成为国际热点,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本书就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迅速复杂化的背景,站在中国立场,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近代以来中西方历史性角力背后的思想文化冲突,以期为中华复兴提供软实力理论支持。

中国软实力 本书特色

《中国软实力》:中国软实力理论的基本架构和思路,“文明冲突”的国际“光谱”分析。决定中国命运的两种思路。

中国软实力 目录

**章 世界政治新时代
**节 人类危机的文化根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库魏征先生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文化视角
须用“主义和文明”两只眼睛看世界,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节 世界政治的文化视角
当代世界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文明转型,文明转型的根本在于文化创新
第二章 中国道路和“文明冲突”
**节“文明冲突”的焦点
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东移,中国日益成为“文明冲突”的焦点,机遇?挑战?
第二节 决定中国命运的两种思路
两种思路:
一是既要守住“中字诀”,又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其当代政治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全盘西化,其现阶段的理论形态是或暗或明的新自由主义,形形色色的西方所谓“普世主义”,等等
第三节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背后,是中华文明对西方价值观的颠覆
第三章 中国软实力的若干基本理论
**节 软实力理论的若干基本概念
就核心价值而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拥有难以比拟的道德优势
第二节 建立中国软实力理论的若干基本思路探讨
建立中国软实力的理论其实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整合和创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基本思路,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三节 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中西文化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现代化
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是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包括西方的先进文化
第四章 惊涛拍岸
**节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思想界
追根溯源, 儒家文化能够在20世纪与时俱进,推动东亚复兴,乃由于中华文明中有其不朽的学术思想。而历史上中国学术思想深系国家民族兴衰安危,表现为每到民族危难之际,既有爱国的政治人物涌现,也有爱国的进步学者担纲,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节 近代若干中西文化冲突问题评论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中英贸易逆差,其政治原因是英国妄图将中国变成“第二印度”。联系近年来的中美关系,其中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
第三节 历史的启示
研究中国问题,需要放宽历史的眼界。透过历史可知从“以夷变夏“到“和平演变”,再到“颜色革命”,一脉相承。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思想引导社会,学风影响国运,今天仍是如此
第五章 风云激荡(1919—1949)
**节 思想界的分化
经过历史的曲折,文明的冲突,思想的碰撞,实践的反复检验,全盘西化的思路再度碰壁,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复兴正在成为推动和引导中华复兴的主流思潮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在现代化过程中守望传统为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共同尊重,具有永恒的价值。随着现代化推进,中国文化须与时俱进,但只能“稀释”,不能西化。如果因为实现现代化而失去传统文化,全民族成为香蕉人,改革开放就失败了,那样的现代化没有意义
第三节 历史的启示
实现中华复兴要不要坚持反帝?许多人思想混乱,心存幻想。事实上,无论历史条件如何改变,中国社会一个不变的道理仍然是:背叛祖国的汪精卫做不得
第六章 历史的飞跃和曲折
**节 回眸、反思和方法论(上)
学术引导政治,方法论特别重要,尤其是唯物辩证法
第二节 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上)
回顾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以及建国6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关于防止“和平演变”和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教训,定会引起许多新的有益的思考
第七章 改革开放和中华复兴
**节 回眸、反思和方法论(下)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引入地缘政治方法, 将20世纪以来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加以光谱式分析,联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难看出凯末尔道路的失败就在于全盘西化,而新自由主义无非是凯末尔道路的现代版
第二节 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下)
当前,亟须加强现代思想库建设,而当务之急是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健康繁荣地发展
第八章 “我们是谁?”
**节 中华民族和文明的由来
中华民族的抟成, 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 中国疆域版图的确立,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奠定,对此,每一个现代中国人都应当有所了解
第二节 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慧根再植
所谓中国人,主要是一种文化界定,包括与中国特有的学术思想相联系而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伦理、处事方式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人格风骨等等,表现为中国人特有的内心世界和气质
第九章 读懂西方
**节 西方文化的道德本质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缺失,在当前这场美国金融海啸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节 西方文化剖视
美国文化对于美国的迅速崛起,曾起到巨大的历史作用,但美国文化与其历史相联系的与生俱来的道德缺失、贪婪和虚伪,对美国政治和世界政治的渗透及其导致的负面后果,也是相当惊人的
第三节 看透美国
无论爱还是很,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美国

中国软实力 节选

《中国软实力》内容简介:这次金融海啸表面上是美国金融监管问题,根源在政治层面。实质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由于苏联解体而利令智昏,试图赢家通吃,进而导致利益勾结突破了制度防线、道德防线和金融监管,再进而导致金融泡沫空前膨胀,经年累月,终于爆发。美国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国家信誉为代价放纵某些寡头大亨大发横财,而且事先明知会引发危机,早就准备好拉闸放水,向全世界转嫁,拉全球垫背了事。政治上美国10连内连打3场战争,金融上再这么干,风险极大,后果严重,当局不会不知道。但是政府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其实是拿美国国运作赌注进行一场超级政治赌博。美国这样做甚至连西欧传统盟友的利益都不顾,自私到极点。2009年3月美联储公开动用3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等于宣布美国财政、政治和道德全面破产。

中国软实力 相关资料

1.金融海啸不仅是美国财政金融破产,更是政治和道德破产。这次金融海啸表面上是美国金融监管问题,根源在政治层面。实质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由于苏联解体而利令智昏,试图赢家通吃,进而导致利益勾结突破了制度防线、道德防线和金融监管,再进而导致金融泡沫空前膨胀,经年累月,终于爆发。美国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国家信誉为代价放纵某些寡头大亨大发横财,而且事先明知会引发危机,早就准备好拉闸放水,向全世界转嫁,拉全球垫背了事。政治上美国10连内连打3场战争,金融上再这么干,风险极大,后果严重,当局不会不知道。但是政府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其实是拿美国国运作赌注进行一场超级政治赌博。美国这样做甚至连西欧传统盟友的利益都不顾,自私到极点。2009年3月美联储公开动用3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等于宣布美国财政、政治和道德全面破产。这次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震荡,表明美国是当代最大的巧取豪夺者,也是最大的诈骗犯和强盗。巧取的极致,就是全球性诈骗(战略欺骗、新自由主义陷阱、金融诈骗,等等)。次贷危机的实质就是诈骗,美国的金融创新为之提供了平台和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有些所谓“金融创新”只是“隐藏了系统化融资的规模,将风险变得不透明,正是这些发明才使这次经济危机变得比早期的经济危机更加戏剧化。”他认为,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繁荣是没有任何技术增长的繁荣,是一场金融金字塔的骗局,“这是一个经典的庞茨(Ponzi)骗局”。①他说:“投资基金购买作为投资组合一部分的新的金融衍生品。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案例发现,次级贷款和其它的资产被横向和纵向切成许多小块,然后重新组合,这些最后的产品会和其它类似的人工制造的金融产品混合在一起,抛售到市场上——没有人能够很轻易地确定这些最后投资证券组合中哪一部分属于风险资产。”他称这种“精美的规范套利”投资机制本质上是“老鼠会”,是“新形式的会计诈骗。”②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2006年在《纽约时报》发表的《债务与否定》一文,揭露了美国经济的“寄生性”。克鲁格曼发现美国的进口超过了出口的57%,也就是说美国人在全球市场的消费超过了其收入的57%。他指出美国人的“超消费”主要是通过向日本、中国和中东国家借债的方式实现的,“美国人对‘进口’钱像进口石油那样着迷”,但是美国‘进口’钱不是为了推动投资,而是为了推动消费,用来修建房地产、购买消费品,同时也用来弥补政府

中国软实力 作者简介

郑彪,浙江金华人。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员。1968-1978年为沈阳知青、煤矿工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1984年起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关梦觉教授,1989年获博士学位。历任吉林大学经济系讲师、中国苏联东欧学会理事(1985)、吉林大学苏联研究所副所长(1987)、苏联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89-1990);1992年起在京从事金融实务,历任中信集团某中央级非银行金融机构襄理等职;2003年起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海南省社科联委员等职。主要著作和代表性论文:《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著作,2008);《中国软实力》(著作,2009);《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探讨》(1989);《未来40年中国经济建设若干基本思路探讨》(2009);《世界范围反新自由主义浪潮》(2009);《“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2009)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